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我国经济腾飞之路

2020-06-08宋星滺

中国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改革党的领导改革开放

宋星滺

摘 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道路,积累了中国经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砥砺前进。1978—2018年这40年来的发展被视为“奇迹”,这一奇迹的发生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经济上从1978年中国的农村改革开始,随后蔓延到企业改革和对外贸易发展。改革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逐步健全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时也推动三大产业逐渐协调并不断壮大,增进外贸体制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党的领导  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

历史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学习历史能让我们懂得当今中国所处的方位,厘清我们走过的足迹,以及找到未来中国崛起的方向。

从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来,中国发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贸易中心和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增长了50多倍。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8%上升到16%。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30%。中国带动了整个第三世界经济的共同增长,中国经济崛起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对了什么?中国的成功有没有可复制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答案莫衷一是。

一种说法是,中国因為实行了对外开放,搞了市场经济,界定了私有产权,从而激发了市场的活力。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具有后发优势,又拥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所以很容易实现追赶,这些说法失于片面。

比中国开放得更早,私有产权更彻底,土地和劳动力也更廉价的国家,比比皆是,但它们却没有实现经济腾飞。这是为什么?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华盛顿共识”,给拉美和东欧国家开出的药方,就是彻底的对外开放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然而,这副药方反而加深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困境。

要看清我们经济崛起的秘密,除了一些直观经验之外,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分析。经过仔细梳理历史,中国经济崛起的逻辑可以归纳为三个: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根本保证。

第二,对内改革:农村改革下助推实现全面工业化。

第三,对外开放:外贸与外资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腾飞。

1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具有高度继承性且稳定的领导者组织,我党高度重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历史和现实中吸取深刻教训。20世纪70年代,果断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战略,开创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21世纪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形势多么复杂、社会主义面临多少困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我们当前最值得珍视的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同时,要更好地解决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等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健康发展问题,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2 对内改革:农村改革下助推实现全面工业化

中国的改革就必须提到“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奇迹点。发生这个转变的本质,是用权责明晰的个人激励制度代替了权责不清的集体劳作制度,从而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在封建王朝及民国时期,中国一直存在私有土地制度。为什么那个时期,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第一,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土地都归地主所有,农民没有土地,并不拥有土地的剩余索取权。第二,传统农业社会中,政府的财政收入几乎都来自农业,农民的税收负担很重。政府想“轻徭薄赋”,实际上也做不到。如何破解这两大难题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探索、取得成绩的领域,也是1978年之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关键点。

随着土改完成,分田到户,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这虽然避免了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下,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的土地兼并潮,但仍然没有完成对农民个人劳动积极性的刺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新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农户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不能随意转让。这保证了在农村土地长期平均使用的基础上,真正激发了农民个人劳动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政府进一步允许农民工进城务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成为新的市民。2016年,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从原来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变成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原来对土地拥有承包权的农民,可以选择将土地的经营权再次转包出去。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超过4亿亩。农民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又不会失去土地。

“分田到户”只是提升农村生产力的一种手段。接下来,政府把注意力放在了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逐年减免农业税。从2006年起,政府正式免除农业税。不仅如此,政府还反过来给农民从种子到种植的一系列直接补贴,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村改革对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1978年开启的农村改革,本来是单纯地出于让农民增收的目的,允许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企业按市场经济形式运转,后来又允许农民以家庭形式自办企业,结果无意中引爆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让乡镇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1978—1988年,中国的乡镇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从150万个变为1890万个,增长了12倍;农村工业产值增长了13.5倍;农民总收入增长了12倍。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又赶上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机遇,就是欧美和东亚发达经济体开始了产业升级,逐渐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而中国则顺利承接了全球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那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和中国一样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印度等国,抓住了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就是因为中国经过十多年的乡镇企业大发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条件,如基础设施、商业信用、供应链体系、销售网络、管理人才等,这些条件是其他同时代后发国家所不具备的。中国抓住这次历史机遇,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业中心。1978—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9%。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产品产量有12个大类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曾经预测,中国经济还可以再高速增长2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中国以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体量,工业化具有很大的纵深,大约还需要15~20年才能够完成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根据历史经验,一个已经起飞的经济体只有彻底完成了工业化,它的经济增速才会平缓下来。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一方面是成功进行了农村改革,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村生产力,让乡镇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另一方面,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走上了全面工业化之路,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当然,中国经济崛起除了“对内改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中国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外贸与外资的力量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一环。

3 对外开放:外贸与外资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腾飞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可以说,以开放来促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共识。但是也要看到,从封闭经济体走向开放经济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掌握好节奏和技巧,并不是简单的“一放就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从加入WTO这一年,也就是2001年来划分。前一个时期是1979—2001年,中国逐渐开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累外汇储备,同时通过较高的关税保护正在发育的民族工业。后一个时期就是2001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初见成效,需要通过自由贸易获得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这一年自由贸易获得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这一年中国加入了WTO,大幅降低关税。在那之后,随着“中国制造”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

我们已经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2015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1%,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些都说明,我们并不是拘泥于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坚持以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在全球贸易中不断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成为世界的枢纽。但中国的现代转型还没有结束,未来仍然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历史的回望,真正理解这部漫长而又宏大的历史,去发现中国这个庞大体系的精神内涵。中国因为加入了世界秩序而获得崛起。由于超大规模性,中国的崛起将会深刻地改变,乃至重新定义世界秩序,而新的世界秩序也会反过来重新定义中国。

参考文献

陈德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8.

杨合湘,李天健.改革开放40年工业发展成就与展望[J].宏觀经济管理,2019.

李成钢.改革开放40年来利用外资法律制度的变迁与展望[J].中国人大,2019.

宋林飞.苏南区域率先发展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从“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到“苏南现代化模式”[J].南京社会科学,2019.

猜你喜欢

农村改革党的领导改革开放
科技看百年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深化农业改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农村改革视野下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