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回归实效

2020-06-08张德红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知识概念

张德红

【摘 要】 概念教学是数学核心理念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借助情境丰富概念感知,抓关键词语理解概念本质,串联知识化解教学重难点,以此强化概念教学,提升学习效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内容。然而就当前的概念教学来看,其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组织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选择感性材料作为辅助,但是其辅助的目的只是引出概念,既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概念潜藏的本质内涵,也不能就此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大都未能参与其中,也不能就此获得更丰富的体验,针对概念的理解更多的时候往往停留于浅显的表层,很难能够触及概念本质。那么,应当怎样才能全面提升概念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借助生动情境,丰富概念感知

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针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初步解决一部分相对简单的现实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数学教学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是他们展开数学学习最为关键的资源,很多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并非是新知识,是他们在生活中早已了解的旧知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引入概念的着力点,进而以此为基础组织数学教学,这也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通过链接生活这一行为,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能够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显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的主动性。立足于生活引入概念,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吻合,易于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简化理解,例如门框的上下两条边,移动黑板的上下轨道,电梯的上下运行以及电扇、风车的旋转等等,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生活实例展开观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各自不同的属性,能够基于这一属性完成分类,最终提炼出本质属性,就此自主架构“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商品的价格,比如一支铅笔0.5元,一条毛巾5.8元等等。结合商品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和整数展开对比,可顺势引入小数的概念,同时结合小数和整数之间的不同点,聚焦于小数点以及整数、小数部分等概念,进而完整地抽象出小数的概念。再如:在教学“角”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角”,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成功架构“角”的表象,然后将实物抽象为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对这些角展开仔细的观察,从中提炼出其基本特点进而完成角这一概念的内化。

可见,以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引入概念教学,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吻合,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联,还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必然有助于提升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二、紧扣关键词语,理解概念本质

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开始于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认知,之后深入事物内部,通过对本质属性进行抽象的深化过程,这也是组织概念教学最关键的一步。然而学习实践中,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触及概念本质,必须要紧抓关键。

首先,需要咬文嚼字,紧抓其中的关键词。很多概念都包含若干个词汇,通过紧抓关键词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需要引导学生聚焦于“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这些关键词,这样才能成功架构准确的概念。

其次,关注对比,深入体会概念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架构更精准的数学概念,深入体会其中的内涵,可以结合正反例对比的方式。例如“乘法”概念,可以借助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完成概念的建立,也可以结合加法计算对此进行验证,帮助学生简化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最后,剥离实例,准确把握概念外延。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课本中的例题所呈现的大都是方形的面,但是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此,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面积的概念,还可以引入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图形,就此帮助学生完善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三、进行有效串联,突破概念难点

所谓串联知识,就是要使学生可以全面准确灵活地运用所学,既要学全,也要吃透,更要用活。所以,不仅要对已有知识的串联,还要对比旧知,实现新知的正向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化解新知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习效能。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结合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第一类数学问题作为导入,之后将学生的目光引入第二类题目中。

第一类题目:

(1)5×3=         (2)7×1=            (3)8×3=

(4)7×6=         (5)9×5=

第二類题目:

(1)5÷3=         (2)7÷1=            (3)8÷3=

(4)7÷6=         (5)9÷5=

第一类问题中所涉及的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非常熟悉的内容,学生轻车熟路,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计算。在第二类题目中,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字并未发生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原来的乘号变成了除号,由此引发质疑:为何要进行这种形式的设计?学生大多会基于这一疑问引发自主思考,并就此产生渴望了解求知的欲望。此时再引入和分数相关的概念,自然水到渠成,通过旧知能够使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在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中也不会过于陌生。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追求实效是教学根本,为了高效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把握学情,还应当精心设计教学预案,不仅要关注“怎么教”,还应当在“教什么”这一层面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永丽.新课程理念下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J].小学数学教育,2019(05).

[2]吴庆银.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谈概念教学中的思维提升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6(31).

[3]杨丽.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以“圆锥的认识”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6(35).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知识概念
失踪的小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