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民日报》“抗疫”评论员文章的特点

2020-06-08杨君

西部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评论员人民日报抗疫

摘要:《人民日报》的权威性彰显了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引领性,有关评论员文章是抗击疫情报道的 灵魂之作。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人民日报》“抗疫”评论员文章,其具有如下特点:立论之本是正确的政治导向, 行文主旨是温情的人文关怀,适时的形势评判体现了时效要求,紧跟形势、强烈的问题意识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 点。这一系列评论员文章为媒体做好“抗疫”报道树立了榜样,发挥了政治引领和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新冠肺炎;“抗疫”报道;《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7-0124-03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高度关注的话题,做好“抗疫”报道是我国所有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人 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发挥耳目喉舌功能,传 递权威声音,加强舆论引导,既是党性原则的体现,也是 使命与担当使然,更是“抗疫”实践对新闻工作提出的 特殊要求。作为抗击疫情报道的灵魂之作,《人民日报》 的评论员文章以政治性为基准,有针对性地发表观点,有 倾向性地传递价值,为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 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立论之本

战胜疫情就是命令,做好报道就是责任,以党报为代 表的权威媒体如何做好报道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特 别是在自媒体信息充斥人们生活的社会现实中,如何发 挥主流媒体的“中流砥柱”作用,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根红线,引导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必须要 破解的命题,以输出价值为核心的评论员文章更应该注 重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6 年 11 月 7 日会见中国记协 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 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指出:“广大新闻工作者坚 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 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 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风优 良的新闻工作者。”

政治方向正确是媒体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是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落实到报道实践中就是要在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及时准确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 署,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目前国内和国 际的政治环境而言,防控疫情是最大的政治,不管是中国政府还是外国政府,抑或是国际组织,打赢疫情防控战争都是头等大事。具体到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实 践中,媒体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 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宣传从中央到地方推出的一系列防 控举措,及时报道防控疫情的进展成效和先进的工作经 验,深入采写抗击疫情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 社会各界支援一线的感人故事。这一点在《人民日报》 的评论员文章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为全国媒体特别是机 构媒体“战疫”报道提供了优秀的学习样本,本文研究 过程中所选取的 1 月 26 日至 2 月 29 日的文章中,8 次提到“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这就是讲政治的体现,是旗帜鲜明讲党性 的体现。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进行归 纳总结,发现所有的文章都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重要部署”为切入点,以党中央国务院针 对疫情的战略部署为核心。例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会在 2020 年 1 月 25 日农历庚子正月初一紧急召开会议, 再动员、再部署、再研究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 足以显示出抗击疫情的政治属性。这次会议正式吹响了 举国“战疫”的冲锋号,《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也拉 开了“抗疫”报道帷幕,以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 重要讲话为核心,连续发表了两篇评论员文章《坚定信 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 重要的工作来抓》,均明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抗击新冠 肺炎疫情的思想高度和实际行动都要统一到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抗击疫情的部署 和举措都要统一到党中央决策上来,一定要坚决落实好 “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的核心理念,坚决 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铿锵 有力的号召,彰显了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引领作用。

二、温情的人文关怀是行文主旨

随着疫情的变化,防控工作从硬性措施向软硬结合 转变,从单一方向向多元目标转变,这是党和政府为人民 服务的体现,中央层面审时度势,于 2020 年 2 月 3 日召 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要非常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 要加强心理干预、情绪疏导、舆论引导。中央的要求为用 “心”防“疫”指明了正确方向,为用“爱”战“疫”提供了精神支柱,而人文关怀是应对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只有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换句话说就是在严格管控的 同时,注重有温暖的关怀。

