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与落实

2020-06-09朱辰熹陈国清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朱辰熹 陈国清

摘    要:编制课时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落实课时教学目标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关键。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表述要准确,通过寻找关键词、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形成知识结构图等步骤,最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在课堂落实中,导入时要重兴趣、重时序、重关联,新授内容要重设问、重引导、重落实,作业布置要重思考、重拓展、重多元。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是指在一个课时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既是落实课程标准,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以人民版选修四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为例,探讨高中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要求,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编制和落实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高中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课时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依据。只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只有基于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目标,才能支配教学的全过程。

(二)对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

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一般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具有四个基本要素: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1]。因此,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应该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还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如通过《清朝的疆域》地图(行为条件),从时空角度,学生(行为主体) 整体认识(行为动词)康熙巩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措施(表现程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表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但是以往我们教师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行为主体表述错误或者基本要素含糊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高中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步骤

课程标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课的要求是: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总体来说,该要求比较笼统,也就是说课程标准是一个上位目标,还须由教师依据教学指导意见、教材、学生等实际情况把它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对课时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步骤。

(一)寻找关键词

首先,从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如“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的动词是“了解”,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的动词是“评述”,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它们都是这一标准的关键词。

(二)扩展或剖析关键词

其次,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或剖析。如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之“措施”可扩展为“内部措施”和“外部措施”。“内部措施”再继续细化为“智擒鳌拜”“西南平定三藩”“东南收复台湾”“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东北维护国家主权”和“缓和民族矛盾”等。同理,逐条扩展“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之“作用”。

(三)形成知识结构图

接着,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概念,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知识结构图。教师应依据教学经验与专业素养,将所展开的概念聚焦到最适合学生学习,最能满足学生需求并能适合自己教学的重要概念上,然后按照核心素养等要素进行重点组合,为编制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如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的知识结构见表1。

[ 严峻形势 措施 作用 内部 辅政大臣专权 智擒鳌拜 加强中央集权 三藩权力过大 平定三藩之乱

巩固统一 郑氏政权对峙 接管台湾 蒙古贵族反叛 平定准噶尔叛乱 民族矛盾尖锐 崇儒尊孔、冊封四大活佛      缓和民族矛盾 外部 沙俄侵扰东北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维护主权 ]

(四)编制课时教学目标

最后,在根据课程标准绘制知识结构图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组合,教师就可以着手编制课时教学目标了。虽然知识结构图基本确定了某条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和内容,但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还需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四要素。一般情况下行为主体省略不写。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在重知识重能力的同时,更应突显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目标。当然,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涉及。所以,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最好逐一分开叙述,并在教学中加以细化,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本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可编制为:

(1)学生能从文本、地图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述出康熙即位之初面临的各种严峻形势。

(2)根据材料,在预设问题的引导下,结合教材,学生能具体分析康熙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3)在关于台湾的学习环节中,通过材料阅读,比较“康熙帝统一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异同”,学生进一步增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4)通过康熙巩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措施的讲述,理解取得成功的要素,学生能增强自我思想教育;通过《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维护国家主权,学生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5)以“康熙盛世与落日余晖”为主题,查找资料,全面评价康熙帝。学生学会正确查找历史资料的方式,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三、高中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课堂落实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后,必须以它来统领课堂教学,防止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实践相脱节。

(一)导入:重兴趣、重时序、重关联

课前搜集清十帝画像,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结合必修课已学内容,列出与康熙帝有关的历史事件。

导入的设计,首先考虑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尤其是封建帝王的好奇与兴趣,而好奇、兴趣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其次,按时间排序,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时空中学习、研究康熙帝,进一步增强历史的时空观念;第三,列出与康熙帝有关的历史,把必修与人物选修结合起来,做到相关知识的关联与运用。同时对于学生从影视剧中得到的一些“戏说”知识进行引导,强调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二)新授:重设问、重引导、重落实

1.为什么要捍卫?

出示《少年康熙智擒鳌拜图》,由学生自学“少年皇帝”一目,引导了解清朝前期所面临的形势。

出示《康熙初年的清朝形势示意图》,通过课本查阅相关资料,按地图方位概述康熙初年面临的严峻形势。这样设问,主要是解决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图片性资料,让学生按方位思考,置身于时空中思考,获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所在。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深入思考问题,养成多方面综合利用信息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表述康熙初年面临的严峻形势:东有郑氏割据,南有三藩叛乱,西有漠西漠北蒙古叛乱,北有沙俄入侵,还有遍布全国的满汉矛盾。

2.如何捍卫?

从形势出发,通过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康熙帝巩固统一、维护主权的主要措施。

【主題探究一】

(1)“三藩”指的是谁?

(2)“三藩”因何而受封?

(3)现今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康熙帝有何想法?为什么?

(4)平定“三藩之乱”,有何重大意义?

出示三个藩王画像、南部形势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分析,有利于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意识。

【主题探究二】

材料一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

——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编《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

(1)结合材料,简要评价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行为。

(2)你认为康熙拒绝郑氏集团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3)康熙最终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该问题的设置,既全面评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行为,又突出了康熙帝顺应历史潮流,通过采取攻占澎湖、收复台湾,设台湾府进行管理,有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学生进一步增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主题探究三】

(1)教材引言部分反映了康熙在平定准噶尔叛乱时怎样的心情?

(2)通过阅读引文,你对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之事有何认识?

(3)请讲述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意义。

设计该问题的目的,重点突出时间、重大战役及其评判的意义等基本史实。

【主题探究四】

(1)阅读教材,归纳分析两次雅克萨之战的目的、准备、性质、结果。

(2)结合教材中条约内容、边界图及必修一所学列强侵华史对该条约进行简要评价。

这部分内容教材叙述非常详细,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突出性质的不同。平等协商、维护国家主权,学生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刚才的主题学习,结合史实分析,教师板书归纳总结(具体见表1,突出康熙帝的作用)。

(三)作业:重思考、重拓展、重多元

以“康熙盛世与落日余晖”为主题,查找资料,全面评价康熙帝。学生学会正确查找历史资料的方式,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与落实,既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途径,也是历史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合理地编制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地落实课时教学目标,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1-142.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