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三代釉上彩瓷

2020-06-08王晓艳

收藏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粉彩五彩青花

王晓艳

清朝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提高,三代帝王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督陶官郎廷极、唐英等对御窑厂的苦心经营,种种原因促进了瓷器生产进一步提升,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本文选取了16件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三代釉上彩瓷,包括纯釉上彩瓷和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彩瓷,介绍如下。

杂釉彩

杂釉彩,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或色釉和彩相配合的一类彩瓷。传世品有白釉红彩、黄地绿彩、黄地红彩、黄地蓝彩、红地黄彩、绿地黄彩、绿地红彩、绿地紫彩、蓝地墨彩等。

黄地绿彩团龙纹碗(图1)

清康熙,口径14.5、足径6.3、高6.8厘米。此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外黄釉,外底白釉。内壁光素无纹,内底一绿色戏珠立龙,周围衬托火焰纹,外周一绿色单圈;外壁绘四组绿色戏珠团龙,间隔处绘上下两组云纹;胫部一周绿色莲瓣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洒蓝釉描金诗句菊花纹盘(图2)

清康熙,口径14、足径12.4、高3.5厘米。此盘敞口,弧腹,圈足。口沿酱釉,内里和外壁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蝴蝶、菊花配菊花诗——唐元稹《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外底白釉,中心青花双圈内是青花花押款。

康熙洒蓝,以钻为着色剂的高温釉,仿明宣德洒蓝。明代洒蓝,宣德所创,之后停烧。清代康熙时期恢复生产,改进技艺并烧制成熟。其工艺不是普通的蘸釉,而是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因此称为“洒蓝”;所露白色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色之中,因此“洒蓝”又有“雪花蓝”之称。洒蓝瓷器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或釉里红装饰。

红彩双龙戏珠纹高足鸡盖碗(图3)

清乾隆,口径15.5、足径4.2、高20.5厘米。带盖的高足碗,清代流行的一种茶具,是为品茗时刮茶叶所用,天鸡高足碗式始见于明代永乐年间。碗圆形,撇口折沿,弧壁,深腹,高足外撇,足内中空。碗有盖,碗盖盖面圆顶形隆起,略小于碗,扣合于碗口折沿内,盖顶上立一施矾红彩镂空天鸡造型盖钮。盖面和碗外壁所繪图案相同,以色彩鲜艳的矾红彩绘两只腾空飞翔的赶珠翼龙,所绘之苍龙昂首仰视,道劲叱咤,间饰火焰纹。碗内壁施白釉,碗内底和盖内顶均有矾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框图章款。此碗胎骨轻薄,釉面肥润光净,绘工精细,矾红一色匀净、鲜亮。

青花矾红彩云龙纹盘(图4)

清乾隆,口径19.9、足径11.8、高3.5厘米。盘圆形,敞口,弧腹,圈足。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青花绘云,红彩绘龙。内外通体白釉为地,内底青花祥云、红色立龙,其外周绘青花双圈,内壁光素无纹,内、外口沿下方均绘青花双圈;外壁青花云纹,两条红色云龙,足墙上绘青花双圈;外底书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素三彩

素三彩,以黄、绿、紫三种色釉为主的一类低温彩釉瓷,创烧于明代中期,清代康熙年间进一步发展。素三彩是从不含红彩的杂釉彩发展而来,所以杂釉彩和素三彩的划分界线不是十分明确,其中黄地紫绿彩就有将其划分在杂釉彩中,也有将其划分于素三彩中的;素三彩亦有其相同问题,有将其划分在杂釉彩中,也有将其单独定为素三彩一类。

绿地素三彩海马尊(图5)

清康熙,口径12、足径15、高33.5厘米。此尊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内敛,圈足,无款识。内施白釉,外壁绿地素三彩装饰。外壁从口沿到足墙共有三道黄色和三道褐色弦线,将外部纹饰分为七个部分:口沿卷草纹;颈部海马穿行于海水江崖、八吉祥纹间;腹部从上往下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和中部距离相等,海马穿行于海水江崖、八吉祥纹间,下部为缠枝花卉;胫部为海马穿行于海水江崖;窄窄的足墙上绘有卷叶纹。

