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江苏省民生发展报告

2020-06-08

唯实 2020年5期
关键词:居民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一部署,2019年8—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与南京农业大学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全省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街道)、40个村(居),围绕民生发展的10个方面突出问题,对1200户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江苏全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教育、医疗、养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也发现,当前的民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存在不小差距,部分民生领域和环节还有短板和弱项。下一步,要对照人民生活高质量的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民生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问题,推动民生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2019年江苏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9年,江苏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民生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领域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惠民生。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深入实施“富民增收33条”,积极做好宿迁市、睢宁县参与国家城乡居民增收专项激励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增收机制。2019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40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5元,分别增长8.2%和8.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从2014年的2.30:1下降为2019年的2.25:1,连续6年缩小,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颁布全国首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研究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意见》《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做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4个国家级、38个省级医院试点扎实开展;推进薪酬制度改革,114家公立医院试行年薪制,81家公立医院试行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省共建有医联体430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89个、县域医共体114个、专科联盟140个、远程协作网87个。

就业形势保持良好态势。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2019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8.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一是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工作的深刻影响,密集制定实施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行动。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地,激励更多群体投身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扎实做好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19年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达95.9%。突出抓好农民工就业指导和帮扶,持续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工作。四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制定《江苏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支持更高质量就业。2019年全省计提失业保险基金87.7亿元,统筹用于支持全省各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优化布局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水平。2019年全省开工建设幼儿园443所,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8%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保持在77%左右。二是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教育教学秩序和整个教育生态环境出现积极转变。扎实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全省71.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受益学生达260.4万。三是调整优化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结构。全力扩大并优化高中招生计划,2019年比2018年增长10.08%,有效满足群众意愿,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四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启动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7所高职院校和13个专业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数量居全国之首。继续做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公布实施2019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803个。五是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开展“双一流”建设,全省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进入部省共建行列。推进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建设,验收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加强高等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推动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9057项。

健康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把人民健康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努力实现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康。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最低补助标准从2014年的35元提高到2019年的75元,服务内容从2014年的11类增加到2019年的31类;人均预期寿命达78岁,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医疗机构总数达3.4万个,其中三级医院184家,較上年增加18家;36家县级公立医院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达标率92%;5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有52个评估合格,位居全国第六位。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南京市、扬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同时配套遴选21个县(市、区)作为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县。全省新建成76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894个省示范村卫生室,建成率分别为63.2%和22.6%。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以社会保险为支柱、困难群体为重点,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连续八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70元增至2019年的148元。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长5%,其中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长5.5%。医疗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包括17种抗癌药在内的309个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跨省异地就医备案达31.82万人,跨省联网定点机构3189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困难群体住房保障扎实推进。全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6.89万套,基本建成15.55万套,共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58万多户。加快苏北农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各地先后开工750个项目,省财政拨付苏北五市省级专项资金101亿元,省定10万户年度改善任务如期完成。三是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不断加强。目前全省共有特困供养人员20.87万人,城市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平均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18267元、17170元,农村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平均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13609元、9856元。孤儿集中养育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158元、1470元。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约62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约47.4万人。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21元、720元,均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关键,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降尘治车”“溯源提质”“溯源增优”“江河碧空”等蓝天保卫行动。2019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强化水环境防治,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达77.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基本完成148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实现设区市及太湖流域全部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320个,建设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130个,整治改造建筑面积249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3万户。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并投入使用电梯405部,累计完成加装并投入使用1047部。扎实开展垃圾分类,新增垃圾分类小区6306个,新增分类单位7811个。实施城市公厕提标便民工程,2019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厕1191座,其中二类以上公厕超过60%。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2019年,全省完成新增便民型公园绿地项目100个、老旧公园绿地改造提升项目39个,各设区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0%以上。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和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省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体育公园200个,90%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建有健身小公园。全省新辟、优化城市公交线路438条,新增105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镇村公交开通率达95.8%,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二、民生问题调查问卷分析

