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谈郑庄公人物形象变化

2020-06-08赵东明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郑庄公左传史记

摘  要:在《左传》、《史记》以及《东周列国志》中,对于郑庄公的记载或描述呈现“递进”关系。在对郑庄公这一历史人物不同描述中,我们可以逐渐清晰地看到一位生动形象的君主呈现在眼前。在两部史书的基础上,冯梦龙先生笔下的演绎版郑庄公,更富有生活化和立体感。

关键词:《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郑庄公

作者简介:赵东明,女,汉族,硕士,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02

前言:

《左传》中关于郑庄公的记载可以说是褒贬兼顾,或者是都有所体现。而《史记》中所记载的郑庄公,则让我们看到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偏爱,更多的记载都是包涵赞美之意。在《东周列国志》中,冯梦龙先生增添了一些心理和语言描写,将郑庄公这一人物刻画的更为生动而形象,也更加贴近真实的人的形象,以历史为基础而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刻画。

在三部著作中,关于郑庄公的描绘可以说是呈现递进关系,但有共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但郑庄公的总体形象始于《左传》,名于《史记》,圆于《东周列国志》。

一、《左传》中的郑庄公

《左传》中的郑庄公,是在书中登上历史舞台最早的政治家,春秋初期便颇有建树,虽然郑国在当时是小国,但在他的治理和带领下,却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当然,郑庄公这一历史人物也承担着很大争议。

(一)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郑庄公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郑国处于与多国毗邻的必争之地,和周王室、晋国、楚国、宋、陈、蔡等国相邻。这样的地理位置,就需要国家拥有强大的外交实力,而郑庄公的深谋远虑便从外交政策上有所显现。缺乏天然屏障的郑国,在郑庄公强有力的政治手腕下,先后与多国达成结盟,特别是与鲁国的结盟决策,让郑国与鲁国形成了对宋国和卫国的夹击之势,同时,鲁国所附有的侯爵之位,更是让郑庄公看到了与其结盟的政治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郑国得到了地理位置上的、政治上的靠山。《左传》中写到:“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这些文字的描述,都多多少少表明了郑庄公与鲁国交好的信息。这些在外交上的深谋远虑,为郑国这一小国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获得了立足之地,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也说明了郑庄公在处理内政方面的雄才大略。一方面,郑庄公从小不受母亲待见,可以说是在缺少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备受冷落和偏见,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属于“寤生”。难道仅仅是因为母亲生自己时是难产,才让自己受此不公待遇么?作為现代人,换位思考,郑庄公的内心也一定充满了恨意和不解,但是,母爱的缺失并未影响郑庄公心智的成长,敏锐的洞察力和机警的反应力让他知道母亲和弟弟定有反叛之心。作为兄长、作为儿子,作为国君,多重身份的叠加让郑庄公在考虑问题上只能从大局出发。所以,在同意了母亲给弟弟请封地的那一刻开始,郑庄公便从心理上和行动上有所准备。

(二)野心勃勃、阴险奸诈郑庄公

作为优秀一国之君,从来都是毁誉参半,在富有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的气质同时,一定不会缺乏野心勃勃和阴险狡诈的一面。后者所承载的是为国家的发展而必须拥有的政治手段。郑庄公作为一代明君,绝不仅仅满足于偏安于郑国固有土地,他的野心便是带领郑国完成领土扩张、经济腾飞。对外扩张上,郑庄公曾以周王室之名号召各国讨伐宋国,宋国是当时的中原大国,原本杀掉公子冯可以向宋国示好,但野心勃勃的郑庄公却想号召各国一同讨伐宋国,从而解决掉他在称霸路上的最大阻碍。而且帮助公子冯回国,便会得到公子冯的大力支持,从而对郑国言听计从,最终实现中原霸业指日可待。

