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评分标准制定的思考

2020-06-08徐刚徐武松王方嘉熊启中叶新新柴如山郜红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态环保评分标准大学生

徐刚 徐武松 王方嘉 熊启中 叶新新 柴如山 郜红建

摘要: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营造大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氛围,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保问题的重视,激发大学生投入环保事业的热情,举办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具有重要意义。对安徽省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的意义以及评分标准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育;大学生;生态环保;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130-02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1]。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全球关注的共同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的课题,培养生态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也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安徽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安徽地处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作一条巨龙,安徽则就是巨龙的“颈项”。安徽省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范围的贡献度都比较靠前,其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新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省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结果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而高校是培養高科技人才的阵地,承担着科技创新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高等学校受教育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只有掌握新的环境治理手段和技术,发挥好大学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传播环保思想,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四、举办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大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氛围,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举办大学生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培养未来生态环境类、专业技术类人才和科研储备力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评分细则制定的意义

作为一项全省范围内的本科高校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该项大赛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大的规模性,必须要对比赛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准则,确保比赛过程公平。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和激发参赛选手的积极性,制定详细、合理、公平的评分细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类比赛,评分细则必须突出生态环保特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此外,安徽省内关于地方特色的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较少,且没有关于评分标准体系研究的相关研究。因此,结合安徽省地方特色制定一套完善的评分细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六、评价指标构建考虑因素

安徽省生态环保创新大赛作为一项在全省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为体现比赛的公平与科学性,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同等规模的同类比赛评分标准进行研究,为我们制定安徽省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参考。结合文献调研与总结归纳,安徽省生态环保大赛评分需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评价指标的区分

类似的大赛如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在评分标准中根据学生水平层次不同而分组,每组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3]。此方法给我们的借鉴意义就是根据学生特长区分比赛内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这样同样能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大赛,这也是为什么大赛分为科技创作类和社会实践类比赛的原因之一。

(二)评价指标的实际效益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的是当代人类社会奉行的价值判断理念与决策依据,而这些效益可以统称为实际效益[4]。生态环保创新大赛,以生态环保作为基础前提是要保证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因此,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的现实意义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价值中体现,生态环保大赛的评分标准则理应以实际效益为导向,作为其中重要的评分依据。

(三)评价指标的适用

比赛评价指标较为重视代表性、可采集性和可扩展性这三个方面[5]。指标在选取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反映生态环保活动在各方面总体发展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可采集性指的是评价指标体系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可以用数据监测、计算公式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之后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可扩展性是指随着网络信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环保的内涵、目标和各种可利用的科学技术等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发展中。

(四)评分标准的主观性

资料评审和现场答辩依旧是现在比赛进行评比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评委的主观感受可能影响比赛成绩。由于个人喜欢、参赛人员成果的趣味性和参赛人表达情况都会对比赛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在参赛者实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料评审的公平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五)评分标准的层次性

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的评分标准按学生不同分为三个组进行评比,组别不同评分标准也略有不同。而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也需要吸引大量学生参与。一般而言,高校各年级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可以分年级来进行比赛评比。通过这种层次性分组评比的方式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并集思广益得到更多新思想。

七、结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力量。为提高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举办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意义重大。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针对安徽省举办生态环保大赛的意义、大赛评分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以及评价体系构建进行思考,以期为安徽省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评分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合会“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课题组.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27-45.

[2]吴波.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定位及进位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9(09):26-31+40.

[3]陈红兰,贺小雄,郭璇.浅析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仪器分析技能操作》评分标准[J].江西化工,2010,(04):155-158.

[4]刘杨,常进,易宏,王娟.创新创业比赛制度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云南科技管理,2018,31(02): 10-14.

[5]首届中国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在京启动[J].环境保护,20 17,45(14):58.

Though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coring Criteria for Students'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s in Anhui Province

XU Gang, XU Wu-song, WANG Fang-jia, XIONG Qi-zhong, YE Xin-xin, CHAI Ru-shan, GAO Hong-ji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attention to issues ab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old university students'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hol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s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scoring criteria of these contests.

Key words: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contests; scoring criteria

收稿日期:2019-10-18

基金項目:2018年安徽省环境类专业合作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评分标准研究”(编号:2018jyxm0057);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8aujyxm134)

作者简介:徐刚(1990-),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绿色生产。

猜你喜欢

生态环保评分标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
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