2019年中国民生问题入户问卷,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定,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工作与就业、基本民生问题、收入与消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生活环境、食品安全、政府服务等11个方面内容。本次调查采用了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在江苏共抽取了1200名常住居民,采用入户面对面访问的调查方式,共收回问卷1200份。受访居民基本情况如下:在性别上,男性557人、占46.4%,女性643人、占53.6%;在教育程度上,小学及以下392人、占32.7%,初中436人、占36.3%,高中和中职250人、占20.8%,大专或高职72人、占5.9%,本科45人、占3.8%,硕士生及以上4人、占0.4%;在户籍方面,本县(市、区)城镇户口占30%、农村户口占60.3%,省内非本县(市、区)城镇户口占0.8%、农村户口占1.4%,外省城镇户口占0.7%、农村户口占6.3%;在健康方面,身体健康的占75.8%,有疾病或残疾但仍有劳动能力的占13.3%,因疾病、残疾或衰老丧失劳动能力但能生活自理的占9.7%,因疾病、残疾或衰老、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占1.1%,因疾病、残疾或衰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占0.1%。

1.工作与就业

受访居民最希望工作方面改善的是收入水平低和工作辛苦、时间长的现状。为了解受访居民对工作方面的期待,问卷询问“对您当前的工作,最希望改善的地方是什么”,如图1所示,35.1%的受访居民选择了“收入水平低”,22.7%的受访居民选择了“工作辛苦、时间长”,反映出希望改善“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稳定、失业风险大”的受访居民占比分别为15.5%和10.7%,此外有9.3%和6.7%的受访居民表示希望能够改善“福利待遇较差”和“劳动安全条件恶劣”的问题。

2/3的受访居民表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月均收入没有变化,近1/7的表示有所减少。为了解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对居民收入的影响,问卷询问“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月平均收入有什么变化”,如图2所示,66.9%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的月平均收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认为月平均收入较上年略有增加的受访居民占16.2%,另有13.8%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己的收入较上一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仅有2.3%和0.9%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的月均收入较上年“大幅增加”或“大幅减少”。

2.基本民生问题

近七成受访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农村居民满意度较城市居民低12个百分点。69.1%的受访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很满意”和“基本满意”),这一数据较2018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非常满意”的受访居民,比2018年多5个百分点;对当前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和“非常不满”)的占比为8.9%,比201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从近五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16、2017年两年受访居民满意度有所下降,但2018年居民满意度则大幅提升,同时不满意占比也在下降,2019年在2018年居民满意度上升的基础上又有所回升。说明近几年全省各级政府在民生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使人民群眾生活状况得到了切实的改善。调查显示,受访居民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的比重均高于不满意的比重。具体来看,如表1所示,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很满意”和“基本满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高出11.8个百分点,而不满意的比例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低3个百分点。苏南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最高、达到74%,对目前生活现状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和“非常不满”)比例最高的是苏北地区,占比达14%,分别比苏南地区、苏中地区高6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

医疗依然是受访居民最焦虑事项,其次为养老、收入和子女教育。当询问受访居民“在您日常生活中,目前最让你焦虑的是什么”时,如图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医疗,占比为25.8%,与2018年调查数据相比变化不大;其次是养老,占比为18.9%;对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焦虑的受访居民占比也较高,分别为18.4%和17.6%。分城乡来看,医疗都是城乡居民最焦虑的事项,占比分别为25.1%、27.3%,农村居民占比略高于城市居民比例。农村居民对养老的焦虑占比高于城市居民5.4个百分点。但城市居民在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焦虑的占比高于农村居民3个百分点左右。从区域来看,苏北地区居民在收入水平、子女教育方面焦虑的比例要比苏南、苏中地区高,其中在子女教育方面,苏北地区居民焦虑占比分别比苏南、苏中高4个和5.6个百分点。苏中地区居民焦虑点集中在养老方面,占比分别比苏南、苏北地区高3.2个和5个百分点。

