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措施探析

2020-06-08刘洋窦晓文徐红

中国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刘洋 窦晓文 徐红

摘 要:国有资产牵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管理更是机关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规定不细、信息化水平弱化以及监管措施不健全的问题,本文在探究原因的基础上,依据国有资产的公共性、合规性和效率性等特征,从管理依据、管理技术和监管措施三个方面提出实践强化途径。

关键词:国有资产  管理效率  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落实报告意见,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2017年)等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按照存在形态,国有资产可以分为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无形形态,本文所讨论的国有资产主要为实物形态和无形形态,也就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所有者为了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个会计年度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等。国有固定资产既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家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底”。如何维护好、配置好这一项“家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

1 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目前,很多机关事业部门都拟制了资产管理办法,如各政府部门都有相应地资产管理细则,广大高校也都出台了校内的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这些细则和办法大部分都是各机关事业单位针对各自工作中管理或使用的资产而修订的规定,缺少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制度的条款都依据国家出台的资产管理办法制定,对于资产管理的各项条款都相对宏观,不适合于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具体问题没有规定可依的情况,使得资产管理工作偏主观性和随意性。如一般资产管理规定都认为即使一项设备或物品的价值没有达到资产标准,但数目成批量并且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也应当属于资产,但如何界定“批量”却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说法,对不同物品来说,“批量”的概念是否相同也没有相应地规定,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人员往往依赖经验确定资产是否应当入账。

资产购置往往是依据预算中制定的资产配置计划,各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人员安排制定资产购置需求,虽然“预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产的重复购置、过度购置,但将资产配置审批放在预算审批中,远不能达到促进资产购置合理化、合规化的效益要求。如预算审核部门往往只依据需求部门的审批汇总资产购置计划,不能对需求部门的资产使用现状进行有效评估,无法对其是否存在闲置资产、是否存在过分追求高配置的行為进行审核和监管。

另外,无论是资产管理规定还是管理实际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一旦资产进入到机关事业部门,就合理的成为单位的“所有物”,很多资产管理者都认为,只要不把资产挪作私用,单位的资产都可以任意使用和处分,因此在资产的维护、保养、调拨工作中都存在着滥用、随意的现象。

1.2 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运用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要求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就使得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账目的信息化,其应与财务账目相对接,要求在资产购置报销时能够自动进行资产入账,完善并明确资产价值、型号、位置等信息;在调拨、处置时能够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审核能够由信息化平台协助管理者处理。二是资产实物的信息化,其应与资产账目相对接,通过资产标签、感应辅助设备等技术手段,对实物存储情况做到一目了然。

目前,绝大多数的机关事业部门都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即能够有效的将财务管理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相对接,尽管实际工作中,因为信息化平台功能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人工参与的账账核对。实物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前期的投入,如能够实现目标的射频资产标签和感应设备相对较为昂贵,普及性尚且不高,但一旦能够投入使用,都极大降低资产清查的难度,甚至以往需要几十个部门、数天的资产清查工作,都能够由一个按钮完成。

另外,还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尽管不同程度的引入了信息平台办公软件,但软件开发与资产管理却没能进行有效、及时地沟通,或者人员培训不到位,造成了“软件是软件,记账是记账”的双头局面。资产管理者不仅要人工记录庞杂的账目,还要完成信息系统的录入,加倍了工作量。还有一些科研院所和部队,涉密程度较高,其资产的信息化程度与保密工作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因为保密的要求,弱化了资产管理的信息性,大大增加了资产管理者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资产账账、账实不符的可能。

1.3 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不到位

资产管理的监管体现在各个环节。在资产的购置中,保证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对接就是对资产数量、金额的监管。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对通用资产的购置都有配置数量与金额的最高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随意购置和超额购置情况的发生,但对专用资产却没有也很难制定出相应地限制要求,同时也缺少有效地评估手段和程序,存在着浪费的风险。在资产调拨环节,部门间资产的调拨应当符合调拨手续,一般是由转出、转入以及共同上级部门的领导签字确认,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涉及减少的资产调拨往往省略了上级部门的确认,但如果涉及一台电脑、一张桌子的内部调拨都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的确认手续,则会拖慢资产配置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性与效率的矛盾,此时,信息化的普及能够弱化此类矛盾。

