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性Binol和Schiff base金属催化醛与TMSCN亲核加成反应研究

2020-06-08丁亮亮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氢原子甲基甲醛

丁亮亮

摘 要:本文用制得的催化剂催化了不对称氰化反应,以三甲基氰硅烷为氰化试剂,尝试了不同的底物,最终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n(底物):n(三甲基氰硅烷)=0.2:1,催化剂用量为20%mol,-40℃搅拌。尝试了苯甲醛,苯丙醛,1-萘醛,2-萘醛,肉桂醛等底物。其中苯甲醛,苯丙醛的ee值达到45%左右,而1-萘醛,2-萘醛和肉桂醛的ee值为20%。

关键词:手性氰醇;三甲基氰硅烷;联-2-萘酚;席夫碱

0 引言

用合成的两种催化剂R型联二萘酚衍生催化剂和(1S,2R)-1-氨基-2-茚醇缩4-(二乙氨基)水杨醛席夫碱催化剂,催化醛与TMSCN反应去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以苯甲醛的不对称氰化反应为模型,研究温度、催化剂用量、配体与金属试剂的比例等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并做了一些底物的拓展。确定最佳的反应底物,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配体与金属试剂的最佳比例,从而提高产物的ee值。

1 催化醛氰化反应的研究

1.1 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1.1.1 实验试剂

实验所需试剂,苯甲醛、苯丙醛、1-萘醛、2-萘醛、肉桂醛、TMSCN、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

1.1.2 实验部分

以苯丙醛为底物,三甲基氰硅烷为氰源尝试不对称氰化反应。将反应体系除水除氧后,加入适量催化剂,用无水二氯甲烷溶解后,注射到反应瓶中,充氮气球,对瓶进行换气。在-78℃下,首先加入三甲基氰硅烷,搅拌5min后加入苯甲醛,补加液氮以保持温度。待反应完毕后(反应用TLC检测,展开剂为PEG:EA=5:1)使用柱层析分离产物及金属催化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确定产物ee值(产物的ee值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检测条件为:仪器:UltiMate 3000;手性色谱柱:大赛璐O-D柱;柱温度:22℃;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99:1;流速:0.7mL/min)。

1.2 结构表征

1.2.1 苯甲醛硅氰化的核磁氢谱分析

1H-NMR(300MHz,CDCl3)

δ 0.221-0.223(s,9H,3个甲基峰,三甲基硅烷的三个甲基峰)。

δ 7.386-7.595(m,5H,苯环上的氢)。

δ 5.286-5.487(m,1H,苯甲醛甲基上的氢原子)。

以上为合成苯甲醛硅氰化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1.2.2 苯丙醛硅氰化的核磁氫谱分析

1H-NMR(300MHz,CDCl3)

δ 0.224(s,9H,3个甲基峰,三甲基硅烷的三个甲基峰)。

δ 7.199-7.353(m,5H,苯环上的氢)。

δ 4.367-4.412(m,1H,苯丙醛硅氰化后醛基碳的氢原子)。

δ 2.126-2.175(m,2H,苯丙醛上亚甲基的2个氢原子)。

δ 2.791-2.843(m,2H,苯丙醛上靠近苯环亚甲基的2个氢原子)。

以上为合成苯丙醛硅氰化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1.2.3 1-萘醛硅氰化的核磁氢谱分析

1H-NMR(300MHz,CDCl3)

δ 0.224(s,9H,3个甲基峰,三甲基硅烷的三个甲基峰)。

δ 7.480-8.203(m,7H,萘环上的氢氢原子)。

δ 6.073(s,1H,1-萘醛硅氰化后醛基碳的氢原子)。

以上为合成1-萘醛硅氰化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1.2.4 2-萘醛硅氰化的核磁氢谱分析

1H-NMR(300MHz,CDCl3)

δ 0.281(s,9H,3个甲基峰,三甲基硅烷的三个甲基峰)。

δ 7.558-7.951(m,7H,萘环上的氢原子)。

δ 5.678(s,1H,2-萘醛硅氰化后醛基碳的氢原子)。

以上为合成2-萘醛硅氰化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1.2.5 肉桂醛硅氰化的核磁氢谱分析

1H-NMR(300MHz,CDCl3)

δ 0.264(s,9H,3个甲基峰,三甲基硅烷的三个甲基峰)。

δ 7.264-7.409(m,5H,苯环上的氢原子)。

δ 6.161-6.274(m,1H,远离苯环上双键上的氢原子)。

δ 6.797-6.848(d,1H,靠近苯环上双键上的氢原子)。

δ 5.120-5.136(d,1H,肉桂醛硅氰化后醛基碳的氢原子)。

以上为合成肉桂醛硅氰化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1.2.6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主要使用合成的催化剂对底物硅氰化,结果发现催化剂对底物有很好的不对称诱导作用,使用席夫碱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苯甲醛,苯丙醛的ee值达到45%左右。

2 结论

本文用制备的两种催化剂R型联二萘酚衍生催化剂和(1S,2R)-1-氨基-2-茚醇缩4-(二乙氨基)水杨醛席夫碱催化剂,分别催化了芳香醛苯甲醛、1-萘醛、2-萘醛、脂肪醛苯丙醛及α,β-不饱和醛肉桂醛的硅氰化反应。结果表明,两类催化剂都能够显著提高硅氰化的反应速率,使反应的转化率明显提高,但联二萘酚衍生的催化剂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并没有明显改变,席夫碱类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加明显,具有更好的不对称诱导作用。用席夫碱催化剂在最佳条件下催化苯甲醛硅氰化ee值可达45%。

参考文献:

[1]张丽,郑土才,牟忠岳,等.2-2-联萘酚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生产与技术,2014,21(3):31-44.

[2]刘焕梅,王红,尚晓娴,等.1,1-联-2-萘酚化合物的合成新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9,23(9):33-36.

猜你喜欢

氢原子甲基甲醛
甲醛
“零甲醛”家具根本不存在
面条里有甲醛?
新型坯用甲基与坯用甲基的性能对比分析
索末菲量子化条件及其在周期性运动中的应用
10例儿童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对氢原子能量吸收的再认识お
氢原子能级跃迁问题分类探讨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