三彩虎皮斑纹碗(图6)

清康熙,口径12.5、足径5、高6.4厘米。碗敞口,弧腹,圈足。内外施黄、绿、紫、白色相间的釉斑,圈足内施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款。

虎皮斑,素三彩品种之一,康熙年间创烧,是以黄、绿、紫三色釉间隔混杂点染于其表,经烘烧,自然晕散成尤如虎皮上的斑纹,故又称为“虎皮三彩”“虎皮釉”。虎皮斑胎骨细腻,胎体沉重,釉面光亮坚致,虎皮斑自然垂流,大小不一。

五彩

五彩,创烧于明代,当时是青花五彩,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清代五彩在明代青花五彩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康熙时期发明了釉上蓝彩,取代了釉下青花,五彩成为纯粹釉上彩瓷——釉上五彩。

“五彩”意为多彩,颜色主要以红、黄、蓝、绿、紫组成,但又不局限于这几种,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

五彩,盛极于康熙年间,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则只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有柔软感,故又被称为“硬彩”。

五彩海马纹将军罐(图7)

清康熙,口径13.5、底径17.5、高39.5厘米。罐直口,短颈,圆腹,平底。伞形盖,蓝色宝珠盖钮,盖面上绘海水山崖纹;颈部绘一周红绿相间的蕉叶纹;肩部五个开光内绘折枝宝相花;腹部绘海马、海水、江崖、八吉祥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

将军罐,一种罐式,其宝珠盖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常见品种为青花和五彩。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器型较为矮、拙;将军罐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将军罐造型略有改变,颈部拉长,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圈足收紧,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仿嘉靖款五彩西厢记故事纹盘(图8)

清康熙,口径39、足径23.5、高6.2厘米。盘圆形,撇口,浅弧腹,圈足。白釉为地,内绘《西厢记》故事中张生上京赶考、崔莺莺相送场景,张生和友人白马将军骑于马背,回头与与楼上小姐、夫人、丫鬟告辞,两个书童挑着行李在马后随行。外壁光素无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三行六字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仿款。

五彩穿花龙凤纹碗(图9)

清乾隆,口径13、足径6、高6.2厘米。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底青花双圈内绘一戏珠立龙,此龙凶猛矫健,龙身施红彩,黑色茂盛头发,张口露齿,黄色龙爪配黑色芝麻大斑点,龙爪的指甲和龙牙上点着白彩,周围衬以红色火珠、绿色火焰,碗内口沿绘青花双圈;碗外口沿下以八宝纹和如意云头纹作边饰。腹部绘龙凤穿花纹两组,龙凤间隔排列,两条龙一红一绿,其旁衬以菊花和芙蓉花,五彩浓艳,画面奔放,展示“龙凤呈祥”之意。足墙上青花双圈,外底书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粉彩

粉彩,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其主要工艺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勾出图案轮廓,然后在图案内填上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再经过画、填等技法将颜色依深浅的不同需要晕开,再次入窑低温烧制。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 《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与被称为“硬彩”的五彩相对,故亦称“软彩”。自清代雍正朝,粉彩取代五彩开始成为主流彩瓷。

粉彩渔人得利故事纹盘(图10)

清雍正,口径36.6、足径22.2、高6厘米。盘圆形,敞口,折沿,浅弧腹,圈足。通体白釉为地,内折沿上锦地开光,开光处绘折枝花卉,内底绘渔人得利故事纹。

渔人得利故事说的是: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乌,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乌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 “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乌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后遂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花觚(图11)

