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徜徉于手绣与机作之间的苗绣人

2020-06-08柯玲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苗绣苗族小店

柯玲

和前面回访的几位苗族非遗刺绣传承人学员相比,东华三期的姜祝英有着明显的不同。她长得清秀高挑,但眉宇之间始终有些凝结。确实,她所担负的比一般人多而且重:她既是母亲也是父亲,单身带着两个女儿。她有店也有厂,设计、生产、销售都要管。她领着绣娘们传承苗绣工艺,同时也投资做机绣生产。

我们是在张小花家遇到姜祝英的。晚上在等小花烹制自家“酸汤”时,附近的几位学员都来了,其中有姜祝英。她说她的店就在小花家楼下老街上,我建议“先去看看”。姜祝英说:“也好,明天逢集日,我会特别忙,没空接待老师呢!”

姜祝英的小店名叫“苗绣工艺”,厂名叫“祝英苗族刺绣工艺品厂”。俩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念高中。小店在老街,接收看样订货;工厂在新区——在类似风情园的台江姊妹街,兼做绣品展示和绣片加工,当然也接洽业务。除了自己刺绣,姜祝英小店的绣活儿还分发给十几位绣娘领回家做;而工厂机器和绣片生产则另派专人负责。

老街永远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姜祝英的苗绣工艺店面不大,但在台江县城的老街上,既接地气又沾人气,更因姜祝英专做苗族传统服装二十多年,手艺在当地出了名,所以生意好得忙不过来。幸好天色已晚,差不多已到收摊打烊的时间。我们的访谈就在这个人来过往的老街小店中进行。这个门面是姜祝英自己买下的,小店陈列得有条不紊:有工艺小品,但大多数都是成衣苗装,尤以围腰居多。墙上挂的都是样品,给人们看样定制加工的。

令人意外的是,姜祝英小店里的样品有手绣也有机绣的。她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同时从事着机绣与手绣的非遗学员。按照非遗保护的通常理解,刺绣传承人的主要职责当然是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因而很多业内人士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在机绣与手绣之间很是取舍分明、褒贬一致——对机绣几乎是不屑一顾。可事实是,在台江,在姜祝英这个最具人气也最接地气的苗绣工艺小店里,对于电脑绣花与手工绣制态度却是一视同仁的。两者当然有区别,但区别只在于价格上的显著落差。

其实,并不难理解,开门做生意,市口固然重要,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则更重要。对于姜祝英以及像姜祝英这样的绣娘而言,苗绣工艺是她们的营生,她们首先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方能生存发展。手绣与机绣并行,因为两者都有市场需求。手绣一套服装售价数千乃至上万,即便是中产阶级自掏腰包时思想上恐怕也要斗争一番,寻常百姓若非万不得已(如婚嫁等重要场合)不会随意购买。

但机绣就不一样了,随着电脑绣花工藝的不断改进,绣品效果也越来越逼真,其物美价廉,自然赢得不少人喜爱。就围腰而言,机绣的最贵三四百,便宜的才一百多一片,绝大多数人能担负得起。当然,人生的重要场合和重要仪式,苗家人定会毫不含糊地自制或定制手绣的衣服,所以,姜祝英店里的服装还是手绣的卖得更好一点,这一类客户是专门冲着姜祝英的苗绣手工技艺来的。折中的做法是选择手绣上衣,配搭机绣围腰,这样既突出重点又不失传统——而且,全身看起来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机绣的市场需求其实也不小,尤其是在如今的贵州,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关注区域,文旅结合、文化扶贫,文旅厅、宣传部、民宗委、妇联等多个系统组织的各类活动可谓此起彼伏。加上当地的各种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相应文化活动自是精彩纷呈。因此,经常有需要急赶、定制批量的苗服用于演出或比赛。这种短平快的需求,手绣的速度自是很难满足,机绣显出优势。如,台江一年一度赫赫有名的“姊妹节”,其声势浩大名闻遐迩。2019年适逢新中国70华诞,规模更是盛况空前。当天的搜狐新闻中这样描述:“据介绍,盛装游演队伍来自台江县各乡镇(街道)村寨九个不同支系、部门单位俱乐部。上万名表演人员和数千名苗族群众组成的万余人表演长龙,按照不同支系、不同服饰和兄弟县市苗族同胞和省外代表列成几十个方阵,身着七彩云霞般的盛装,佩戴银光灿烂的银饰,踩着激荡的木鼓声和悠扬的芦笙曲,挑着五彩姊妹饭和醇香糯米酒……”新闻图片中整齐划一的盛装方阵,是出自手作还是机绣,对此类大型活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苗族图案、苗族纹样、苗族风格,机绣能够做到而且同样可以展示苗族文化。可见,机绣自有机绣存在的时空和道理。

