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急救信息化建设与实践

2020-06-08杨燕如

医学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院前急救信息化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急救医疗工作实际,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以有线、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为纽带,以急救临床信息系统为支撑和核心,以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为增值辅助,建成集有线/无线通信、计算机辅助受理、动态与静态调度结合、集中综合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的急救网络体系,并通过县域急救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调配县域内急救资源,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关键词:信息平台;院前急救;信息化;急救效率

中圖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09.003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09-0009-04

County First Ai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YANG Yan-ru

(Information Department,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you City,Jiangyou 621701,Sichuan,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practice of emergency medical care, applying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wi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puter network systems as links, with emergency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s the support and core,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atellite positioning The system and th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are value-added aids, built a variety of technical means including wired/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puter-aided acceptance, dynamic and static scheduling, centralized integrated control, etc., to build a modern emergency network system,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level emergency information realize the unified deployment of first-aid resources within the coun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treatment.

Key words:Information platform;Pre-hospital emergency;Informatization;Efficiency of emergency

县域院前急救信息系统是将急救病人的信息采集由院内拓展至院外,对患者体征、波形数据及时观察处理,同时需要掌握急救患者的基本信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上传急救车上的图像、视频等影像,在必要时专家可对急救车上的医师进行远程急救指导,快速确定患者病情,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本文通过对县域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目标、系统架构、系统介绍、应用流程及实践效果进行介绍,旨在通过县域急救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调配县域内急救资源,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1县域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目标

传统急救系统中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彼此孤立,存在信息断链。通过建设标准化县域急救信息平台,可将县域内所在的院前资源和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子系统整合,完成院前、院内联合急救的信息集成,建立县域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相衔接的联合急救模式,使得院前、院内的急救功能上密切配合,形成完整的连接和互助互补。

2系统架构

县域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建设主要以平台为载体,让数据多跑路,参照国家相关规范如:WST 451-2014 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急救医疗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WS/T 292-2008 救护车、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等。建设内容包括:120指挥调度系统、院前急救系统、全院时钟同步系统、救护车利旧改造终端硬件平台等信息集成。平台通过车载路由、急救专线、数据采集、设备集成、流程再造的技术建立县域院前急救中心,实现居民通过移动端一键呼救,快速定位,建立患者信息。急救中心受理事件,快速调派急救资源,下级医院出诊,具有时钟同步,电子病历管理,车载远程会诊,车内信息采集,病历交接,转诊等功能[1]。整体技术架构见图1。

3系统介绍

3.1时钟同步系统   建立院前院内时间同步系统,保证了院前救护车与全院各科室的时钟、医生终端电脑的时间通过卫星、GPS、网络自动同步,使院前院内在救治时间上得到统一。院前时钟工作原理是由CDMA访问基站同步卫星与GPS的时间,院内的工作原理是由GPS时间接收器(母钟)双路获取北斗卫星、GPS的时间,采用最精准的时间提供给母钟服务器,时钟服务器通过域名管理的方式为全院的PC端授时,各科室墙体单面时钟与吊顶的雙面时钟通过六类的网线提供网络同步母钟获取时间,从面实现院前院内时间自动精准同步。时间同步系统的工作见图2。

3.2 120指挥调度系统  通过搭建120专用网络,实现下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管理体系及调用数据的规范机制、统一的协作救治流程、统一的调度指挥机制,实现真实的数据跑路。指挥调度中心系统设置于该县域急救中心,依托三级综合医院,负责该地区的急救出诊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指挥调度,因此在县域协同救治网络信息互联互通上更具优势。

3.3院前急救系统

3.3.1生命体征信息传输系统  集成移动网络、医疗设备,实现车载医疗设备自动采集技术,自动采集具有输出接口及协议的设备数据,包括患者体征参数、生命波形数据进行采集并实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医院急救中心服务网关,并实时传输至院内急救终端。生命体征采集包括: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十二导联心电图等动态生命体征。患者整个生命过程一直处于监控中,为医生开展病情观察及判断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整合院前(包括急救车与120指挥中心)与院内(包括急诊抢救室、ICU、手术室等)两个阶段,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3.3.2急救电子病历系  标准化、结构化电子病历记录急救整个过程中进行的诊疗措施,为下步院前院内交接提供电子化支持。120指挥调度任务将自动同步患者的基本信息,为快速出诊做好支持。通过健康档案调阅可及时查询到患者在区域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了解病史。电子病历实时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病史、诊断与处理、救治结果、交接记录等可在达到院内前或者到院后再进行补充,保证信息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同时与院内的HIS、急诊、EMS完成对接,实现患者信息共享。

