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育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2020-06-08胡月
胡月
摘 要:保育员属于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保育员担任幼儿保教工作,同时担负起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保育员属于教育工作者,保育员的工作也将对幼儿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实际上,保育员并未得到园内以及园外的充分理解,这对于保育员的工作质量造成影响。保育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必需引起重视与思考。
关键词:保育员队伍 幼儿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220-01
幼儿园是幼童的乐园,是学前教育的神圣阵地,是幼儿接受正规教育起步的地方,身心健康成长的艺术摇篮。但是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比较普遍,出现短板现象。保育员队伍参差不齐,保育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偏高、工资待遇偏低、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也得不到学生家长尊重与理解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工作没干劲、不自信、思想上也有不稳定情绪,工作事务繁杂,保育员队伍不稳定,令人担忧。
1 保育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1 队伍建设不稳定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的保育员队伍存在较大的波动。首先,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新时期对保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九成左右的保育员都感受到了工作的压,超过一半的保育员觉得这项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其次,地位不高,工作难以如愿开展。保育员的劳动受到轻视,评估体系相当缺失,保育员的评价几乎没有。再次,收入待遇不高。将近七成的保育员每个月的收入不超过二千二百元,她们的薪资待遇属于中下水平。最后,非正式编制比例较大,给保育员工作带来不稳定性,大部分的幼儿园不会和保育员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保育员没有和幼儿园之间形成合同关系。
1.2 入职门槛不高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保育员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具有爱国爱党的思想,热衷于幼儿教育工作,认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恪尽职守,身体状况良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凭,并且接受过相关职业的培训。”由此可見,对于保育员的上岗要求并不是很高。
1.3 生存状况不合理
某位保育员具有十多年的工作年限,她说:“合同一旦到期,就选择离职,我每个月的收入在二千二百元以下,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编制。身体情况越来越差,还是希望找个压力小一点的工作。”幼儿园的儿童,处于三至六岁的年龄段,教师们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安全问题。某位保育员曾经说过:“在岗位上,我的神经就会绷得很紧,非常担心孩子们受伤,万一哪一天有个孩子碰了或者擦破皮流滴血什么的,咱们怎么负得起责任。”在这种生存状况较为低下,保育员精神状态相对压抑,收入待遇方面显得微薄,俨然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毫无疑问导致了保育员安全感的丧失。
2 解决保育员队伍问题的建议
2.1 要使保育员队伍更加稳定
首先,酌情减少保育员的工作量。因为保育工作涉及很多方面,战线长,服务面宽,工作内容涵盖相对较为繁杂,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处处都紧紧牵动神经。同时,现阶段大部分的幼儿园班额超过标准,都给保育员的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保育员人数,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分摊给保育员做,实实在在地让保育员从“全职保姆”的怪圈中走出来。
其次,幼儿园应当和保育员签订劳动合同。某些幼儿园为了其本身的利益,而没有和保育员订立合同。保育员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大大不利于保育员队伍的建设、稳定与发展。
再次,应当对保育员开展恰如其分的培训,使她们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以及保育理念,从而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保育员是积极上进的,具有接受自身职业培训的渴求,不断提升自己执业水平与服务能力。
2.2 严格控制保育员的入职条件
首先,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提高保育员入职的学历标准。学历水平至少应该提升到中专或者高中层次。其次,幼儿园应当通过正当的方式以及渠道,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优质的保育员,不能徇私情等。再次,相关政府部门要严格监管。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严肃认真地,不断地进行完善,对幼儿园的保育员招聘工作严加监督,努力构建一支支优质保育员队伍。
2.3 改变保育员的生存状态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当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督促幼儿园和所有的保育员都签订合同,并且购买员工保险,这样可以保障保育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其身份,完善用人制度,给保育员以安全感 、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让保育员成为受人尊重,叫人羡驀的职业,大多数人都乐于奉献的光荣的职业,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行业。
其次,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领导阶层要重视保育员的劳动与作用,改善他们的工资待遇,酌情减少他们的工作量,签订劳动合同,为他们依法购买员工保险,切实解决员工的生活难题。
再次,从保育员的角度来讲,需要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保育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该类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2.4 提倡聘用适当比例的男性保育员
首先,重视与明确男性保教工作者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影响作用。通过政策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比例,在此基础之上,考核幼儿园,通过增加男性幼儿教师的数量,来吸引其他男性加入到保育员的队伍。
其次,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使更多的人能够认可男性幼教工作者的地位,一改以往人们不理解、不参与、不认可这一行业的偏见,社会各界也有必要加强宣传,改善工资待遇等。解决某些愿意从事幼教工作的男性的后顾之忧。
再次,高校也应当设置本科保育专业或者是专科保育专业,通过提升学历水平,来倡导男性参与到保育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