体现人文关怀也是媒体责任与使命的体现,用富有 人情味的文字凝聚人心势在必行。疫情席卷全球,信息 焦虑加剧,再加上居家隔离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公众的 身体健康不仅受到了威胁,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有关公众心理问题的报道屡见媒体。因此,媒体在做好 新闻报道的同时,通过题材的选择、新闻点的呈现以及评 论文章的引导,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党和国 家“为人民服务”意识的体现。具体到此次疫情报道实 践中,就是要求新闻媒体,特别是党媒务必做好正向舆论 引导工作,要成为自媒体信息泛滥潮流中的灯塔,通过报 道我国在联防联控中取得的巨大成效,引领社会形成强 大的凝聚力;通过展现人民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引导广 大人民群众加入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通过讲好抗击疫 情故事,形成全民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疫情持续蔓延,防控不能放松,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 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既是党和国家防控疫 情的初心,也是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目标,更是广大党 员领导干部参与疫情防控的力量之源。这一理念落实 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就是不忘“人民”,本文所 选取稿件中 21 次提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例 如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篇评论中认为,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的必然选 择,也直接关系着广大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 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很显然,防控疫情是当前我们国 家所要全力推进的首要任务,但是从长远来看,守护人民 的安全和健康才是最终目标。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屡次提及人文关怀的话题, 还专门写了《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一文,分析 强化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文章虽然没有明确 列出研究者和研究过程,但是对人在面临危机时的心里 状态给出了结论性的答案——作为个体而言,面对危机 时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只是因为个体自身 特质的不同而程度有所差异;对于群体而言,作为一个组织去看待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当然和个体一样,由于群体的差异导致反应的程度不一样,但是无论如 何都要警惕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更何况全国人民都有 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和应激反应,因此要及时将心理干 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培养广大民众积极健康的应 对心态,形成强有力的战胜疫情社会氛围。

不论是从评论的选题来看,还是内容的表达来看,《人民日报》有关“抗疫”的评论员文章都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体现出令人动容的人文关怀,形成了党媒独特的政论风范。

三、适时的形势评判是时效要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评论是针对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观点化陈述,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 是一项长期任务,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媒体报 道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从单纯的疫情防控向多方位的 社会秩序恢复延伸,《人民日报》作为媒体报道的行动 指南,其标杆意义非常明显,《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作 为灵魂之作,其研判形势的能力是别的媒体无法比拟的。

《人民日报》“抗疫”评论员文章具有紧跟形势的特 点,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2020 年 1 月 25 日召开的研究 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为契机,《人民日报》连续发了多篇 文章强调疫情防控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把 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文中明确写 道,疫情爆发恰逢春节期间,而我国春运是前所未有的人 员流动潮流,如果不能全面、理性、客观判断春运对疫情 蔓延的负向效应,如果不能正确预判到特殊时期、特殊环 境、特殊情感之下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 不能果断地做出武汉封城、各地管控、网格化排查的防控 决定和坚实举措,后果不堪设想,“寧可十防九空,不可 失防万一”是特定时期的非常做法,是特定时期的政治 诉求。光有认知没有落实犹如纸上谈兵,任何认知只有 掷地有声才能起到应有效果,于是《人民日报》接连发 布多篇评论员文章,在具体操作层面为如何做好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提出了思路,例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 高高飘扬》《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在严峻斗争实 践中考察识别干部》《以科学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等,从防控理念、党的领导、群防群治、干部考察以及科学 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的持续推进,有关复工 复产的呼声屡见报端,于是《人民日报》及时推出《奋 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评 论员文章,客观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和行 业的现实情况,特别是疫情对我国实现预期经济发展目标带来负向效应。问题是暂时的,解决问题之路是必然的。文章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明确了解决之道:首先,必须 坚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其次,要在全国范 围内形成全面高效部署的疫情防控态势;再次,要在抗击 疫情运行体系中形成全形成全面动员的良好工作的面。 问题再多也要克服,任务再重也要想方设法完成。面对 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人民日报》又发 表文章强调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要求依然要毫不动 摇地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落实党和国家的 经济发展工作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同样是向社会吹响 冲锋号,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务必要确保国家的各项目标 任务完成,更何况 2020 年是非常关键之年。随着疫情防 控的持续推进,新增病例零增长态势在全国多地的广泛 呈现,呼吁发展经济的文章不断推出,比如《保持经济平 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统筹推 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建立同疫情防 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虽然国内 疫情控制形势向好,但是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严峻令人 担忧,于是《中国抗疫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评论员 文章向公众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派专家组赴重灾区 意大利指导疫情防控,及时向世界发布权威的疫情信息, 第一时间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机构分享病毒研 究成果,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有效的资源共享和良好的 信息沟通,并积极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 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面对疫情的不断发展,权威媒体的 报道是公众获取信息主要渠道,把握时机就是关注重点, 审时度势就是客观呈现,无论是专题策划,还是发表时 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都是其他媒体做好此类报 道的典范。

四、问题意识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疫情突然暴发,各种问题此起彼伏,出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是战胜疫情的必由之路,必须正视存在的 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 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积极回应群众 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确定性,帮助广大人民群 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媒体的权威解读 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强化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 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缓解公众焦虑情绪和消除社会恐 慌心理。

