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020-06-08陈玉祥徐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食盐热情科学

陈玉祥 徐英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就是导火索,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新颖而巧妙,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1)实验导入。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食盐的溶解》,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2)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多媒体展现的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内容,而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悬念导入。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学习《磁铁》时,教师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口袋、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有效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是发现的基石、智慧的开端。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

(1)问题具有探索性。过于简单与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動开展,会打击学生学习信心,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学生的认知是经历从已知到较近发展区再到未知的循环过程,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结处较近发展区提问,这样才能基于学生基础,又具有一定深度,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问题具有层次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但也是较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探究,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提出“一刀切”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能面向全体,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探究。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

(3)问题具有开放性。传统教学提出的大多是检测型问题,只限于对知识的识记,并不利于学生思维与探究的开展。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而要提出开放性问题,给予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摆脱固有思维的枷锁,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观察土壤》,我首先让学生课下采集土壤,课上我提出: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利用科学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科学探究能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食盐热情科学
愚人食盐
山东: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愚人食盐
科学拔牙
热情的小山羊
你有没有热情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