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一种留学梦不被疫情惊扰

2020-06-08彭丹妮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入学疫情学校

彭丹妮

5月17日,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卡塔利娜·佩雷斯(前右)接过邻居“颁发”的毕业证书复印件。卡塔利娜·佩雷斯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因新冠疫情无法实现参加毕业典礼的梦想。邻居们为她举办了一场家门口的毕业典礼,帮她弥补毕业典礼取消的遗憾。图/路透

3月下旬的时候,美国新冠感染确诊人数还未超过5万,刘亚刚刚收获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喜悦。他即将加入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给新生们召开线上会议,认为8月正常开学不是没有可能,最坏的结果就是先线下授课一个学期。但现在,已接近6月,他找不到开放的使领馆办签证,学校依旧没有更确切的说法,开学变得遥遥无期了。

想回国的、想赴美留学的,学生与家长在太平洋两岸各自焦灼。这个秋天的入学季,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将变得不太一样。新东方前途留学英国部总监马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往年这个时间,秋季入学的学生们大多都在准备语言考试以及入读前的其他准备工作,但现在语言成绩考试取消、学校关闭或推迟开学等状况,给今年秋季入学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由于很多国家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表现不佳,也有学生正考虑取消留学计划,或者延期一年入学。甚至在那些已经在异国学习的留学生中,有一些人在回国后决定不再出去了。

“回来好像也不错”

4月初孩子学校停课后,叶璇决定把在加拿大多伦多一所公立学校上初中的儿子接回来。她此次并不是将儿子暂时带回来“避风头”,而是要中止孩子的留学计划——现在,她刚刚联系上厦门的一所私立学校,等儿子面试通过便会在此继续学业。

疫情期间,无数小留学生纷纷寻求回国,身为海关部门员工的叶璇,也曾穿着防护服在一线工作,亲眼看到那么多孩子忍受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奔波、辗转多个城市只为回到家人身边。她有些感慨, “自己的国家也挺不错的,身边很多在海外经商的朋友也开始对国内更有信心了。”

吴泰南的两个儿子都在奥地利公立学校上学,一个小学二年级,另一个初三。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异国,他在北京经商,一年只有两次团圆的机会。一家人长久分居不是办法,但如果不是疫情,他与妻子可能不会这么快决定将孩子接回国。

他的大儿子在那边上了三年初中,刚花了一两年适应德语授课便又要转学,回来后从初一开始,意味着留了两级。起初,孩子不愿意回来,要做通他的思想工作,而且要衔接上落下的语文、数学等功课,做这个决定没那么容易。因此,当3月中旬有航班从奥地利回国时,他们还没有下定决心,但到了4月15日再有航班时,他们就不再纠结了。

回来后,因为担心公立学校的进度快,儿子跟不上,吴泰南便在北京为他找了一家私立学校。一个私立教育咨询机构的文章称,类似这样中途暂停或放弃孩子留学计划的家庭还有很多,针对这类学生,北京目前至少有四所私立学校愿意接收。

张欣悦的三个孩子都曾经或正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上学,一个上小学,一个上高二,另一个刚刚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因都有美国绿卡,孩子们在国际学校读完高中后去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便是自然而然的。疫情没有让她们一家改变留学规划。但张欣悦说,身边有一小部分家长开始考虑国内和亚洲的学校,觉得没必要去那么远,因为天高地远,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就很难办。

张欣悦认识一位孩子在英国读高一的母亲。因疫情学校突然解散,这位母亲辗转联系了许多当地朋友才找到人暂时把孩子安置妥当,这让她意识到孩子作为国际学生处境的不确定性。她向张欣悦吐槽说,“千万不要太早把孩子送到国外!”

一年多前,把孩子送到加拿大上初中时,叶璇觉得孩子以后就会一路在国外求学、就业,但现在,做出回国读书的决定后,她的想法随之变了。她希望儿子至少初中阶段要适应国内的教育模式,对于更长远的规划,她觉得顺其自然就好。“我其实还是想让他留在国内,因为我觉得现在国内发展前景也不错,机会也多,反正最后都是要工作的。”

“留学黄金期”已经结束?

北京工业大学准大三学生程絮在她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非常渴望去英国留学,并为此在大二一整年里非常努力地提高绩点。她对留学的优势想得很清楚:比起挤破头在考研大军中突围只为考取一个国内名校,英美一个国际排名前50的学校申请难度要低得多,而且一年制的研究生也很节约时间成本。

但只过了一年,她就改变了想法,逐渐被家人和老师们说服,认为在国外留学后很难留下来,国内的资源、人脉却可能有利于以后在国内就业。而疫情则让她感觉,除了仅仅看到留学对未来可能带来的益处,还要考虑安全以及可能的种族偏见等问题。她已经开始拿起考研数学习题,原本要考的雅思则搁置了。

“现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上过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关于留学黄金期已经结束的观点引发了舆论热议。他说,很可能未来各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排外、种族歧视等我们或许不习惯的东西都会出现,未来中國的留学生将很可能面对更多的风险。

对于offer在手的刘亚来说,他的风险更具体一些。这位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今年年初拿到了多所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确定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供应链工程项目,本来8月入学,但3月时学校给出了几个方案:可能第一个学期会采用线上上课的方式,在该校与天津大学在深圳合办的一个校区统一上网课,或者学生申请延迟一年入学,但如果选择推迟的人很多的话,学校可能无法保证录取,可能会将推迟的学生与下一届的申请者比较,择优录取。

2019年10月19日,2019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举行,一些学生和家长在美国留学展台参观。图/视觉中国

刘亚分析,前一种方案意味着本来就只有12个月的海外学习经历要被压缩,为他正式入学后融入学校与社会带来困难,不利于毕业后想在那边短期工作一两年的计划;第二种方案则存在录取风险,而且空出的这一年,无论是想再找实习还是找工作也都因为错过招聘季而显得尴尬。

像刘亚一样,今年秋季入学的准留学生们都在观望与左右权衡。一位今年二三月拿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金融学博士录取的学生说,因为疫情,她的家人不希望她今年去留学,她可能会选择至少再推迟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入读,但那时候博导是否还会给她留一个名额也不一定,也就是说她可能还需要再次申请。她想过最坏的情况——如果疫情反复,那么她会选择申请香港学校。??