清乾隆,口径14.2、足径11.3、高23.6厘米。花觚为喇叭状侈口,细长颈,圆鼓腹,束腰,钟形胫,圈足。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石绿釉,外表以胭脂紫为地。主体纹饰八吉祥纹分绘在颈部和胫部。花觚口沿描金,下接如意云头纹;颈部主体图案是番莲托八吉祥纹,其下为蕉叶纹;长颈下端和腹部相接处有描金弦纹两道,其中间部分是半周一描金长方形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和以蓝、白双彩套绘的半周回纹;鼓腹处主体图案绘番莲纹,辅以变形如意云头纹等纹饰;腹部和胫部相接束腰处也有描金弦纹两道,中间绘花朵图案;胫部从上至下分别为如意云头纹、番莲托八吉祥纹、描金弦纹;圈足处以蓝彩绘一周回纹。

花觚源自于作为酒器的觚。觚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宋代开始烧制仿青铜觚的瓷质觚,其后流行于元、明、清三代,用于插花、陈设和供器之用,所以被称为“花觚”。此花觚主体纹饰乃八吉祥纹,据此推断,它应是五供之一。五供由香炉一、花觚二、烛台二组成。

粉彩青绿山水瓷片座屏(图12)

清乾隆,瓷片纵31.5、横27.5厘米。此座屏形体较小,应为桌案上之陈设物品。座屏屏心是长方形瓷板,此瓷板胎质细腻,莹润光洁,其上以粉彩绘远山近水,红墙黛瓦,亭台楼阁。

青綠山水,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青绿山水瓷是在青绿山水画影响下形成,乾隆时期,青绿山水瓷发展到最高峰。粉彩青绿山水瓷,由于砷的乳浊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使得粉彩青绿山水瓷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特征。

斗彩

斗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图案花纹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图案花纹的轮廓线条内填入彩料,再入窑经低温烧成。斗彩瓷自明代创烧,至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雍正斗彩在传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基础上,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新型斗彩工艺。

斗彩龙凤云纹盘(图13)

清康熙,口径21.3、足径13.4、高5厘米。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白釉为地,内底是青花双圈内绘多彩云纹背景下的正龙戏珠纹,内外口沿和足墙均绘青花双圈,外壁龙凤云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双行六字青花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斗彩缠枝菊花纹盘(图14)

清雍正,口径25、足径12.8、高4.2厘米。盘圆形,撇口,弧腹,圈足。通体白釉为地,内底和外壁满绘斗彩。内外壁口沿下方均绘青花双弦纹,内底青花双弦纹内满绘缠枝菊花,中心一朵黄色菊花,其外周四朵橘红色菊花,外壁亦绘缠枝菊花,三种颜色八朵菊花等距离位于外壁。外底青花双圈内书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斗彩团花纹鱼缸(图1 5)

清乾隆,口径28.5、足径16.6、高20厘米。缸圆形,口微敛,平沿,深腹,腹下渐收,玉璧底。通体白釉为地,内里和口沿光素无纹;外壁满饰斗彩花卉图案,从口沿至底部依次为:口沿下由十几个四瓣海棠长方形开光相连接,绕缸一周,开光内中间绘番莲花,左右两边搭配卷草纹;海棠开光下方是由红、黄、 蓝、绿等色彩套绘一周如意云头纹;腹部以宝相花为中心,环以各色花卉组成的大团花五处,间隔处绘勾莲纹及花卉纹;胫部为一周套色须弥纹。底为玉璧底,外圈无釉,里心施白釉,其上书矾红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图16)

清乾隆,口径6.6、足径8.4、高21.3厘米。罐有盖,直口,短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圈足。盖罐通体以青花绘纹饰线条,后在釉上复填绿彩。盖面微现弧度,面饰火焰降龙戏珠纹,直壁上与盖面相接处绘如意云头纹。肩部绘八吉祥纹,其下有一周如意云头纹,成为肩、腹两部分界栏。腹部绘二龙戏珠纹,龙纹形状威猛,龙身伸展飞腾,张口吐舌,龙爪刚劲有力,飞腾于云朵之间,极富感染力。胫部绘莲瓣纹一周。器底“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本文把此件“清乾隆款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归于斗彩系列,但也有把此器分在杂釉彩——白地绿彩系列。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粉彩五彩青花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青花志展览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青花·木 产品设计
五彩森林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