为了实现对宋国的讨伐胜利,郑庄公做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而这些都足以看出郑庄公的野心,一方面,郑庄公与齐国、鲁国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从而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对宋国的合围之势;另一方面,郑庄公以周朝卿士的身份假借王命,以宋国藐视周朝,久未朝贡为由,号召各国共同讨伐,做到出师有名;最后,郑庄公还派遣奸细到宋国进行舆论散播,宣传宋殇公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而公子冯爱民如子,一定会成为好的君王,后来,宋国果然出现“华督弑君之乱”,拥立了公子冯为国君。这一系列的军事策略或者说是政治策略,都可以看出郑庄公这一人物所富有的阴险狡诈和野心勃勃的一面。

因此,《左传》中我们能初步看出郑庄公的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但其作为国君的雄才大略有目共睹,不容置疑。他的形象更多的也是体现在政治上,而个人情感和生活上,著作中并未更多的涉及,给我们呈现的是历史中的郑庄公。

二、《史记》中的郑庄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郑庄公的描写,则能充分看出他个人对这一人物的喜好和偏爱。《史记·郑世家》是郑庄公出现的主要篇幅,此外在《齐太公世家》、《宋微子世家》等等文章中都有所提及。在以《左传》为史料的基础上,司马迁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首先,关于“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事件中,究竟谁是战争的发起者,将决定了郑庄公的人物形象。《左传》中写道:“命子封帅车百乘以伐京”,谁的命令?当然是郑庄公的命令,郑庄公先发制人,发动战争。而《史记》中载明:“段果袭郑”,共叔段果然袭击郑国,反叛郑国,共叔段是战争的发起者,郑庄公只是不得已而自卫或者平乱。相比较而言,司马迁本人并未照搬《左传》,而是根据史料,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样的描写则为郑庄公增添了人性光辉。当母亲和弟弟真的做了反叛行为后,郑庄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君王无上的权威,以其数年积累的胸围才略,平定了这次叛乱。作为兄长,他不会希望看到手足相残,作为儿子,他更不想说出那句:“不到黄泉 不复相见”的誓言。一切的一切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古代的宗庙礼法上,郑庄公是顺礼而为,共叔段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违背礼法之人,罪有应得。

此外,“掘地见母”的行为描写,更是为郑庄公成功树立了孝子的形象。而两部著作中,对于郑庄公母子关系的描写也有细微变化,《左传》有言:“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史记》则言:“夫人弗爱”,两种不同的表述说明了在司马迁看来,郑庄公的母子关系并没有那么的不可释怀,二人的矛盾关系得到了缓解,从而对郑庄公的孝子形象的树立做了铺垫。因此,在《史记》中,郑庄公的人物形象得到了进一步丰满,除了国君形象之外,又增添了伦理人情,还原了一个更为贴近真实的郑庄公形象。

三、《东周列国志》中的郑庄公

在以《左传》、《史记》为史料的基础上,冯梦龙先生对其中关于郑庄公的记载进行了更为生动的演绎描写。可以说是对郑庄公的描写更为细化,更为贴近现实,让人读之,能够真切的融入到其中,了解一个更为“接地气”的一代明君。

古白话的描写中,增添了更多的细节,文中有言:“吾不得已而杀弟,何忍又离其母?诚天伦之罪人矣。”这是对郑庄公的语言表述,能够让我们更为清晰的了解和明白郑庄公在“克段于鄢”后的心理动态,人物形象立时更为丰满,动人心弦。更多的语言描写本文不再赘述,可能是由于体裁的关系,《东周列国志》在呈现郑庄公人物形象上,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也有手段的一个千古明君,宋庄公虽有千年历史的阻隔,但似乎却近在眼前。

结语:

总之,历史人物的形象演变除了会掺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外,还会受到个人观点的左右。但无论如何,人性善恶之外,不能抹杀的是郑庄公的雄才大略。他的整体形象已经被历史证明和定格了,即政治上是一代明君、才干上是文武双全。

参考文献:

[1]从《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看郑庄公人物形象的流变[J].郭倩.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06.05.

[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2011版.

[3]《东周列国志》.冯梦龙.中华书局.2009版.

猜你喜欢

郑庄公左传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我谈郑庄公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从《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看郑庄公人物形象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