交通出行是受访居民最关注的外部环境事项,其次是社区服务、社会治安。表2显示,在外部环境问题的所有事项中,受访居民最关注的是交通出行问题,占比达25.4%;其次为社区服务和社会治安,分别占15.1%和11.3%。分城乡来看,农村居民对交通出行问题最为关注,占比达到33.7%,比城市居民高11.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对社会治安和绿化不足问题的关注,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分别高5.6个和6.1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苏北地区居民更加关注交通出行问题,占比为34.9%,比苏南、苏中地区分别高14.7和9.7个百分点。苏南地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关注度要高于苏中、苏北地区,分别是高6.8个和9个百分点。苏中地区居民对政府办事效率方面的关注较高,达12.6%,分别比苏南和苏北地区高3.5个和5.5个百分点。

3.家庭收入与消费

近六成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年相比没变化,但家庭支出有所增加。从家庭总收入变化情况来看,59.5%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一年差不多,这一比例与2018年调查相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另有15.3%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年相比“会有些减少”或“会明显减少”,这一比例较上一年下降5.7个百分点。25.2%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较上年“会有些增长”和“显著增长”,这一比例与上一年调查相比变化不大。问卷询问受访居民“您感觉与去年相比,预计今年全年您家各方面花费是否有所增加”,56.3%的受访居民认为较上一年增加(“明显增加”和“略有增加”),41.9%的受访居民认为没有变化,仅有2.3%的受访居民认为较上一年有所减少(“略微减少”和“明显减少”)。

医疗、子女教育和食品依然是家庭消费最大支出事项,其中食品支出占比有明显上升。当被询问“目前,您感觉您家庭消费支出压力最大的是什么”,如图4所示,受访居民表示支出压力较大的前三项分别是医疗、子女教育和食品,分别占26.4%、25%和21%。与2018年调查相比,虽然家庭消费支出排名前三位的次序没有变化,但是占比存在变化,特别是食品占比由上一年的15.9%上升为21%,这可能与当年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关系。

4.子女教育

入园贵和课业负担重分别是受访居民最希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善事项,1/3的家长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家中有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的被访者询问“在學前教育方面,您最希望改善的是什么”,23.1%的居民认为是入园贵问题。另有,8.1%、7.5%、7%的受访者认为,学前教育阶段还存在幼儿园上学距离远、学不了什么东西、幼儿教育小学化等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13.2%的家庭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课业负担重,其次是教学质量差、占12.1%。“很多内容课上不教、不得不上补习班”“学校乱收费”“上学距离较远,就学不便”等也是受访居民反应较为强烈的问题,占比分别为9.6%、8.8%和7.1%。近年来,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话题,家中有学生在学校就读的,家长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调查显示,1/3受访居民表示最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升学问题、占18.8%。同时,受访居民对孩子在学校的人身安全、学校伙食不够健康营养等表示焦虑和担心,其占比分别为8.5%和7%。

上课外辅导班现象比较普遍,城市参与率和费用均为农村的2倍多,“巩固成绩”是上辅导班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见表3),共有44.5%受访者表示自己家的孩子参加了课外辅导班,平均每个家庭每年花费在课外辅导班上的费用为11159.74元。从城乡上看,城市孩子参加辅导培训班是农村地区的2倍,费用则是农村地区的2.5倍。分区域来看,苏南、苏中地区参加课外辅导班积极性较苏北地区高,占比分别为54%和54.5%,分别比苏北地区高18个百分点左右;在培训费用上,苏南地区分别高出苏中2713.47元、苏北4662.62元。总体而言,江苏居民家庭每年花费在课外辅导班上的支出较高。进一步追问受访居民孩子上辅导班原因,32.8%的受访居民选择了“学习还行,但想进一步巩固提高”,16.2%的受访居民因为“周边的同学都参加了,不参加不行”,还有14.7%受访居民的原因是“为了升学或能上更好的学校”。

5.医疗卫生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比较明显,但有1/5强的居民认为药品的费用下降程度变差,家庭医疗负担状况变差。如图5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在家庭医疗负担下降、药品费用下降、医保报销比例提高等方面没有变化,其占比分别为51.4%、44.3%和44%。医疗服务明显变差的,突出表现在药品费用和家庭医疗负担方面,其中23.1%的受访居民认为药品费用下降程度明显变差,21.6%受访居民表示家庭医疗负担下降程度明显变差。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的,主要体现在大医院挂号、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等方面,其中,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最为明显,高达46.4%;其次是大医院挂号难易程度,明显改善占39.7%,而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方便程度以37%紧随其后。