3.3.3远程急救与会诊系统  在出诊过程中,如遇突发或患者病情加重,若出诊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判断处理,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或处理不当使病情延误,将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通过改造救护车利用无线网络将患者病情及时上传院内,并组织专家第一时间在院内远程读取监护、心电设备信息,通过视、音频给予急救车内医师远程抢救导,对患者进行预诊,制定最佳抢救方案的同时组织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开启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效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3.3.4 GPS定位与跟踪系统  数字化急救车的车载集成终端具有GPS信号接收模块,车载急救系统提供集成车载GPS设备,采集车辆GPS经度和纬度数据并上传到急救平台,为智慧急救应急指挥提供车辆位置信息,实现就近派车,就近救治,做到县域急救资源的统一指挥调度。通过GPS定位系统可以多方面了解救护车在途的状况,一是通过地图的实时路况可以与车辆及时沟通调整路线,二是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联动,如消防、交通等,掌握实时路况信息后,可以高效的避开拥堵,智能选择救护车往返的最佳路程,并可支持GPS路程查看,提高急救出诊效率。

3.3.5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  县域院前急救平台的建立,将调度与院前急救环节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决策提炼出宝贵的信息资源,可为质控和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3.3.6公告大屏  公告大屏详细的记录了目前出诊急救车的状况:车辆轨迹、车辆信息、患者信息以及送往医院等信息,通过公告大屏,院内医护人员可实时了解所有急救车出诊信息,并及时为即将回院的急救车做好接车准备。

3.3.7应急指挥  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同一时间轴上采集记录的急救过程中的视频,波形,病历等信息的一体化展,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技术传输至院内,院内会诊医护人员通过查询患者调取同时间轴多画面超媒体文件,让专家能够查阅任意时间点患者的急救动态信息,实现远程急救指导。并可根据事件情况定义不同的显示模式,配合一键启动可迅速切换至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遇到突发卫生事件,将模式调制成应急预案,指挥大厅便可以在电视背景墙看到:急救车GPS信息,现场视频信息,患者波形信息,事件大屏公告等。

4应用流程

依托县域急救信息平台,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急救中心一社区医院一基层医院分级诊疗以及县域医疗急救资源的共享和科学调[2]。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应用流程见图3。

4.1患者  患者通过手机关注急救中心公众号,通过“一键呼救”功能,向120急救中心进行呼叫。利用手机自带的定位功能,120急救中心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发病地址,提高救助的准确性。患者家属也可以通过“帮他人呼救”,实现帮朋友、亲戚、他人将患者的事故地点第一时间传回院前急救平台并建立健康档案。

4.2 120急救中心  呼救人呼叫120急救中心后可通过120急救调度平台信息将呼救人信息发送至急救中心,信息服务平台自动获取报警人信息,信息包括:呼救人来电信息、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若通过移动设备“一键呼救”进行呼救,120调度平台可以直接获取相关信息。

4.3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获取到呼救信息后,可按照流程派车到患者发病现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到达发病现场后可使用急救移动客户端记录患者的救治过程信息、病历及用药信息,利用医疗设备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利用摄像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急救中心进行远程会诊。急救中心专家可利用网络直接查看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信息,通过摄像设备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指导。若患者的发病现场距离急救中心较远,急救中心可根据患者发病地址的管辖范围,向所属的下级医院指派急救信息,利用平台与下级医院的急救人员保持通讯,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急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

4.4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下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可通过获取到急救中心指派的调度信息,救护人员得到信息后,可在救护车达到事故现在前进行上门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利用急救平板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生命体征,救护措施,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通过救护车与急救中心进行远程求助及会诊。

5实践效果

在院前接诊阶段,医院可实时获取急救患者或家属发送到120急救中心或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的急救信息,根据用户终端自带的定位系统精准定位,明显缩短急诊的反应时间;在急救调度阶段,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在接到急救信息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急救调度任务分配到下级医院,医护人员可查看呼救患者的相关信息,迅速提供及时的院前急救服务,实现上下联动;平台的建立提升了急诊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节约人力、物力,使急救医疗资源调配高效、管理规范,同时也扩大急救资源的覆盖面;在急诊转运阶段,通过院前急救移动工作站,首先医院可实时获取出车位置、派车信息、时间信息等,极大提升院前急救服务的指挥能力。其次,工作站内可实现急救病历的填写、打印、绿色通道申请、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办公的自动化;此外系统利用4G或5G网络技术实现患者病历信息、生命体征数据以及音视频信息的实时传送,医院在转运途中即可实现远程会诊,实现快干预、准诊断、稳转运,极大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依托县域急救信息平台的建设使院前急救的统筹调度能力和院前急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4]。

6总结

通过县域急救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急救与急诊协同救治作用,整合了医疗资源,可充分、合理利用相关的软硬件资源,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提升了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的协同救治效率,借助急救信息化建设,完善了专科中心相关院前数据的完整性,进一步促进了急救中心与其他医院的诊疗经验交流,实现远程急救指导和共享科研教学资源,拓宽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博.院前急救与医院接诊服务流程信息集成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3(3):237-240.

[2]连扬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院前急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5):24-28.

[3]杜红波,从紫薇,邹小明.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281(4):33-36.

[4]赵永春,金雅丽,张雷,等.数字化院前急救医学系统的组成与应用[J].中国全科醫学,2009(14):60-62.

收稿日期:2020-02-26;修回日期:2020-03-23

编辑/杜帆

作者简介:杨燕如(1973.12-),女,四川江油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院前急救信息化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