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2020-06-09颜书杰
颜书杰
摘 要: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全面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开放性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运用多维、创新和发展的视角。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好奇发问,引导学生科学质疑,指导学生逆向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发展。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 初中语文 培养策略
思维是复杂而高级的精神认知与心理映射,它是大脑对各种信息的一种自主加工,加工输出的结论就会成为指导行动的方案与标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时间与资源,教出来的不同学生之间,学习成效各有不同,除了天赋等原因外,更多是学生各自的思维差异导致的。这些提醒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一、开放性思维的特征与表现
1.多维视角
开放性思维是与封闭式思维相对应的,它的思考特点是灵活的,有多个切入点的,而不是唯一的,因此,开放性思维的第一个特征是多维视角。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在解读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角色去思考,分别站在皇帝、官员、骗子、孩子、游人的角度,试着对比看看,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身份的人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思考。用多维视角来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够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势,具有更加全面地看问题的眼光,避免思维的单一与狭隘。
2.创新视角
开放性思维的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创意性、创新性,以比较别致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停留在“大家都是这么说”“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视角里面。比如上面举的《皇帝的新装》,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一下:皇帝有没有可能是清楚这一骗局,但是想看看自己的民众里面到底有多少是敢说真话的;或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童话书写续集:讲讲敢于说真话的小孩子后来会遇到什么事,被皇帝或路人怎样评价,被揭穿了骗局的骗子后来又会有怎样的下场,皇帝被当场揭穿后他自己或者他身边的官员该如何化解这一尴尬的局面,路人在听到小孩子的话以后又可能做出怎样的反应……创新视角能够让学生跳出既定的思维框架,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 发展视角
开放性思维的第三个特征是具有发展视角,能够对问题的认知保持着发展性地评估,而不是固守在原地。我们讲“温故而知新”,指的是对知识的认知有一个渐进式的积累、沉淀过程。比如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时,是陌生的,是完全不懂的,需要培养一种与学习现代文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学生第二次接触、第三次接触之后,慢慢地有了感觉,渐渐有了适配于文言文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再重新回到第一次学习的文言文时,其认知应该更加丰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有时候还会发现过去没有留意到的知识点等,这是发展视角的一种体现,也是开放性思维的一个特征。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策略
1.鼓励学生好奇发问
开放性思维是灵动、活跃的,它表现为学生不满足于当前认知,不止步于当前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怀有好奇之心,主动发问。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苏州园林》一课为例,课文介绍了苏州的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它们分别代表着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这四个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学生们以文字为载体,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墨来神游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敞开思绪,让思维奔驰起来,积极思考与发问。曾经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会在阅读时自然地将记忆中的苏州园林文本所描绘的苏州园林进行对比,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些差异,这种差异背后有什么原因呢?有可能是苏州园林在维护、修缮的过程中在某些地发生了小小的改变,有可能是叶圣陶老先生观察的角度与学生旅游时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还有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有的学生会在这四大名园中寻觅四个朝代的痕迹,与其他承载与代表了这四个时代的地方做对比,会发现一些异同点,这些异同点背后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呢等等。鼓励学生好奇发问能让学生对所阅读的信息保持探究热情,从而培养开放性思维。
2.引导学生科学质疑
开放性思维与保守性思维相对应,保守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有“全盘接受”“全部赞同”倾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质疑。以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敬业与乐业》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揭示有业、敬业、乐业这三者的关系: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择业与就业,是非常现实的话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阅读时多结合时事热点,大胆地进行质疑。比如,有的学生指出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但是在现实中,有一部分人“主业副业兼具”,即白天上班从事一种职业,晚上下班后以及业余时间,从事另一种职业,有的人是出于经济压力,有的人是出于兴趣爱好,有的人是为转型發展提前做铺垫,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去判断他们是不是敬业呢?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捧“斜杠青年”这一说法,且不论这种说法对不对,它在客观上反映出当今青年并不满足于只会一种技能,或者只有一种工作模式,而这与作者在文章中主张的观点就有差异。引导学生科学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尤其是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体现了发展的思维,也是开放性的思维。
3. 指导学生逆向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点拨学生适当地跳出思维的圈圈。以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最苦与最乐》为例,作者在该文中论述的道理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以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一看这种思想:未尽到责任就一定会痛苦吗?对于责任感淡漠、缺乏责任意识的人来说,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尽到了责任就一定会快乐吗?有的人自我要求很高,万事追求完美,可能在尽了责任之后由于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难以感到快乐。用这种逆向思维来思考文中的观点,又会牵连出其他有意思的、关于人性、美德等方面的认知,无疑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这便是开放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4.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思维本身应当是没有终点、没有边界的,开放性思维更应当自由驰骋,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来培养其开放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阅读文本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科学质疑的过程中去争辩,去理论,去彼此说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相互流通,而当意见相左的思想碰撞时,又都会据理力争,试图找出对方的漏洞,让思想的持有者在“补洞”的过程中去完善之前的认识,进行自我审视。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个“认知—推翻—重新认知”的过程,这也是开放性思维的养成过程。
总之,学习是一种强调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潜力并予以挖掘,在这个过程中去情释放自己的才情智慧,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都要尽可能地由内而外地主动思考,主动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势,让自己的思想萌芽、开花、结果。唯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人云亦云或迷信盲从。相应地,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应当基于开放性思维的特征与表现,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余建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第9期。
[2] 毛明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思考》,《学周刊》2018年第8期。
[3] 陈艳《浅谈初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语文学刊》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