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格心理学《德米安》小说中的两极融合思想

2020-06-08郭凯捷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黑塞

郭凯捷

摘  要:黑塞的小说《德米安》是一战后黑塞中期文学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辛克莱在心灵引导者德米安的指引下一步步通向自我,最终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我的高度融合。本论文旨在借助荣格心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引领者分析进而深入到小说主题,伴随着引领者的指引,通过“向内之路”的追寻,主人公在成长道路上追求自我,一步步达到自我融合,最终主人公内心一步步转变成长,最终不再需要他人的指引,从而达到自我的高度融合。不同的引领者形象有着不同的两极点,他们分别在不同的融合方面推动主人公的发展,最终主人公辛克莱达到自我完善,实现自我统一。

关键词:黑塞;德米安;荣格心理学;两极融合;向内之路

黑塞的很多作品中体现了荣格思想,荣格的阴影,阿尼玛,集体无意识对黑塞的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小说《德米安》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主人公辛克莱在德米安的引领下找到自我,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各个引领者同时在各个方面都对辛克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领者的极性彼此矛盾并且彼此结合,最终,主人公辛克莱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高度统一。

1、两个世界——光明与阴影

主人公辛克莱(Sinclair)在童年时代就意识到了“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世界是父母代表的市民家庭环境,温暖,清净,整洁:“这个世界中,通向未来的路途平坦笔直,这里有义务和罪责,愧疚和忏悔,饶恕和善举,爱慕和敬意,圣经和箴言。”而另一个世界完全不同,它的环境,语言,气氛和要求都大相迥异。……这些美妙而可怕,野蛮而残酷的事件无处不在。当克罗默出现,他无法向任何人求助时,“两个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

克罗默作为“阴影”,使辛克莱陷入了自我危机。在分析心理学中,荣格对阴影的定义是,“它是个体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东西”:“每个人都有阴影,而且它在个体的意识生活中具体表达得越少,它就越黑暗、越密集。”越试图摆脱掩盖,“阴影”的程度越明显。一方面,辛克莱害怕他,但另一方面,他很高兴被克罗默(Kromer)认可。辛克莱说:“我很高兴他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我。”克罗默以辛克莱捏造的苹果盗窃的故事勒索了他。于是,主人公开始与阴影纠缠不休。荣格认为,“可以从人的潜意识的内容中推断出它的(阴影)性质”,这就是为什么阴影也可以用来提高对人的潜意识的认识的原因。因此,尽管存在于无意识中,但阴影通常被否定。另一方面,荣格认为阴影是个人潜意识的本质。但要正确认识自我,人们必须正视和了解人格中的阴影面,只有接受阴影,才能达到光明与阴影的统一,接纳自我。

2、贝雅特里斯——阿尼玛的投射

辛克莱住在寄宿学校后,他遇到了醉酒的学生贝克。他开始酗酒,并被认为是“坏”学生,直到他碰巧在公园里遇到一个女孩,主人公将她命名为贝雅特里斯,她燃起了辛克莱心中“对敬畏爱慕的渴望”。主人公尝试把贝雅特里斯画在肖像里,在一开始的画作中,辛克莱将“高贵的意象”赋予贝雅特里斯,之后的画作她表现出“亦男亦女,没有岁月痕迹,意志强烈,却又如梦如幻,僵硬如石,又奔流如注”的特征。她是辛克莱无意识深处对整体性的渴望的投射,是他心灵图像的外在表现,是荣格意义上的阿尼玛原型,即“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原型”。

阿尼玛是荣格(Carl Gustav Jung)进行的心理分析中使用的术语。根据荣格的说法,阿尼玛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形象:“每个男人脑中一直都有女人的形象,不是一个特定女人的形象,而是一个特定整体的形象。”荣格将这种现象描述为女性的原型。“它發生在梦,幻象和幻想中人格化的地方。”在小说中,最初,贝雅特里斯是存在于现实中的,然后逐渐被演变为辛克莱内心世界的画像。一方面,她体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投射,同时也是辛克莱内在表现的一部分。她最初是辛克莱心中“高贵”女性的化身,随后她逐渐拥有越多男性的特征,变为辛克莱内心的投射,出现了德米安的身影。贝雅特里斯是主人公尝试回到光明的象征,同时也赋予着两性和谐的交融点。

