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研究

2020-06-08刘晓玲林永康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

刘晓玲 林永康

摘要:苏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在的文化属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区域文化。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可为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提供科学的理念及方法指导。通过梅州市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实现梅州市中央苏区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苏区文化;大学生;协同创新;传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097-03

苏区文化是指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之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先导的一种新型地域文化,这种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社会、宣传、文艺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最直接的见证。苏区文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宝贵的文化遗产。[1]它在民主革命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也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功能。梅州市在1979年被民政部、财政部确认为中央苏区,2013年,梅州全境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梅州拥有丰富的苏区文化资源,作为梅州唯一一所大学,嘉应学院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梅州市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协同创新理念与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应然逻辑

“协同”在《辞海》里有两种解释,一是同心协力,二是互相配合。[2]传统的协同理念最简单的表达公式就是“1+1>2”,创新则是指创造新的东西,所谓协同创新就是指各独立的创新主体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的行为。苏区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需要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协同政府、家庭及学校的力量,致力于苏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播,充分发挥苏区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协同创新传播理念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

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复杂多变,但同时具有规律性。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要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经历婴幼儿期、少儿期、青少年期及成年期等阶段,其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苏区文化传播教育必须采取协同创新方式,促进各主体、多资源、全过程紧密结合、有效整合、深入融合,集中力量创新方式,解决问题。协同创新是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动力来源和根本要求,通过政府、高校以及家庭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协同创新体”,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更好地推动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增强大学生对苏区文化的认同感。

(二)协同创新与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规律相符

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规律,即苏区文化传播者根据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思想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其转化为大学生思想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协同政府、学校及家庭等主体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主体作用,循序渐进,有效整合,积极探索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且有积极传播成效的传播新途径。

(三)协同创新是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现实需求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文化的多元化不断影响着社会的主流文化,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因此,协同创新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途径是我们亟待了解与掌握的。新时代的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只有依托政府、社会、家庭等资源,整合、协同、互动、配合,搭建各主体间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苏区文化的有效传播教育。

二、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现状

目前,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得到有效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

(一)政府层面

梅州市自2013年被确定为原中央苏区以来,政府高度重视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工作。政府立足原中央苏区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苏区文化内涵,从苏区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切入,加快苏区文化向各产业的转变步伐,使苏区文化资源优势得到了扩展,全力打造了苏区教育、苏区旅游等红色产业,推动了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教育。近几年来,梅州市政府重视苏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但由于梅州市属于三线城市,资金、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步伐,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苏区文化的认知较少,缺乏认同感。

(二)学校层面

目前嘉应学院主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苏区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教育。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思政课中关于苏区文化的教学内容还比较缺乏,只有一门选修课是关于苏区精神的,并且只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大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苏区文化,这也是近几年来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缓慢的原因。

(三)家庭层面

家庭的教育决定了人的一生。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開始从潜意识中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苏区文化的认同感,就要发挥家庭的作用。一些家庭中的老人会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讲革命故事,不断传播革命意识,优秀的革命传统和苏区精神就会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形成,为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孩子长大,处于青春时期,叛逆思想开始形成,部分大学生开始违逆父母的思想,传统的苏区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播教育,出现了断层。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新思潮不断冲击着苏区文化,使苏区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被部分大学生重视,导致大学生对苏区文化认知不足甚至不认同。

三、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

大学生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在过去一直没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创新苏区文化传播教育路径,构建政府、高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并且形成制度。加强梅州市政府对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主导,以高校为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发挥联系、辅助作用,各平台之间优势互补、互相融合,形成政府、高校、家庭之间的合作,发挥“1+1>2”的效应,使梅州市大学生苏區文化传播教育得到有效发展。

(一)贯彻落实协同创新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开创新局面

政府作为协同创新机制的主导力量,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苏区工作的各项重要指示。要抓住机遇,制定政策,科学规划,并对苏区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要保护和完善革命历史。梅州市是广东省唯一全境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物遭受侵蚀,革命事件见证者的相继去世也使革命史实的核实工作愈发艰难。政府要抓紧时间对梅州散落民间的苏区文物进行收集,对革命事件的真实历程要抓紧核实并编撰成书,加强对苏区革命遗址的修缮和保护,使苏区文化的传承更加丰富和完整。

二是要充分利用革命遗址传播苏区文化。梅州市全境属于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有很多。如兴宁县有重要红色革命遗址5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五华县有119处革命史迹等。要重视革命遗址,将其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保护起来,推动苏区旅游,形成以苏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新模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观苏区景点,加强对苏区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通过对苏区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讲好苏区故事,发扬苏区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要建设苏区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将实践的思维融入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中。建设苏区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体验苏区生活。通过切身体验革命老区生活,使大学生从实践中增强对苏区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对大学生参观学习实行门票减免甚至全免,减轻大学生的负担,促进大学生积极前往参观学习。

(二)创新教育模式,高校教育与苏区文化传播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文化洗礼和熏陶的重要路径。高校教育模式对于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出发,创新教育模式,才能让苏区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一是要开设苏区文化专门课程。各高校应联合政府进行思政课改革,开设一门以苏区文化为主题的专门课程。可由专家教授以及一些革命先辈进行撰写、修改,也可是一些关于苏区文化的书籍,如《中央苏区研究丛书》《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堂》等。同时改变传统的一味灌输说教的教育方法,由传统的以“老师、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感。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观看关于苏区文化的电影以及参观苏区景点等,与学生之间进行研究交流,使苏区文化和苏区精神深入大学生心中。

二是要营造校园苏区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和提升鉴别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发挥美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大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健康发展。[4]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苏区文化氛围对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有着重要作用。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高品质的校园苏区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苏区文化氛围,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苏区文化传播教育活动。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将苏区文化活动与校园其他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如开展苏区精神研讨会、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博文写作大赛、唱苏区红色歌曲比赛等,以弘扬苏区精神,传播苏区文化和正能量,从而进一步增强苏区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联系生活,苏区文化融入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类在家庭中繁衍生息。大学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以后,会吸取祖辈、父辈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习惯,用来教育自己的后代,使得家庭传统能够代代相传。[5]苏区文化的传播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并融入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素质教育。家长要多跟孩子讲一些苏区文化的知识,老一辈要将革命故事告诉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接受革命意识和苏区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能够弥补高校教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唐俊琼.江西苏区文化建设的早期实践—东固革命根据地文化教育模式初探[J].党史文苑,2012,(16):31-32.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6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6.

[4]肖庆生.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04):97-99.

[5]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06.

Education of Soviet Area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ake Jiay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Xiao-ling, LIN Yong-kang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Soviet Area is the inherent cultural attribute of the Central Revolutionary Base establ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Land Revolution, and it is a new regional culture guided by Marxis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s an innovative model, can provide scientific idea and method guidance for college education of Soviet Area Culture communication of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Meizhou, school, and family, the dissemination of Soviet Area 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Central Soviet Area of Meizhou will be realized.

Key words: Soviet Area Culture; university student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9-09-06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央苏区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广东苏区高校的实践研究”;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广东地方高校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研究”(编号:2015WQNCX138);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19年规划立项课题“广东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研究”(编号:mz-ybxm2019059);嘉应学院第十二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研究”(编号:JYJG20150223);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2019年招标立项课题“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广东苏区高校的实践研究”(编号:SQJSKT-201906);2019年大创项目阶段成果“当代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刘晓玲(1985-),女(汉族),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林永康(1999-),男(汉族),广东惠州人,嘉应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