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0-06-08范利云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紫癜

范利云

【摘要】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静脉输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3组,各30例。Ⅰ组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观察,Ⅱ组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观察,Ⅲ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观察,3组滴速相同,比较3组患者输入效果、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Ⅲ组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Ⅰ组、Ⅱ组液体输入有效率不明显,Ⅱ组、Ⅲ组输入有效率差异不明显,Ⅲ组输入有效率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输入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紫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8..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减少、骨髓聚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且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1]。此疾病多发于年幼的儿童。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内脏出血、血小板水平降低等,在早期此疾病较难被检查出,加之病情发展较快,临床治疗护理中难度大,治疗护理起来较为棘手[2]。临床中主要采取糖皮质激素传统输液方式,但输液时间较长,且预后情况不理想,加重患者病情。本文对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液进行了研究,将研究结果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并将其分为3组,各30例。Ⅰ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输液护理观察,Ⅱ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输液护理观察,Ⅲ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输液护理观察。所选取患者男34例,女56例。纳入标准:通过骨髓穿刺学检查,所选取研究对象血小板计数不超过30×109/L,年龄17~66岁,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排除标准:患有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颅内出血者,中途退出实验者。所选取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选取患者均使用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输液观察,基于此,Ⅰ组患者使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5d,剂量为10~50 mg/kg·d,静脉输注第6天开始口服泼尼松,剂量为2 mg/kg·d,治疗14d后逐渐减少剂量,4~6周为观察疗程。Ⅱ组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连续静脉滴注5d,剂量为400 mg/kg·d。Ⅲ组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甲泼尼龙10~50 mg/kg·d,连续静脉滴注5 d,在输液第6天开始口服泼尼松1~2 mg/kg·d,观察14d后逐渐减少剂量,4~6周为观察疗程。三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随访5个月~1年。

1.3 评判指标

将观察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进步、无效四个评判标准,显效:血小板>100×109/L,没有出血症状;有效:血小板>50×109/L,没有出血症状;进步:血小板上升,出血症状得到改善;无效:血小板、出血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并比较3组患者复发情况、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用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护理观察有效率比较

Ⅰ组患者显效33.3%(10/30),有效53.3%(16/30),无效13.3%(4/30),观察有效率86.6%(26/30);Ⅱ組患者显效63.3%(19/30),有效30.0%(9/30),无效6.7%(2/30),观察有效率93.3%(28/30);Ⅲ组患者显效83.3%(25/30),有效13.4%(4/30),无效3.3%(1/30),观察有效率96.7%(29/30)。不同方式观察后Ⅰ组、Ⅱ组有效率比较(x2=2.483,P=0.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观察有效率比较(x2=1.217,p=0.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观察有效率显著优于Ⅰ组(x2=6.665,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有3例患者复发,Ⅱ组有1例患者复发。

2.2 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比较

Ⅰ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12.7±5.2)d,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15.7±4.6)d。Ⅱ组依次为(4.1±1.6)d、(7.7±2.7)d。Ⅲ组依次为(2.3±1.5)d、(6.4±2.1)d。Ⅱ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明显短于Ⅰ组(t=8.658,P=0.000),Ⅲ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明显短于Ⅱ组(t=4.495,P=0.000),Ⅲ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明显短于Ⅰ组(t=10.525,P=0.000);Ⅱ组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Ⅰ组(t=8.215,P=0.000),Ⅲ组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t=2.082,P=0.037),Ⅲ组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Ⅰ组(t=10.073,P=0.000)。

3 讨 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出现出血,发病机制目前上不明确,此疾病发病人群大多为儿童,育龄期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3]。临床中采用的传统输液方式为糖皮质激素护理。

本次研究显示,Ⅰ组、Ⅱ组观察有效率不明显,Ⅱ组、Ⅲ组观察有效率差异不明显,Ⅲ组观察有效率显著优于Ⅰ组。Ⅰ组、Ⅱ组患者有复发情况产生。Ⅲ组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控制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Ⅱ组。Ⅰ组患者使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观察,甲泼尼龙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能够减少血小板抗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及与抗原结合,使已经结合的抗体分离,达到减少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观察3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4]Ⅱ组患者使用注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通过将免疫球蛋白中的大量抗体输送给患者,提高免疫能力,抗体、抗原之间相互发生作用,阻碍血小板与抗体相结合,减少患者自身免疫反应[5]。机制为阻碍巨噬细胞Fc受体,减少巨噬细胞对血小板抗体吞噬,并通过调节增加T细胞活性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Ⅲ组患者将两种药物相结合静脉输注,能够改善血小板水平、出血症状,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且丙种球蛋白能够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使出血时间减少。没有患者出现复发情况,有效率显著优于Ⅰ组。

综上,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静脉输注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滴注方式,值得在血液科临床中运用。

参考文献

[1] 苏美云,侯正军,叶舒婷.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222-224.

[2] 董存山.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258-259.

[3] 李 波.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6):109-111.

[4] 周 华.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8):121-122.

[5] 施 丽,朱海豹,郎巧英.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中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国药师,2016,19(3):538-540.

猜你喜欢

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紫癜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说说过敏性紫癜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