超八成的受访居民对未来没钱看病表示担心,比上一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当被询问“是否担心将来看病没钱”时,如表4所示,83.5%的受访居民表示担心(“非常担心”“比较担心”和“有点担心”),与上一年数据相比,对未来看病表示担心的比例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表示对未来看病不担心(“不太担心”和“一点儿也不担心”)的受访居民仅有16.1%,表明大部分受访居民对未来看病存在担忧情绪。分城乡来看,农村有86%的家庭担心未来的看病问题(“非常担心”“比较担心”和“有点担心”),高出城市3.9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苏中地区受访居民对未来没钱看病,表示非常担心的比例最高,达到37.9%,分别比苏南、苏北地区高16.9和14.8个百分点。

6.养老保障

超半数的受访居民对未来养老表示担忧,主要担心养老钱不够。当被询问“您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时,如图6所示,51.2%的受访居民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养老感到担心(“非常担心”和“比较担心”),明确表示对自己未来养老完全不担心的仅占22.2%,表明大多数受访居民对自己未来养老是比较担忧的。当进一步询问受访居民最担心养老什么方面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受访居民认为养老的钱不够是自己最担心的养老问题,另外有20.9%的受访居民认为“身体不好”是自己最担心的养老问题,还有13.1%的受访居民担心生活上没人照顾。

受访居民对养老保险状况总体比较满意,但也表示其待遇低、公平性差。如图7所示,有47.3%的受访居民对我国的养老保险状况表示满意(“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其中有7.5%的受访居民表示非常满意。对养老保险状况表示不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受访居民不足两成,为18%,而明确表示很不满意的为3.2%。总体来看,大多数居民对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现状还是持满意态度的。当询问受访居民,“您感觉目前养老保障(养老保险)最大问题是什么”时,近五成的受访居民认为养老金水平太低是最大问题,另有21.8%的受访居民认为不同人之间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是当前养老保险的最大问题,两者共占受访居民的67.5%。

7.住房保障

超1/4城镇小区无物业服务,有物业的1/4居民对其服务表示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在城镇受访家庭中,25.7%的居民表示所在小区没有物业服务。在有物业服务的小区受访家庭中,44.5%的受访居民对所在小区物业表示满意(“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仍有25%的受访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物业服务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此外有30.4%的受访者觉得所在小区物业服务一般。

住房改善方面城镇居民最希望安装电梯,农村居民最希望旧房翻新和冬季取暖。对城乡居民分别询问,最希望住房需要改善的方面,15.1%的城镇居民最希望改善的是“安装电梯”,“改造污水排放设施”和“改造安全用电设施”也是城镇居民较为关心的问题,占比分别为10.8%和8.2%。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房屋比较破旧”和“冬季取暖”是最希望改善的事项,两者占比分别为11.9%和10.8%。

8.生活环境

受访居民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较上年有新的提升,但仍有近1/7对周边水体质量表示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对于目前所居住的社区(或村庄)周边环境质量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较高,69.4%受访者表示满意,较上一年提高5.7个百分点,不满意的受訪者仅占5.3%。从不同环境事项来看,受访居民对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满意度都较高,占比分别为71.6%、72.7%和66.6%。对于周边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质量,受访居民表示满意的仅有53.5%,不过这一比例较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相应地表示不满意的比例由上一年的22.2%下降为13.9%。表明受访居民对周边水体质量的改善持肯定态度。

近八成受访居民表示从来不进行垃圾分类,分类标准太复杂、居民不会分是主要原因。当被询问“平时收拾垃圾时,是否会对其进行分类”时,仅有23.3%的居民表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且表示每次都分类的仅占8.5%,有76.6%的受访居民表示从来都不对垃圾进行分类(见图8)。当进一步追问“您认为目前妨碍大家分类收拾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33.9%的受访居民表示不会分,这主要体现在垃圾分类的标准太复杂,不会按照分类标准去分。没有分类动力也是居民不去垃圾分类的一个原因,这主要表现在垃圾分类不做没有惩罚,分了也没奖励,这部分占比为21.9%。同时17.1%的受访居民认为垃圾桶无法满足垃圾分类要求,是制约和妨碍他们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9.食品安全