3、阿布拉克萨斯——神性与魔性的统一

辛克莱在比贝雅特里斯的帮助下从阴影中醒来,他将梦中的鸟的画作寄给了德米安。然后他从德米安那里得到了一张纸,上面写道:“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生于世,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Abraxas)。”正如辛克莱的老师在小说中所解释的那样,阿布拉克萨斯是“担负着将神与魔鬼结合起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神灵。”德米安给予辛克莱对立又统一的意见:“我们应该敬拜一切并让世界圣洁。因此,除了敬拜上帝之外,我们还必须承认魔鬼。我们将不得不创造一个还包括魔鬼的神。”

解开主人公内心对于阿布拉克萨斯疑惑的是手风琴皮斯托琉斯(Pistorius),他和辛克莱对阿布拉克萨斯有共同的认知:集善与恶,神与魔为一体,和谐的统一了爱的两面(神圣崇拜和本能欲望)。他教会辛克莱听从内心,让他学会尊重和正视自己。光明与黑暗,男性与女性都是两极性的。阿布拉克萨斯代表了神圣与魔鬼的结合,它象征着两极高度融合。它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根据荣格的说法,阿布拉克萨斯是被遗忘的神,与基督教的神不同。基督教的神代表着上帝,而阿布拉克萨斯既在他之上又在魔鬼之上,具有魔鬼与神的共同特征。

4、德米安——接受内心的“该隐”

德米安不仅帮助辛克莱摆脱了克罗默的控制,还通过话语给予辛克莱动机和鼓励,使他追寻自我。德米安讲述了“该隐之印”的故事。“该隐之印”是圣经中的一个象征性的故事。在西方,该隐通常被认为是凶手,“该隐之印”则被当作了“恶”的隐喻。但是根据德米安所说,该隐却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人。该隐的神迹不被认为是罪,而是一种品格。他认为,只有接受自我邪恶的一面,内心才能够完整,真正意义上变得完美。

德米安对于圣经故事中该隐和亚伯的解释让辛克莱意识到黑暗世界并不一定意味着“恶”,或许也是相反的另一种象征。按照荣格的心理学理论,阴影不完全是消极的,能正确面对阴影需要勇气,阴影中隐藏在潜意识中,也是人身上所有最好和最坏东西的发源地。觉察自己的阴影对于辛克莱来说其实是达到心灵整合的又一高度,亦是心理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5、夏娃夫人——母亲原型

夏娃(Eva)夫人是德米安的母亲,她于辛克莱是引诱者,是情人,是上帝同时也是内心的魔鬼。夏娃夫人充满母性,热情,同时也具有诱惑。德米安的母亲的名字夏娃是指圣经中人类的母亲,因此具有尊严,敬畏和尊敬的象征,从而强化了“母亲”的称号。

在荣格心理学中,夏娃夫人代表母亲原型(Mutter Archetyp),是母亲的意象,在她身上包容和结合了一切积极和消极的对立面,象征着女神之最高形式。作品中,夏娃夫人对于辛克莱的帮助,有爱情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指引。她使得辛克莱的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合二为一,使得辛克莱完成寻找和完善自我道路的最后一步。夏娃夫人的爱则让辛克莱在身体和性欲的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内心的认识,最终达到自我的真实的完满和统一。

在引领者的帮助下,辛克莱一步步成长,每个向导在不同的两极融合层面对主人公分别产生影响,最终,他沿着“向内之路”,达到了自我,并且在两极分化的统一下达到了一个统一结合点。小说《德米安》是赫尔曼·黑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完成的代表作品,《德米安》是从思想分裂中寻求治愈年轻一代的方法的作品。文学作品不仅能影响当时的思想浪潮,而且还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一定的启发。两极性从一方面是互相对立的,另一方面又是统一的。无论光明与黑暗,神性亦或魔性,还是存在于潜意识的男性特征或女性特征,人们必须加以包容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受自我并实现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黑塞:《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丁君君,谢莹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卞虹,寻找自我——从心理分析学解读《德米安》,外国文学,2012(2).

[3]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成穷、王作虹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4]Baumann Günther. Hermann Hesses Demian im Lichte der Psychologie C.G. Jung . In: Michels, Volker(Hrsg.). Materialien zu Hermann Hesses Demian. Bd. 2. Frankfurt a. M., 1997.

[5]黃希庭:《人格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6]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成穷、王作虹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黑塞
入睡
入睡
微言大义
车夫总在刹车
及时刹车
真诚
“不要再去”与“再去一次”
“迎合”与“教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