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套壶“竹节石瓢”的审美情趣

2020-06-09邹丽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壶把壶嘴宜兴

邹丽娟

陶都宜兴自古以来就是风景秀丽、物华天宝、人文流彩、史话传奇之地,可谓是“网红城市”。她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之处,南部的丘陵地带竹海纵横千里,跨越三省,郁郁葱葱,十分壮观。竹子不仅仅是宜兴人民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这紫砂艺人的灵感来源。宜兴的紫砂艺人对于竹子是再熟悉不过了,再加上江南竹文化的广为盛行,以竹为题材的器型就特别的多,无论是用竹子的形态来表达,还是用竹子的题材来装饰,都是为了彰显出竹文化对于国人的深刻影响。我们最为熟悉的《龙头一捆竹》、《竹段壶》、《双线竹鼓壶》等等,都是其传世经典,直到如今依然具有非凡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壶友去把玩欣赏,同时年轻一辈的紫砂艺人也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断的传承和改良,运用现代的紫砂语言,来抽象概括和演绎紫砂竹器,形成了造型各异、气韵迥然的艺术风格。

我的紫砂套壶《竹节石瓢》也是采用了竹子题材来设计和创作,共由一壶四杯组成,充分的考虑了大家在喝茶过程中的实用性。此壶采用了传统器型高石瓢为基础,壶身相较于普通石瓢来说显得更加挺拔,壶底置三足,小巧可爱,起到了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壶嘴由两节竹段构成,和壶身呈现出45度角上扬,宛如高耸如云的秀竹一般,出水相当的干净利索,从壶嘴延伸出来的一截竹枝贴于壶身,上面的竹叶大小不同,纹理清晰,灵动飘逸,如同在风中摇曳一般,充满了大自然的野趣,让人观之心旷神怡。壶把由三节长短不一的竹段弯圈而成,上面的竹结凹凸明显,细节捏塑到位,壶把把握舒适,在使用的过程之中非常的称手,和前面的壶嘴在一张一弛之间和谐融洽,完美融合。平盖压着口沿,严丝合缝,气密性特别的良好,通转也非常流畅,上面的壶钮也是一段小小的竹节做成桥钮设计,几片竹叶贴塑壶盖上面,使得更加生机勃勃。四个小杯的设计也是颇具匠心,于细节之处展示了作品的高度统一,小杯背身和壶身几乎一致,按比例缩小,杯把和壶把也是一脉相承,壶身贴塑的竹叶疏密有间,布局合理,四个杯子和壶搭配一起,仿佛让人置身于竹海之中,通观整组作品,在竹子造型的装饰之下,处处流露出中国文人对于竹的审美情趣,让人沉迷把玩于其中,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对于竹有着近乎于执着的偏爱。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也是最早开始利用竹子产生价值的国家,可以说在过去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竹器基本都是生活的必须品,中国也被称为“竹子的国度”,无数的文人雅士都曾经创作过有关竹题材的诗歌、书法、绘画等作品,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千古论断让竹子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清代杰出的文人代表“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其中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蓬勃向上的气节和精神,更是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砥砺向前的决心和信心。我的这组紫砂套壶《竹节石瓢》就是有感于竹子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竹文化的审美情趣更是让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具备了竹子一般的特征和个性,于是我创作此作品,一方面是表达对于竹的喜爱和崇敬之情,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在喝茶品茗的时候,永远铭记竹子精神,有所启迪,有所感悟。

结语:以竹入壶,以竹饰壶,紫砂艺术与紫砂交相辉映,共同缔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把周围生活中观察到的形态各异的竹和自己当时的心境和况味联系在一起,也能够用自己巧夺天工的双手和奇思妙想的灵感,把原本平平淡淡、朴实无华的紫泥演化成精美的艺术品,让我们在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能够体味到其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壶把壶嘴宜兴
宜兴釉陶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趣味多音字(十)
历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