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病房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卫生经济学指标分析

2020-06-09刘燕平何婧瑜李思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病急诊科入院

刘燕平,梁 潇,何婧瑜,王 涛,李思颉

(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医院 急诊科, 北京 100053)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逐步发展壮大,部分医院急诊科已具备独立的急诊病房(emergency ward)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这两部分是急诊科所属的重要单元,是急诊就诊患者的重要疏散病区。急诊病房收治的患者年龄跨度大、疾病谱广、病情复杂多变,及时了解急诊住院患者疾病种类及就诊特点,对于急诊科医生及护士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急诊病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急诊病房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为建立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病房住院患者2 668例。其中男性1 449例,女性1 219例,年龄14~98岁,平均(71.34±5.87)岁。排除标准:姑息医疗、日常生活能力长期重度依赖、痴呆以及完全失能不能完成评估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研审 [2015]029号)。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共病受累系统、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记录患者入院前、出院前Barthel评分[1]。其中Barthel评分包括10项内容,总分为100 分,每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和15分,4个功能等级,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其评分标准是: 1)生活自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良好,不需他人帮助;2)轻度功能障碍:65~95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一定帮助;3)中度功能障碍:45~60分,需要极大帮助才能完成;4)重度功能障碍:≤40分,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完成或完全需人照料。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 668例患者一般资料

男性1 449例、女1 219例,年龄14~98岁,平均(71.3±5.9)岁。≤59岁中青少年672例(占25.2%),≥60岁老年人1 996例(占74.8%),其中≥90岁的长寿老人101例(占3.8%)。男性平均年龄(67.2±17.1)岁,女性(70.7±17.2)岁,男性患者入院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小(F=30.75,P<0.01)。

2.2 患者疾病构成及病种分布

2.2.1 共病累及系统:呼吸系统(2 342例,87.78%),循环系统(2 056例,77.06%),内分泌系统(1 944例,72.86%),消化道系统(1 111例,41.64%),脑血管病(1 089 例,40.82%)泌尿系疾病(1 025例,38.42%),骨骼肌肉疾病(748例,8.04%),肿瘤或标志物增高(399例,14.96%)。

2.2.2 受累系统个数:单系统受累(60例,占2.24%),双系统受累(200例,占7.50%),多系统(≥3个)受累(2408例,占90.25%)

2.2.3 受累病种:呼吸系统主要疾病:肺炎(1 655例,62%);循环系统主要疾病:高血压(1 565例,58.7%), 冠心病(1 324例,49.6%),心脏瓣膜病变(700例,26.2%);内分泌系统主要疾病:糖尿病(1 044例,39.1%);提示营养不良的指标:低蛋白血症(1 249例,46.8%),贫血(745例,27.9%)。

2.3 入院患者不同性别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患者入院前生活能力评分为 (69.42±25.09)分,出院前生活能力评分为(78.12±26.13)分,出院前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入院前生活能力评分(P<0.001)。不同性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1)。

2.4 生活能力评分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共病累及系统的比较

将患者按照生活能力评分情况进行分类,入院生活能力评级越低,患者罹患共病累及系统越多(P<0.01),住院时间越长(P<0.001),花费越高(P<0.001)(表2)。

2.5 相关性分析

研究患者入院前生活自理能力与住院时间(r=-0.231)、住院费用(r=-0.387)、年龄(r=-0.46)、白蛋白(r=-0.487)、贫血(r=-0.378)呈负相关(P<0.00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length of in hospital and living ability score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P<0.001 compared with women patients.

表2 不同生活能力评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共病累计系统数比较

*P<0.01 compared with completely self-care.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占主要构成比,这与基本国情相一致[2]。其中男性患者入院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小,考虑为男性自身存在喝酒、抽烟等不良嗜好,导致入院年龄低于女性患者,因此加强对男性人群的健康教育意识至关重要。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急诊住院患者病种复杂且共病累及系统广泛,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疾病谱以呼吸、循环、内分泌三大系统为主[3],因此在临床疾病管理中把呼吸、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急诊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在共病累及系统的数目方面,超过 90.25%患者罹患3个以上系统共病,这表明提高对共病的诊疗策略与护理知识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是目前量化与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的评价标准[4]。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女性患者,该评分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累及系统数目相关,这与既往报道研究结论一致[1]。应用Barthel评分对能够有效的评价患者疾病程度,进行临床健康分层,协助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5-6]。本研究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年龄与共病系统数量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注重疾病预防是治疗疾病的重中之重。此外,营养不良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比例,且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显著相关,考虑其成因,主要与疾病消耗、摄入不足、患者中抵抗力下降、临床医师重视不够等相关[7-8],由此可见,加强对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可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靶点。

目前,中国正在迈向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或健康缺陷的数量及共病不断增加[9-10]。针对老年人多方面问题,在临床诊治和护理过程中给予综合、全面的评估,才会得到有效的结果[11-12]。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数据搜集存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偏倚,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本院为老年病医院,因此患者年龄构成具有一定的偏倚,希望在今后可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更好地对急诊患者进行有效管理。

猜你喜欢

共病急诊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