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2020-06-08郎立术
郎立术
摘 要:单纯依靠技术节能并不能完全解决当今社会能源供需矛盾的问题,实施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管理的方法,将节能技术与节能基础管理有机结合,将成为有效提高能源绩效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胜利油田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在能源计量、节能效果评价、能源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计量;能效评价;节能考核
能源是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一些思想前瞻的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在能源管理中,逐渐认识到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单纯的依靠节能技术并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1 节能管理中存在问题
传统的节能工作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导致经常发生能源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能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现象。
其中石油企业中节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能源基础计量覆盖范围及数据准确性仍有待提高;②节能技术措施应用缺乏针对性,节能潜力点排查不系统、不深入;③对节能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及各项重点节能工作运行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考核手段;④各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和一体化考虑。
2 应用策略
胜利油田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生产特点,能源消耗系统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为了解决传统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油田在主要耗能单能范围内全面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并在应用与推广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应用策略。
2.1 建立基于多数据源的多级能源消耗统计体系
在能源计量工作方面,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监视测量与分析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胜利油田在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基于多数据源的多级能源消耗统计体系。即借鉴能源审计方法,对油田生产信息系统提取数据、现场检测数据、节能报表数据,采取座谈、现场核查、调阅统计报表、查阅能源购入票据、结算凭证等形式,对各开发单位源能计量基础数据进行交叉复合,以此确保能源计量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以某采油厂为例,应用此方法对其下属的管理区、集输大队、注汽大队、公共事业中心等单位各线路计量点的电表、注汽锅炉、原油拉油点、采暖锅炉房、联合站、轻烃站等能耗情况进行诊断(见表1)。通过诊断发现了天然气和热力采暖上报数据偏差较大。
2.2 建立节能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
过去进行节能项目评价主要是基于现有计量统计数据基础对项目实施前后节能量等进行核算,一是评价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二是能源计量--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识别--能效评价--运行优化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环节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结机制,由此导致单纯的能效评价不系统,缺乏针对性。
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胜利油田基于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形成了节能项目一体化评价机制并搭建了仿真评价平台。即,将建立的多数据源多级能源消耗统计体系作为数据来源基础,保证能源基础数据准确的同时,对实施的节能项目或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进行系统识别,并以仿真评价平台作为技术支撑,通过能流进出来建立系统与单元、单元与设备、设备与设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对输入的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评价并给出优化策略,以达到能效最优。
以某联合站集输系统运行能耗优化为例:通过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识别发现,某联合站集输系统能耗尚有提升空间,加热炉热效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等主要运行参数还有待优化,因此以燃料单耗与电单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当前工况下运行参数作为输入项,设置约束条件报括外输含水率、原油温度、原油压力、原油稳定蒸汽压、电脱水器出口含水率,通过仿真平台计算输出当前工况下运行的最优参数值。表2是当前运行工况下燃料单耗、电耗、综合能耗与优化后运行效果对比,由数据可以看出,优化后主要加热设备效率和综合能源消耗均有明显改善,节约能耗约16.6%。
2.3 建立节能降碳风险管控考核评价体系
管理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与基础管理工作融合不好、体系运行约束力差是各类本身已有管理基础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在新建管理体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避免出现此类为题,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胜利油田形成了节能降碳风险管控考核评价机制,将节能降碳工作纳入风险管控绩效考核。考核按照风险管控的范围、难度及重要程度将其下属各家单位分为A、B、C、D四类,从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2个维度,设置涵盖能耗指标完成情况、组织机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监督监测开展、节能基础管理、节能技术应用6大要素的千分制责任考核体系,评比先进、达标和不达标单位,奖优罚劣。
考核办法突出业绩导向、问题导向和过程管理导向,对关键能耗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将监督监测、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将季度排名、新建节能能力、节能降耗项目投入等纳入考核,有效解决了能源管理体系与原有管理生态的融合问题,确保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3 结论与认识
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其能否与原有管理基础充分融合,与技术措施充分配合。胜利油田的经验证明,在原有管理基础上,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将各项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及节能技术措施等有机结合,系统化运行,相比于单一技术手段或管理手段,更好的发挥了两种手段协同促进能源绩效改进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