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问题设计,渗透“导研式”教学

2020-06-08王春铭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数学

王春铭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只顾埋头“苦”教,而应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交还其主体地位。渗透“导研式”教学,运用科学的问题设计,注重“导研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师生的互动交流,能真正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设计;导研式教学

“导研式”教学是教法的一种创新,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角色与任务,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背景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应用“导研式”教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数学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一、重视数学“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数学参与度

“导研式”教学依托教师的“导”,推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如何处理好“导”与“研”的关系?教师需要关注“问题”设计。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问题”应该如何贯穿学习过程?主要从三方面来推进:一是注重对数学教学知识点的导向性设计。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结合教材例题,适当整合相关题型资源,配合例题求解方法,让学生从解题演练中认识余弦定理。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未能走进知识深层。“导研式”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教材例题的解读。针对余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引入类比思想,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三角形问题,讨论求解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体会余弦定理,更能获得深刻学习体验。二是注重教学与教研的双向引导。“导研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层面的教研,还要体现学生层面的教学,通过双向导引,让学生能够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也就是说,在“导研式”教学设计中,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参与学习,纾解数学难题。三是要增进课程知识点的内外衔接。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应用性高。在数学讲解及“问题”设计时,要强调学以致用,要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如下:某篮球队队员身高(单位:cm)分别为226、213、200、187、174,有何规律性?在对哈雷彗星观测中,分别在1682年、1758年、1834年、1910年、1986年获得数据,你能预测下一次的观测年份吗?有何依据?事实上,在“导研式”教学问题中,尽可能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让学生从中找到与生活、实践关联的突破口,展开问题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获得鲜明而深刻的理解。

二、注重“导研式”情境构设,激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学习数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导研式”教学中,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够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情境是“问题”的载体,创设情境,教师需要围绕“问题”,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从中拓展解题思维。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性质”时,在课堂伊始可以构思趣味故事情境:西塔和国王关于麦粒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趣味情节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让学生从故事中唤醒对数学的主动思考,由此来延伸,导出“指数函数”模型,解释故事中的问题,增添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逻辑性。同样,“导研式”数学课堂还可以从解题中融入逻辑性思维。如:已知x≥0、y≥0,且x+y=2,求x2+y2的最小值。分析该题,在求解思路讨论中发现可以有多种解法。一种是采用消元法,将问题转换为函数求最值,利用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求解最小值;另一种是引入数形结合思想,观察题设条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线段,并根据原点到线段最小距离的平方来获得答案。由此,以不同的解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挖掘题设信息,找出求解方法。在高中数学逻辑思维激发中,要立足学情,指导学生去分析题设,抓住有效信息,提炼隐藏条件,从题设向求解目标展开多维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方法,找准解题思路。如对于函数,由函数y=cos2x的图像向 平移向 个单位长度得到?对该题进行分析时,可以结合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关系,在x系数为1时,其变化规律为+kπ,当系数为2时,函数图像变窄,移动距离变短。由此,在求解答案时,就要从图像上拓展逻辑思维,正确解答。

三、注重“导研式”教学师生互动交流,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力

借助于“问题”来创设“导研式”教学课堂,“问题”的引出与探讨要激活学生、教师间的深度交流。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通过导学、研学来把握数学“问题”的展开,让学生深入探究。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激活,不能直接导出立体几何问题,让学生一头雾水。在“导研式”设计中,可以从平面问题展开,逐渐融入三维空间。在认识正方体对角线时,要从平面勾股定理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正方体的对角线。在学习球体体积公式前,围绕圆展开。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由平面走向立体,逐渐塑造空间立体思维。同样,在“导研式”问题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推进多向沟通,把握师生间、生生间交流,特别是依托小组合作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培养数学素养。如某题:f(x)=4x2-2(a-2)x-2a2-a+1,若x∈[-1,1],f(x)>0,求a的取值范围。該题通过师生引导、探索,如果采用正向解题思路,相对烦琐。如果采用逆向求解思维,利用补集法则更为简便。所以说,不同的解法讨论,让学生从思维交流中端正学习态度,能够辩证地分析题意,选择恰当的求解思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力的养成。

总之,渗透“导研式”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教师的“导”,从问题设计、情境创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无不充满着教学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贾荣林.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10).

[2]张莉莉.“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

[3]姬红芳.高中数学教学中导研式教学的实践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高中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