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中的“熊”的形象分析
2020-06-09尹佳音
摘要: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图腾,如中国的“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则为“熊”,熊是象征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形象,深深地刻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熊” 文化 俄罗斯 特殊情感
俄罗斯人民认为动物的形象是民族情感世界的象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熊”这个形象心地善良,是力量、伟大、精神的化身,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正面形象。该形象经常被用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文学作品、谚语、俗语、符号标志、绘画艺术中。
一、古时候关于“熊”的民间故事
俄罗斯民间故事经常使用熊的形象。在阿法纳西耶夫的《俄罗斯民间故事》中,出现有关熊的形象的故事有《马莎和熊》《人、熊和狐狸》等。熊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化中有多种意义,关于熊的传说也被渲染了很多奇幻色彩。俄罗斯人认为熊有很多神奇的本领:能够听明白人的语言,能够模仿人的动作,与熊接触能带来幸福或灾难。
“熊”一词,在俄语中意为“吃蜜的”动物。由于真正表示这种动物的名词已经失传,该词更具有形象性,也就一直沿用至今。俄罗斯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熊的元素,民间也流传着不少有关于熊的故事。例如索契的契维日普斯镇,有个被大家称作“熊的角落”的地方。契维日普斯镇地处索契阿德勒区,周围环绕着高加索山脉,附近山上的熊常常在镇子周围出没,它们最喜欢到附近的河里捕食,因此,都长得膘肥体壮。对于这些经常来“光顾”的熊,当地人不仅没有觉得困扰,还非常享受这种人与熊和平共处的生活。不仅如此,当地人还在小镇的某个特定区域摆放了很多熊的雕塑,因此,人们把小镇的名字改为“熊的角落”。
二、俄罗斯关于“熊”的谚语和文学作品
在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熊的形象无处不在,有时它善良、可爱,有时它笨拙、贪婪,有时它勇猛、威武。例如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意谓事未成,先别夸口)。一个有趣的谚语道:耳朵上的熊来了,表示很难听的音乐。
在寓言故事《隐士和熊》中,作者克雷洛夫把熊“蠢”的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寓言中隐士和熊成了好朋友。有一天两个人去远足,由于翻山越岭隐士的体力不支,熊提议让隐士休息一会儿,它在旁边替他看守。这位忠实的朋友看见一只苍蝇落在了隐士的鼻子上,于是连忙驱赶,可是这只苍蝇围着隐士飞来飞去,最后停在隐士的额角上。熊便拿起一块大石头,狠狠地砸了过去,就这样苍蝇被砸死了,同时也断送了朋友的性命。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恰当的帮助,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在俄罗斯文化中,常常把熊作为“新郎”的象征。俄罗斯伟大作家普希金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曾写道,主人公塔季扬娜在睡梦中独自一人徘徊在空旷无人的森林中,突然从积雪中钻出一只大熊,它善良,乐于助人,它把塔季扬娜带到森林小屋。梦中的这只熊出卖了塔季扬娜的新郎和婚礼的梦想。当然,它来自农民的信仰和童话故事,同样来自普希金热爱的民间乡村生活。传统占卜游戏中,如果一位姑娘从盘子底下抽到带有熊标志的戒指,那就意味着来年她将有一段好的姻缘。
契诃夫写了一部名为《熊》的轻喜剧。对于年轻、美丽的叶琳娜·伊万诺夫娜·波波娃来说,邻居斯米尔诺夫是一头“粗鲁的熊”。然而,剧情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波波娃和斯米尔诺夫坠入情网,最后喜结良缘。契诃夫塑造的那位新郎虽然强壮、鲁莽、笨拙,但是善良、敦厚,与民间传说中熊的形象是吻合的。
三、“熊”在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俄罗斯人取名也喜欢和熊这个单词扯上关系,在俄罗斯有不少由“熊”构成的姓,如梅德韦杰夫、梅德韦德科夫(均为音译,与“熊”相近)等。
《玛莎和熊》的系列动画片在俄罗斯家喻户晓,热闹轻松的情节以及可爱、伶俐的玛莎和憨态可掬的大熊演绎了充满童趣的故事。奥林匹克熊于1977年12月20日在莫斯科“出生”,它健康、开朗、善良,好客且善于交际。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可爱的小熊米沙,它象征着合作、热情和开放。而裹着中俄国旗、挽手同行的中国熊猫和俄罗斯棕熊的卡通形象,就是2006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的吉祥物。而2014年在索契举办的冬奥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可爱的北极熊。
四、结语
经由上述分析,从古至今,“熊”的形象在俄罗斯人民心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位置,“熊”不仅是俄罗斯的国家图腾,更是俄罗斯人民的代名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了解“熊”的形象不仅有利于俄语学习,更有利于深入研究俄罗斯文化,对中俄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3).
[2]姚晓丹.俄罗斯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J].语文学刊,2006(24).
[3]冯坤.浅析俄罗斯“熊”的形象[J].中外交流,2017(01).
(作者简介:尹佳音,女,硕士研究生,北京电子科技職业学院基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