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雷锋照片的故事

2020-06-08余玮

党史纵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鞍钢大桥雷锋

余玮

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此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是一座充满故事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它承载了无数建桥人的梦想,见证了新中国造桥史上的辉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2017年10月15日,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图片展上,那些与武汉长江大桥合影的老照片中,一张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照片是何时拍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1958年11月12日傍晚,一列北上的列车刚刚停靠湖南长沙火车站,检票口就涌进了一群青年男女,他们是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在湖南招收的一批新工人。这群新工人在临时编组时,从望城县团山湖农场来的雷锋担任了由易秀珍、杨必华、张月棋等人临时组成的第三小组的组长。

上车不久,在互相介绍中,易秀珍得知:雷锋原名叫雷正兴,鞍钢公司到望城县招收工人时,他征得组织的同意报了名,考试录取后就请县委副书记赵阳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雷锋”,意思是“要到鞍钢去打冲锋”。在旅途中,雷锋热情开朗、助人为乐,给易秀珍留下很好的印象。

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后来接受采访时,易秀珍说,当时鞍钢在湖南招了六七百人,“仅我们公社就来了十二三个,就我一个女孩。真巧,在长沙火车站,我就和雷锋被编排在一个临时小组”。

13日早上8点多,列车到达湖北武昌站。因为要换车,大家将在此逗留几个小时,招工负责人同意這批年轻人去逛逛街,大伙儿高兴极了,一片欢声笑语。

张月棋被她表哥邀去逛街了,易秀珍和杨必华就跟着雷锋去参观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大桥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的长江大桥让雷锋十分兴奋:“下层铁路桥是钢铁造的,上层公路桥也是钢铁造的,这需要多少钢铁呀!”

极目楚天,浩荡的长江、雄伟的大桥,让几个年轻人目眩神迷,赞叹不已。雷锋站在江边望着大桥,眼里闪着激动的光亮。这时,他发现有不少人在桥下留影。于是,雷锋右臂搭着一件编织毛衣,左手拎着一只有着鲜花图案的苇编手提包,微笑着也在这里照了张相片。20世纪60年代,这张照片上苇编提包的鲜花图案曾被人用技术手段抹掉——因为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图才得以展出。

这张在武汉长江大桥边的留影也是雷锋一生的珍藏。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曾回忆说,1960年1月,雷锋应征入伍。他很喜欢照相,经常会拿出照片给战友们看。在众多的照片中,雷锋最爱3张,其中两张是在天安门前拍的,还有一张就是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留影。“雷锋当时告诉我,这就是咱们建国以后修的大桥,底下跑火车,上头跑汽车,多漂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留完影,雷锋一行人走上宽敞的桥面,在人行道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随后到商店闲逛……后来,雷锋经北京到达辽宁鞍山。这一次连续几天的火车之行,是雷锋生命中最远的一次旅程。(题图为1958年,雷锋离开家乡北上途经武汉时在长江大桥附近留影。)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鞍钢大桥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鞍钢故事》创作谈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