受访居民对食品安全改善情况满意度较上年有明显提高,但仍有近1/7的居民表示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对过去一年里食品安全改善情况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如图9所示,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受访居民占比为57.4%,较上一年提高了近13.6个百分点;22.2%的受访居民认为过去一年食品安全改善情况“一般”;13.3%的受访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较上一年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

农药兽药、抗生素、重金属残留以及有疫病的肉流入市场,是受访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当被询问“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什么”时,受访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占比达19.5%。其次是担心有疫病的肉及其他食品流入市场,占比为19.4%。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以及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也是受访居民比较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占比分别为16.1%和13.0%。

近九成受访居民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改善有信心。当被询问“您对我国未来三年内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是否有信心”时,86%的受访居民表示有信心(“一定会有改善”“相信会逐步改善”和“可能会有一些改善”),而持悲观态度的仅占8.7%,其中“不指望能够改善”的占比为3.9%,“政策好,担心落实不下去,难以有效改善”的占比为4.8%。

10.政府服务

超八成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改进情况表示满意,较上一年有新的提升。调查数据显示,如图10所示,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总体改进情况满意度较高,对政府服务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达83.2%,较上一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对政府服务总体改进情况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为6.8%,明确表示不满意的占受访居民占比仅为2.4%。

政府服务最需改进的是简化烦琐证明,近1/3居民表示无法通过“一个窗口、一次办结”。总体来看,受访居民与政府打交道最希望政府改善的问题中,“来回跑开具各类烦琐证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效率低”“办事程序复杂和不公开”等选项占比最高,均超过10%,其中“来回跑开具各类烦琐证明”达到15.9%,是受访居民最希望改善的事项。当询问受访居民“根据您的个人经历和了解,您认为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是否就去一个窗口、一次就能办完”,48.2%的受访居民认为“可以”,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但仍有27.9%的受访居民表示无法通过只去一个窗口、一次就能办完事,尽管这一比例较上一年下降了15.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江苏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在服务群众办事方面成效明显。

11.江苏民生工作评价

受访居民对江苏民生工作评价较高。当被询问“从0分到10分,您认为江苏民生工作可以打几分”时,如图11所示,93.1%的受访居民打分6分以上,较上一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近七成的受访居民打分在8分以上,较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尤为难得的是,16%的受访居民打了满分。受访居民对江苏民生工作的平均分为7.92分,较2018年有所提高。总体来看,受访居民对江苏民生工作持肯定的态度。

三、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江苏民生工作成效明显,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本次问卷调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民增收压力还比较大。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家庭角度出发,都显示居民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从个人收入看,67%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当年的月均收入与上年相比没有变化(见图2),15%的居民表示收入“大幅减少”或“略有减少”;从家庭收入看,59.5%的受访居民表示当年家庭收入和上年差不多。在增收难的同时,56.3%的受访居民认为,当年家庭各方面花费较上年“明显增加”或“略有增加”。此外,当询问受访居民,“您家近一年来收支状况怎么样”时,43.0%的受访居民表示“基本都花光了、存不上钱”(见图12)。

基础教育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虽然近年来,江苏省对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但是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调查数据显示,有1/4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最大支出是教育支出(见图4),在学前教育方面有23.1%的受访居民认为存在入园贵的问题。当被询问,“您觉得子女教育支出压力怎么样”时(见图13),55.7%的受访居民表示“非常高”或“比较高”,仅有10.3%的受访居民觉得子女教育支出压力“比较低”或“非常低”。在义务教育阶段,课业负担重、教育质量差是家长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占比分别为13.2%和12.1%。此外,学生课外辅导班现象比较突出,44.5%的受访居民表示家中孩子有上辅导班的情况。