对于媒体而言,发现问题是职业敏感性使然,分析问 题是媒体功能和价值存在的体现,为解决问题营造良好 的舆论环境是社会责任要求,这一点在新闻评论中表现 得更加突出,问题意识是新闻评论行文立论的关键因素,但它并不简单等同于发现问题,重要的是坚持理性、善意、建设的原则,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的突破 口。《人民日报》“抗疫”评论员文章对问题的分析客观 理性,对解决问题方法实事求是探究,例如《把疫情防控 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文中写道,面对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务必 要理性看待,而且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把现在问题想 得严重一些,只要把可能存在的问题考虑全面一些,才有 可能早日找到解决之道;务必要科学分析,把可能存在的 风险想得更大一些,才有可能部署更为周密的防控计划, 才有可能避免自乱阵脚的慌乱局面,最终打赢疫新冠肺 炎情防控阻击战,切实守护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 是问题想得严重不是为了凸显问题意识,而是为了有效 地解决问题,紧接着在《坚定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 击战》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对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全面客观分析,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寻找出理性有效 的解决办法。当然,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一定要充分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国家“集 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梳理《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可以发现,其既有 针对全局层面上问题分析,也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分 析。有一段时间“扣押防控物资”的新闻比较集中,自 媒体上也出现了“歧视武汉人”的声音,面对这些影响 举国之力防控疫情的杂音,《人民日报》及时发表评论 员文章《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强调疫情防控是 一场全民战争,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更没有那个地方可 以独立于疫情之外存在,因此全国抗疫战线必须一盘棋, 所有地方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所有部门必须 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所有人员必须从全局层面寻找解决 问题的办法,把工作放到全国甚至是全球疫情防控的高 度和广度中去思考。后来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了官僚主 义、形式主义的作风,《人民日报》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 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让基层干部把 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明确点出问题之所 在,虽然疫情防控的任务艰巨繁重,全国都在为战疫奉献 力量,但是也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疫情防控任 务面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虽然是一些地方 和部门的不妥做法,但是必须及时解决,类似于让基层 干部重复填报各类表格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直 接导致基层干部的精力被分散,如果这种苗头不及时纠 正必然严重影响基层抗疫堡垒建设。文章在理性客观呈 现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守土有责、守 土担责、守土尽责,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从问题 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最后落脚到标题所要表达的观点上,形成了一篇有的放矢、指导性强的政论文章。

五、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新闻报道实践提出了新的使命,全 媒体环境给传统媒体价值存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疫 情心理焦虑的受众给观点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 日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权威性 优势、影响力优势,发布了诸多评论员文章,无论是方向 的指导性,立论的建设性,行文的逻辑性,都显现了高屋 建瓴特质,凸显了权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绝对强 势的舆论引导力,堪称经典之作,为抗击疫情营造了良好 的舆论氛围,为媒体“抗疫”报道提供了样本。

参考文献:

[1] 王晓婕 .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 树”免遭“虫蛀”[J]. 传媒评论 ,2018(9).

[2] 赵志敏 , 张科辉 .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评论发展路径探析 [J].中国地市报人 ,2018(7).

[3] 黄桂树 . 做好新闻+服务文章做强主流舆论阵地 [J]. 传媒 评论 ,2018(1).

[4] 曹磊 , 杨丽娟 .《人民日报》客户端网络评论的运营逻辑 [J].传媒评论 ,2019(9).

[5] 徐定华 .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以《人民日报》钟声文章为例 [J]. 新闻战线 ,2019(12).

[6] 张晗 . 党媒评论题材的倾向性——基于人民网“人民时评” 专栏的内容分析 [J]. 视听 ,2019(1).

[7] 侯亮荣 . 党媒新闻评论创作应厘清的若干要点 [J]. 青年记 者 ,2019(14).

[8] 韩小乔 . 浅析新传播环境下的党报评论选题策划 [J]. 新闻 世界 ,2019(12).

[9] 夏远望 . 党报评论在融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探究 [J]. 新闻 研究导刊 ,2019(4).

[10] 文峰 .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评论产品的升级 [J]. 青年 记者 ,2019(19).

[11] 肖擎 , 李琼 , 胡汉昌 . 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新探索解析 [J].新闻前哨 ,2019(5).

[12] 马刚 . 党报评论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J]. 媒体融合新观 察 ,2019(1).

作者简介:杨君(1969—),男,汉族,陕西兴平人,现任华商报社总编辑,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发展、媒 体管理。

(责任编辑:薛耀晗)

猜你喜欢

评论员人民日报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