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20-06-08高保弟魏晓宾
高保弟 魏晓宾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的体育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课堂纪律涣散、忽视学生个体化差异、评价体系不完整等,逐渐凸显出来。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大胆尝试改革,取得了一些针对性策略,与大家作一下交流。
一、存在问题
(1)忽略学生个体间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性,而不是选择“一刀切”方式,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但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没有做好因材施教,致使学生因一些客观因素影响,难以达到体育教学要求,严重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只注重学生自主性,课堂组织纪律涣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紀律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上的纪律问题直接影响着体育课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让学生用来放松的,只要让学生跑跑步、做做操即可。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因此出现各种纪律问题:上课排队队伍不整齐,不能按要求或动作要领做动作等等。所以体育教师怎样把学生违纪现象控制到最低最小的程度,来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3)教学评价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以往的评价主要针对各种体育动作和知识的掌握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既缺乏激励性又有失公允。同时,有的学生的努力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便会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不仅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更无法让学生从中了解自我,评价的存在也变得毫无意义。
二、优化策略
(1)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差异,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参与积极性。在具体落实方面,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指的是身体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B层指的是身体综合素质一般的学生,C层指的是体弱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从而让他们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进一步严格课堂纪律,进行量化管理。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严格课堂的组织纪律,不能因为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而忽略了纪律,任何特长发挥和创新性思维都需要在一定的纪律范围内。例如: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一般都会进行准备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加量或者减量,从而有效地控制学生在活动中吵、乱的现象。同时要将学生日常的表现纳入到年底考核中,以此进一步规范课堂纪律。
(3)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采取多样化评价。评价是体育教育的补充,只有做到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涉及小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应该考虑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差异,以及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从而帮助小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更加自信地进行学习。
以上是我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的一点认识和建议。当然,这些论述并不全面,很多方面还有待广大同仁一起去探索。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体育教学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