医疗问题依然是受访者最焦虑的问题。当被询问“在您日常生活中,目前最让您焦虑的是什么”时,25.8%的受访居民选择了医疗(见图3),这一比例远高于选择子女教育、就业、收入等事项的比例。造成受访居民对医疗最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支出压力较大,26.4%的受访居民认为家庭消费支出压力最大的是医疗支出(见图4)。在家庭医疗负担方面,仅有16.1%的受访居民认为家庭医疗负担下降程度明显改善(见图5),21.6%的受访居民认为家庭医疗负担明显加重,总体来看居民家庭医疗负担改善情况效果并不显著。此外,有83.5%的受访居民对未来没钱看病表示担心(“非常担心”“比较担心”和“有点担心”),这一比例较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见表4)。

社会保障功能有待提升和完善。虽然全省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但也存在保障待遇水平不高、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在医疗保险方面,仅有27.3%的受访者认为医保报销比例提高程度明显改善(见图5),44%的受访居民则认为医保报销比例没有变化,甚至有6.8%的受访居民认为医保报销比例存在下降的情况。在养老保险方面,如图7所示,18%的受访居民对我国养老经济保障(养老保险)表示不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受访居民对于养老保险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养老金水平太低,以及不同人之间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两者占比高达67.5%。

四、持续改善民生工作的政策诉求与建议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強和改善民生,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并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要求,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集中力量和资源,以攻坚克难精神,切实在民生热点痛点难点上精准施策,在关键要害处靶向发力,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针对本次调查中反映的民生突出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增收。收入是民生之源,增加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一是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应更加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就业稳定在居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加强就业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切实把失业率控制在合理区间。完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持续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增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和水平,克服结构性就业矛盾造成的失业。持续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发展“老板经济”,以高质量创业就业实现高水平收入。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健全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通过“限高、扩中、提低”多措并举,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推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三是拓宽居民财产收入渠道。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家庭收入与支出核对机制,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支持政策,健全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综合救助的“救急难”长效机制。

持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坚持把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作为改进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首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方面,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向学前教育倾斜,加快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动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普通高中资源建设工程,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工作。职业教育方面,提升发展层次和质量,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支持办学历史较长的职业大学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与水平,扩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资源。高等教育方面,全力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推动江苏高等教育在“高原”上隆起更多“高峰”。其次,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健康江苏“十大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加强健康管理,推动全民健身、职业健康保护、健康环境建设,促进体医融合、医养结合,强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聚焦“看病难看病贵”,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布局优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省与市县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有利于理顺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提高重大传染疾病防控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最后,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按照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要求,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力度,推进适老社区建设、家庭适老化改造和护理型床位建设。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志愿养老服务、互助养老服模式,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研究制定长期照护服务项目清单和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夯实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实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规范统一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积极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二是深化医疗保险改革。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优化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三是发展以年金和商业保险为重点的补充保障。落实企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积极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进实施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发挥其对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作用。四是筑牢以社会救助为重点的兜底保障。强化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部分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就业创业脱贫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实行兜底保障。推进“温情救助”改革,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涵盖各类困难群体,分层分类,阶梯递进,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

打造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体现。一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二是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围绕城市水环境整治、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运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城市厕所革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优化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在强化精细管理的基礎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向迈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强乡村环境整治。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要求,继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国家示范县(市、区)和省级试点示范乡镇(街道)建设的指导,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公共服务配套和基础设施配套,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调研组顾问:郑焱;调研组组长:沈和;调研组副组长:金世斌、于水;调研组成员:陈幼迪、高海龙、卢爱国、邱家林、王自华、赵若言、辛璄怡、刘文可、杨杨、江宁、郄亚丽、张倩倩、孙华廷、王亚星、朱清源、马智源、汤瑜、孟伟林、胡卫卫、徐明、裴蓓、王昭雅、张玉玲、姜运成、莫逸、刘诺佳、夏茂胜、陈喜、刘新超;执笔:金世斌、于水、邱家林、赵若言、辛璄怡、刘文可、杨杨;统稿:金世斌、于水、邱家林)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左脑风暴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公元前500年前后意大利半岛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