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苍松翠柏”的造型设计和精神内涵
2020-06-09钱菊萍
钱菊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翻阅中国工艺美术史,紫砂艺术的历史不算长久,和其他的陶瓷艺术类型相比,可谓是后起之秀。从有文字记录的宋代来看,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历程,可是就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里,紫砂艺术在宜兴紫砂艺人世世代代的传承之中,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繁荣景象。从“供春壶”开创的紫砂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来看,紫砂壶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之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到后来的时大彬开始,紫砂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成型工艺,而不是沿袭其他工艺品的内外模具、手拉坯的工艺,采用了更为自主和灵活的全手工拍打泥片成型和镶接泥片成型。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紫砂匠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用自己的理念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从而推动了紫砂艺术向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享受着这里美好、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是因为其有着丰厚的物资和经济基础,来支持作为精神艺术的紫砂这一上层建筑。作为鱼米之乡、商贾之乡、经贸之乡的江南从明代开始,手工业就特别发达,同时也促进了紫砂艺术作为专门的行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商业需求和自身价值实现的双重驱动之下,开始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创作。他们把自然山川、万物河流等等壮美的风景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植物融入小小的一把紫砂壶中,特别是以竹子和松柏为题材的紫砂壶更是成为千古一绝,形成了专门的竹器和“岁寒三友”类型。在传统的紫砂花器之中,我们常见的松柏题材从陈鸣远大师的“松段壶”开始,到近代汪寅仙大师所制花货“松桩壶”,可谓是传承有序、妙趣横生,极赋生命力,真正地将花货设计、制作理念提升到“做花货做得像不是本事,关键要能把握物体的精神内涵的层面上”。
紫砂作品“苍松翠柏”(见图1)就是沿袭了大师们的经典造型,并且在自己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精心创作而成。此壶壶身以松柏之树为形态,造型和颜色分外逼真自然,上面的树节纹理清晰,大小随意分布、疏密有间,没有丝毫的故弄玄虚之感;壶嘴修长而又婉约,如松枝凌空、昂扬向上,和壶身约成45度角,出水流畅,容易控制,特别实用;壶把也是松树造型设计,从壶身的下端延伸出来,在壶的上端弯曲形成一个耳形的把手,上面的树节纹理纤毫毕现,壶把顶部设计了一个树桩的形态,使得端握起来特别顺手,实用功能体验完美;壶盖为平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和壶口契合平整,彰显了高超的紫砂技艺;壶钮为一截树干自然扭曲形成,松柏之叶贴于壶盖之上,拿捏合适且具有浓郁的把玩趣味;壶身侧面靠近壶把的位置,也有一截松枝延伸出来,细细如针的叶子形成团状,伏贴于壶身之上,精细得当,点缀得恰到好处。从整体上来看此壶,这件“苍松翠柏”把紫砂以松树为题材的造型演绎得可谓是非常完美,不仅仅自然形态塑造到位,把松柏之树的遒劲有力和苍翠古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之中除了特别重视细节的处理之外,最关键的是一直牢牢记住汪寅仙大师的教诲,把蕴含在壶中的精、气、神也要凸显出来,透出一股爽净古雅的精神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松柏一直以来就是苍翠挺拔、永不枯萎的形象,博得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赞美和吟诵。在《论语》中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记载,特别是陈毅元帅那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更是让人耳熟能详,把青松的天然形态和高贵品格用寥寥几句就全部地诠释出来,可谓是一语中的。如今,松柏之树依然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常青类树木,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于环境的绿化和保护,更是我们心头永远不会凋零的精神寄托,这把“苍松翠柏”紫砂壶就是把具象的松柏幻化作脑海之中的形态,然后运用紫砂泥料全手工精制而成,上面的丝丝纹理、点点装饰,都蕴含着我对于松柏精神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在这些岁月里,紫砂艺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作为宜兴紫砂艺人,深深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我们处于紫砂艺术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之中的丰富营养,来运用于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用更加多元化的题材和艺术手法,深入挖掘紫砂壶的核心内涵和精神意境,把我们宜兴特有的,能够表现东方韵味的紫砂艺术发扬光大。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