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也会很精彩

2020-06-08刘长增魏玉晓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丝绸特色评价

刘长增 魏玉晓

近期,跟随昌邑市教研中心到安丘市凌河镇、青岛崂山五中进行考察学习。尽管短短两天,但感觉收获满满,尤其是我们学习考察的都是农村学校,作为来自农村学校的我,感觉非常“接地气”。最让我感觉“接地气”的,是这几所学校的做法:实在、质朴、坚韧、用心……为此,我又围绕这几所学校为什么会取得骄人成绩、我们学校应该向人家学习什么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简要梳理如下:

一、踏花归来马蹄香——四所学校给我的感受

安丘市凌河镇的三所学校办学条件一般偏差,青岛市崂山五中办学条件相对高端,但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教学质量非常高、学校管理非常好、办学特色非常明显。

(1)教学质量优秀。通过安丘凌河教育办主任介绍,我们得知凌河镇尽管地处农村,但不论是智育教育,还是体育艺术教育,都走在了安丘市前列,其成绩和安丘市直学校基本持平,这个成绩是非常骄人的。青岛崂山五中,作为农村学校,在名校林立的崂山区,教学成绩能够名列前茅,更是难能可贵的。

(2)学校管理精致。细节处往往最能体现管理的水平,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校园找不到一点垃圾废纸,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井然有序,笤帚撮子安置在专用箱子里,孩子的书包整齐地挂在墙上,每个教室的师生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各种画面映入眼帘,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这样的学校教学成绩一定是一流的,各项工作一定是名列前茅的。

(3)学校特色鲜明。青岛崂山五中的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确实鲜明,既得益于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投入,更得益于师生的努力和执着的付出,因此获得了较高的殊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安丘市的三所学校,在办学条件一般偏差的基础上,也立足实际凸显自己的特色,并且将学校特色融入课程、融入活动、融入到孩子,真正让学校特色落到了实处,而不是仅仅体现在校园文化版面上,这一点又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凌河中学的三育文化课程、红沙沟初中的“诚信、感恩”校本课程、凌河小学的“故事育人课程”,通过殷武主任的介绍,通过学校材料的展示,我们感觉学校都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对四所学校做法的思考

这四所学校为什么会有骄人的成绩?为什么学校管理如此精致?为什么办学特色如此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思考,透过想象看本质,可以挖掘到这四所学校在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非常优秀的品质。

(1)恒,就是持之以恒抓管理。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的,因为持之以恒是走向成功彼岸的金钥匙。凌河教育办立足乡镇实际,以六项制度落实为抓手,一直抓持续抓,确保国家、地方课程质量,最终抓出了成绩,抓出了质量。给我的启示是,只要我们认准了方向,就要持之以恒,就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朝着目标不断前行才会逐渐走向成功!

(2)精,就是追求精细精致。不管是学校管理工作,还是日常和教学工作,我们往往会有“差不多就行”的想法,于己于人好像过得去就行,但是这样下去是达不到精细精致的管理效果的。看看凌河教育办坚持的“先周备课签批制”:镇中心学校要求教师要提前一周准备好下周备课,并于周五到包级校干处签批、打分,不合格的重备,教师备课打分每周公布,积累成绩作为教师业务成绩的重要依据。

(3)韧,就是面对困难的坚韧不拔。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阻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如果没有一个韧劲,很可能被困难击倒。可以深入考虑一下,安丘凌河教育办六项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对校干的评价:在上级进行的各类单项比赛、展示、考核、评估中成绩进入全市后三分之一位次的学校,对校长全镇通报批评,分管校干全镇通报批评并取消本年度评先树优资格。“备课组捆绑式评价制度”:不是评价到某个任课教师,而是根据抽测数据把学校的备课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镇中心学校负责评价学校备课组,再由学校评价到教师个人等等。在这些考核评价制落实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阻力,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没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坚韧,这些制度肯定不会走到现在。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我校下段工作的打算

应对新的教育形势,立足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如何落实“五力齐发、精准施策”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我进行了如下思考,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领导干部带头,营造起浓厚的教学氛围。为持之以恒抓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坚实基础。一是学校领导干部必须兼任主要学科,必须按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布批作业等;业务校干要蹲组包级,经常组织并指导教学研究活动。二是落实对学校领导干部的评价,按照分管工作、兼课工作各占50%的比例进行,营造起“领着教师干,干给教师看”的浓厚工作氛围。

(2)运用评价杠杆,激发教师队伍内驱动力。一是实施发展性评价,二是探索进行捆绑式评价,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评优树先密切挂钩。

(3)立足特色细谋划,让校园文化内涵更深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勤、诚、和、勇”丝绸精神为主的校园文化,让草木能说话,处处皆育人,校园展示栏、墙壁、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处处洋溢着丝绸元素,并且成功编写了校本读物《彩练当空舞》,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了范本。下一步要从以下几方面突破瓶颈,向深水区迈进。一是融合,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使丝绸精神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将丝绸文化、丝绸精神与学生课程、家庭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二是拓展,站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关于丝绸文化内容的书籍、刊物、影像资料搜集起来,引进教室、引进课堂,将丝绸精神、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密切聯系起来。同时组织一系列与丝绸相关的活动,如“丝绸文化节”“丝绸诗词节”,开展手抄报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只要有了这种不甘落后、敢为人先、执着前行的精神,我们就能在简单的工作中做出不简单的业绩,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会让农村的教育也非常精彩!

猜你喜欢

丝绸特色评价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丝绸去哪儿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