资产的处置因为涉及资产的出口,审批手续往往与资产购置一样严格,按照处置金额应当由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进行确认。但资产处置却应当比购置更加严格,因为资产是否满足处置条件,是否应当退出单位的使用应有谨慎的评估程序。目前,尽管对于通用性的国有资产有最低使用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随意性。一方面,资产的最低使用年限并不是严格的规定,也没有相对统一、权威的标准,执行起来存在着任意性。另一方面,对于未达到资产使用年限的通用资产,如果损坏了,依据处置的政策也存在着模糊。另外,对于专业性的资产、新型技术设备以及无形软件资产的报废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其处置随意性就更大。很多单位都将资产处置的价值评估放在使用部门,这虽然能够让使用部门按照实际去处置资产,但缺少了有效地评估监督,特别是对专业性强的资产,极容易造成浪费,甚至滋生“加速淘汰、促进购置”的寻租腐败。

2 国有资产管理强化的措施探索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细化资产管理细则

依据现有的资产管理法规,细化国有资产管理细则,明确和优化资产购置、管理、维修、更换、调拨、盘点、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完善资产评估方法,使资产管理者、资产使用部门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管理细则的制定中必须尽量降低宏观政策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如在资产处置管理规定中,都按照一次性处置的金额设置了审批权限,但对“一次性”的定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很多资产使用者会产生“多久”算作一次性的疑问,特别是在资产清查需处置大批陈旧资产时,很多使用者为了“怕麻烦”规避更高级的审批,将需处置的资产拆分成不同的时段进行处置,但按照现有的政策却不能认为其不符合处置要求,因为这并不属于严格的“一次性”处置,但在审计检查中,却存在着不按规定审批和资产审核不严格的可能。因此,在资产管理细则中,各单位可以依据单位业务、资产性质的不同,详细制定其在“多长”时间内算“一次性处置”。

2.2 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资产账账、账实数据对接

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现存的信息化平台,将资产管理与财务、审批、储存等业务相融合,将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等都运用信息化平台处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因为审批流程的桎梏,造成资产管理的拥堵和滞后,避免为资产清查和审计造成工作负担。大力发展射频标签和移动终端,使资产实物的信息化成为可能,为信息平台提供可靠、稳定的数据依据,同时,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资产清查和审计的速操性。如以往的资产清查都是依靠各使用部门的人工盘点,确认资产实物是否存在,有无盘盈或盘亏,而依托于信息化建设,资产管理者以及数据使用者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监测实物资产的存放位置与使用状态。另外,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监管的动态化,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混乱,为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提供数据依据。

2.3 完善监管措施,推进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监管应当与相应地奖惩措施对应,资产管理既是管理活动,也是财务活动,其都是可以进行量化度量的,用资产管理的效果来评价管理业务的有效性。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在制定资产管理细则的同时,明确相应的管理评级指标,如将资产购置节约率、报废率、信息化水平等作为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合理、有效地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可视化的结果检测反馈过程管理,找出資产管理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优化管理流程,降低资产流失率,提高管理效益。另一方面,将资产管理意识融入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提高人员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资产管理监管除了能够满足审批、纪检的要求之外,法律法规也并不是唯一的评价准绳,资产管理归根到底是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方法与手段,如何能够在资产管理中落实节约型、服务型的服务要求,便是资产管理评价体系能够完成的督促任务。

参考文献

何碧萍.公共经济视角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崔长欢,张雯,冯静.资产清查后地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

王玲.创新战略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

李勇妮.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10).

陶震宇.高效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6).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及维护能力的提高措施探究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