关于手工刺绣,有一种心理学解释,说手绣是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现在确实有人以此作为修身养性或休闲消遣的方式,甚至还有监狱让劳教人员学习刺绣的。但对于以此为生的绣娘来说,恐怕绝大多数并非为了休闲,而只是一种劳作。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让愈来愈多的劳动力得到解放,现在连下围棋都可以人机对弈了,刺绣工艺的革新或引入人工智能也是势在必行。有朝一日,手工刺绣真的被机绣取而代之,而成为一种仅部分人掌握的传统工艺美术、一门艺术或一种业余爱好及休闲娱乐方式,其实也不足为怪!

其实,无论是机绣还是手绣,相对于设计而言都还是“技”,姜祝英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她懂设计。参加了东华大学的“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之后,她更爱设计了。姜祝英能够比较自如地徜徉于手作与机绣之间,也与她的经历和眼界分不开。20世纪90年代初她到珠海打工,90年代中期回乡创业,1996年开始在台江从事苗绣工艺至今。可见姜祝英并不缺少开放性思维,而尤为可贵的是,姜祝英不仅让两者相安无事而且还时时相得益彰。她的不少获奖作品都是守正出新、以手工刺绣的方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结果。而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手绣还是机绣,她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绝对不会以次充好,以机绣充手工。

姜祝英的工厂在姊妹街,也是台江风情园。那里会有游客参观甚至购买,因而厂子还兼有展示的功用,祝英说这个厂当地政府是资助了启动资金的。为了不影响次日集市上姜祝英的生意,我们大清早就赶去看她的厂子。或许是来得太早了,姊妹街里空荡荡的。工人还没有上班,姜祝英的两个女儿守在那里。孩子们起早就来打扫整理,也算是利用暑假给母亲帮点忙。车间空间宽敞,背靠背的两排数十米长的机器看起来气势如虹。想着这两排机器在一瞬间就可以将精美的苗绣图案绣制出来还真有点让人激动!车间进深很长,一进门有个几乎与人等高的易拉宝,是姜祝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简介》,展示墙的搁架上陈列着各种奖杯、奖状、证书。再就是一长排由姜祝英设计的各种刺绣工艺品以及服装和围腰样品。为了让我们了解苗服的工艺,姜祝英在前一天晚上还专门赶来布置了一下,将一件正在赶制的苗服盛装摊开在台子上。

可万万没想到姜祝英一进门就大叫:“哎哟哟!你俩怎么搞的?什么东西弄到人家衣服上啦?哎呀呀呀,能做什么啊,这个布很贵的,我要赔人家的!唉!唉!唉!”两个女儿吓得缩在一边一言不发。我们莫名其妙地走过去,仔细看了才发现,平摊在桌上的衣服面料上有块指甲盖大小的水迹,不知是孩子吃早饭潮手摸了还是什么东西滴了一滴,姜祝英手捧着左看右看,哀叹连连,心疼懊悔不已,嘴巴里对两个孩子训斥不停!

这种苗布也是用特殊工艺制作的,就是学员龙明芬心疼她婆婆太辛苦才学习染织的那种布。一般做成衣服作为盛装参加典礼或走亲戚,通常是不洗的,始终保持其挺括、鲜亮,所以价格不菲,得小心呵护。而姜祝英的心疼不只是因为浪费了苗布和重拆绣片,对俩孩子的不懂珍惜似乎尤为令她伤心生气。我们安慰道:“好了,别怪孩子了,人家也不是故意的!”“我要赔人家的!”姜祝英边说边动手拆绣片了,两个孩子更是噤若寒蝉一声不吭。大车间中一时鸦雀无声,大家都怔住了,甚至觉得很不好意思,反思如果我们不来……

姜祝英的现场反应完全出自一个生意人的本能,我却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她的生意一直挺好,她说去上海学习一个月再回来并没太影响她的生意。原来对于品质、工艺,她是一个如此有执持的人,不苟言笑中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这种品质正是许多手工艺人生意兴隆的法宝,与我国瓷器烧制中发现次品立刻打碎以免让次品流入市场的传统是一个道理。手艺人对于品质的追求决无止境,而姜祝英对于设计的爱好也几近痴迷!2017年尽管小店无人照料,生意无人打理,孩子升学在即,姜祝英还是坚持到东华大学研修,并且整月满勤!此举曾被人说成“疯子”。

就在本文完稿之际,又接到了姜祝英的微信:喜报!新买了一处门面,60平方!诚信诚品,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姜祝英的这种追求注定她会行稳致远,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苗绣苗族小店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完美小店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补妆
年味小店
暖和一下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