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形象的异同
2020-06-08张竟允
张竟允
摘 要:电影是世界艺术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地的导演都在别出心裁潜心研究,中国导演也是如此。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激发和提升人们的思想,李安导演便是一直为此做努力,本文将围绕《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作品展现父亲形象,在三部作品中的异同。
关键词:李安;父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绪论
“父亲三部曲”是由电影人对李安导演创作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作品的合称。三部作品都以家庭矛盾所展开,《推手》体现了东西方的矛盾,《喜宴》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矛盾,而《饮食男女》则是家庭中等级的矛盾。三部电影中,起到起承转合,点燃矛盾的导火索的人物,李安都设置为父亲这一形象,张靓蓓在著书《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所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是过去封建父系社会的一个文化代表。而都由郎雄扮演的父亲形象,不仅在外表上有着中国父亲的威严,在性格上更体现出中国父亲特有的隐忍,缄默的性格,下文則结合三部电影,分别分析父亲形象,在三部作品中的异同。
一、《推手》——中西文化的对抗
《推手》这部作品是李安于1991年拍摄的故事长片,也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推手》说了跟随儿子在美国生活的父亲,因为忍受不了寂寞和孤独,更忍受不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一系列麻烦的故事。片中由郎雄扮演的父亲,是一位太极拳高手,可是在生活中,却似乎无力如同太极一般幻化自由。“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这练神还虚就难了。”父亲作为一代太极拳教授,性格极其要强,再看到儿子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对外国妻子的言听计从,使自己有了寄人篱下的落差。
在电影中父亲遇到的陈太,陈太与父亲一样,失去了爱人之后,一直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两人的性格同样是坚守的自己作为老人的尊严。有一场戏,陈太与父亲看出儿女们有意撮合二人,却坐在台阶上哭了起来,父亲原以为陈太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服老的伤心,陈太却说他们年纪大了,却要被儿女们摆布。与陈太一样,父亲最后的不辞而别,同样是为了保留最后一丝的尊严和体面。他深爱儿子和他的家庭,可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感到力不从心。推手正如中国人际交往中的中庸之道,你来我往不伤和气,矛盾却在你来我往之间被解决了。而父亲,一直所代表的传统,与个人至上的西方格格不入,最后,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社会里,父亲用了他自己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二、《喜宴》——伦理与现代思想的对抗
《喜宴》是“父亲三部曲”中第二部作品,依然是由郎雄出演父亲的角色,《喜宴》的故事则是在美国生活的儿子与自己的同性爱人,为了应对父亲来美国的探亲,而不小心将一场戏假戏真做,最后收场的故事。与《推手》一样,电影里的父亲角色是一位退休的司令,平日里对待下属和家人都非常的威严。父亲代表了传统伦理中的最高权威,而儿子认为他的出柜,在父亲观念里是完全难以接受的事。父亲虽然爱子,可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和老派作风,要求他喜怒哀乐不溢于言表。
电影里有一条暗线,就是为儿子操办婚礼的父亲昔日的下属老张。在电影结尾时,解开心结的三人目送父亲和母亲的离去,在镜头里,父亲母亲背影旁边,却有一个男人的背影,这与目送离去的三人“男女男”的结构相呼应。这个看不清脸的男人就暗指老张,他与父亲的关系,则是电影里的暗线。影片的主题与婚姻家庭相关,仍然讨论的,是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礼数、仪式、面子这些形式层面的文化与角色真正的欲望、本心之间的冲突。这就不免牵扯到重形式的中华文化和轻形式的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当将规则放在文化里,父亲虽然不懂,但是也不得不去做,正如最后一个镜头那样,遇到事情了,还是得投降。
三、《饮食男女》——父亲威严最后的倔强
《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于1994年执导拍摄的一部电影,讲述了退休大厨老朱与一家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展示了每个人在所处环境中遭遇的情感矛盾。通过这种矛盾,导演在片中针对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进行了探讨。
故事以台北为背景,拍一个爸爸及三个女儿的恋爱故事,三个女儿从老处女到情窦初开的都有,鳏夫老爸束手无策十分尴尬。因为“性”是家庭的根源,家庭营造了合法的性关系,有了孩子,代代才能相传,但是在中国的家庭里,“性”是个禁忌,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讨论,鳏夫老爸更加难以启齿。
在影片中导演安排了一个情节,就是父亲作为厨师,在片头却丧失了至关重要的味觉,做菜忘加盐,在饭店得靠老温的味觉来试菜。可是,在片尾一切事情都木已成舟顺其自然的时候,老朱的味觉居然又恢复了。这段情节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让老朱的味觉从丧失到恢复,比喻父亲在情感上自压抑到解放的转折,从而紧扣《饮食男女》的主题——食色,性也。
在这部电影里,食物是一种象征,充满意义,同时也是世代之间沟通的工具。“我们靠吃饭联络感情”这是二女儿的台词。父亲的味觉,或许是他无法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找到滋味和愉悦。他珍视的东西,似乎不被年轻一代重视。父亲为了家人能在一起吃饭,每个周末都会忙碌着做各种美食,但是每个人在饭桌上不能吐露真心,只是机械式的服从安排,到宣布决定,这样的饭局,这样的美食,如同老朱的味觉一样,变得索然无味,老朱除了用这种方式来维持所谓的父权在上的家庭关系,并无他法。他也意识到,这样的关系维持不了多久,所以默许了女儿一个个搬离家庭的决定,并且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当影片的结尾,各自女儿有所归属,做菜的手艺得以传承,自己又找到了新的幸福时,老朱才真正解开了自己多年的心结,味觉也得以恢复。
结语
纵观“父亲三部曲”每一部中的父亲形象都是由矛盾到释怀,虽然性格,身份各不相同,但是大体都代表着传统观念中慈父的形象,父亲的形象也与现实生活中李安小时的记忆有关,李安的父亲本是不支持他去读电影,在生活上也处处用自己的方法去要求李安,也许正如电影暗示的那样,传统文化依然会慢慢传承下去,而每个人墨守陈规的人,都会做出妥协,慢慢开始适应现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