张欣悦上高二的二儿子需要在今年11月之前完成美国高校的申请,近期希望能够再刷一次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分数,但考点迟迟未开放,不过她说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太大。由于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高校在招生政策和入学安排上纷纷做出了灵活调整,比如放弃一些成绩的要求、举行线上考试来考察候选人的英文流利程度等等。

新航道首席留学专家冉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实际上申请去国外读本科的学生,因为疫情改变计划的还比较少,因为这类学生大部分在高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已经选择了国际学校或者是高中的国际部,也就是说放弃了高考那条赛道,临时改变升学计划并不那么容易。

众多国内外公卫专家与科学家都对疫情预测不乐观,有些人认为新冠病毒将要存在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坚持要出去留学的家庭该如何应对?张欣悦说她没想过,与同班的很多家长一样,她相信到了明年秋季,儿子该去美国入学的时候,疫情会向比较乐观的方向发展。

重新看待留学

对于很多在财政收入上依赖国际学生的欧美高校来说,疫情造成的波动使得许多学校更殷勤地抛出了橄榄枝。马星说,英国大约有12万名中国学生,他们的学费是各大学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疫情后,英国学校纷纷出台更利于留学生的特殊安排,例如越来越多的院校除了认可雅思成绩以外,也开始认可托福、PTE、Duolingo等语言成绩,知名的女王大学甚至接受中国的英语四六级成绩配读语言课。????

冉维也注意到,以前他们机构服务的学生申请后被放在waiting list(等待名单)时,大家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今年明显感到转为录取的几率变大了,特别是那些非顶尖的学校,这类学校的生源缺口更大一些。

马星说,留学机构相比往年来咨询的人数有所下降,有意向的学生犹豫得也更久,部分家庭会把意向留学国家的防疫措施、疫情进展纳入到考虑因素中,短期内留英学生人数可能会下降,留学行业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但疫情过后他预测留英人数将回升并稳步增长。

裘有容管理着一家为美国大学提供招生面试服务的机构“初鉴”,她说,虽然中美之间国家关系、经济形势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让赴美留学的决策变得复杂,但家长和学生们还是认为美国那些顶尖的高校提供的是最优质的教育,从她公司的业务量看来,来进行面试的学生数量并未下降。

实际上,儿子选择在加拿大的留学也没有完全让叶璇满意。她喜欢那边紧贴实际的教育,但又觉得太过自由的学业氛围可能给孩子的约束不够,尤其是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而且她也担心落下孩子的母语教育。她希望儿子回来后,经历一下中考的压力会对他成长更有利,如果中考成绩如意,就继续念高中,否则再考虑去国外就读高中。

吴泰南也持类似看法,他说,比起国内的应试教育,儿子在欧洲接受的教育更实用,但两种教育各有利弊,就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

“过去,人们会觉得中国的教育全都不行,必须要换成西方的教育才算好,而现在人们的观念是‘双轨制:知道中国的教育里有一些方面是不行的,也有一些好的部分,而看待西方的教育也同样如此。”何帆说。

程絮觉得如今留学没那么稀罕了,很多普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因此留学背景并不能直接提升求职的竞争力。

裘有容也表示,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政治与文化差异、学历含金量等因素开始介入到这场“是否要去留学”的讨论中来。10年前,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出国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去美国留学可以找到更好、更高薪的工作,但近年来,大家不再盲目出国,会综合考虑国内的就业机会、创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因素来做这个决定。

4月22日,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一家中国航空公司的值机区域醒目地张贴着健康码等入境防疫信息。有“全副武装”做好防护措施的乘客准备办理飞赴中国的值机手续。乘客中的大多数为中国留学生。摄影/本刊记者 余瑞冬

但叶璇身边的很多富有家庭都把孩子送去欧美留学,不是为以后求职“镀金”,而是为了接触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理念。这些留学生将来都会回国,因为要继承家业。张欣悦也没有思考过留学的附加利益或含金量是否在缩小等问题,她只是觉得,培养独立的个性与多元化的视野是她所看重的,而西方的教育体系更能够提供这些东西。

冉维则提到,留学依然性价比很高且不可替代,因为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得留学依旧是一种核心剛需。高考要考一个名校“太难了”,即便花费上千万买到了最受青睐的北京西城区学区房,从这个区的高中考取清华北大的比例也不高。他大概算过,全国一万个考生中前六七名有机会上清华、北大的本科,而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全球排名实际上与清华北大差不多,但入读的难度要低很多。

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程絮接到留学中介的电话,对方说,与她持有类似想法的人很多,都准备放弃留学计划,转而加入考研,因此现在反而是出去留学的好时机。她想了一想,这种好机会也不一定非要放弃,但如果真的去留学,她肯定是不考虑英国和美国了,“英美太可怕了,像新加坡这种接近中国文化的地方我觉得就挺不错的。”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克雷格·卡尔霍恩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疫情加剧了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多年来越发强烈的一种感觉,英国不是什么好地方,美国也有点糟糕。”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叶璇、吴泰南、张欣悦、刘亚、程絮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入学疫情学校
入学通知书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