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别墅,一段历史
2020-06-08吴限
吴限
在辽西走廊上的兴城,有一眼名气蛮大的温泉,唐代建成的井里,温泉水如趵突泉般,至今已翻滚了1300多年。但让这眼温泉更出名的则是一座穿越了90多年历史烟尘的建筑——“张作霖别墅”。
2016年5月初,在张学良诞辰115周年前夕,美籍华人、著名开放式软件研发专家、东北大学特聘教授、张学良与赵一荻的长孙张居信先生来到位于兴城的沈阳铁路疗养院参观“张作霖别墅”。他在别墅院里寄寓着张学良与赵一荻小姐一世情缘的两棵龙爪槐下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张作霖别墅”
这栋名为“张作霖别墅”的建筑,位于兴城古城东南两公里处的沈阳铁路疗养院北院内核心地段,是一处融东洋格局和西欧风韵为一体的小型建筑群。别墅以兴城唐代古温泉井为中心,设有门厅、前厅和后厅三进套院。虽然别墅的规模不大,但建筑工艺精湛、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别致。
1926年8月,时任北宁铁路管理局局长的高纪毅为了安排来兴城休养汤浴的张作霖,拟将辽时汤泉寺西迁数百米,在温泉泉眼处专为张作霖修建一座集休养与汤浴为一体的旅馆。
1927年,经张作霖当政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代理部务常荫槐批准并派专员监工,在兴城修建“铁路浴舍旅馆”,由京奉铁路筹划、北宁铁路局具体承办。北宁铁路局接到任务后,于1927年10月开工,首先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高级别墅式浴馆。由于张作霖是当时北洋军政府的首脑,又是统治东北三省的“东北王”,所以人们便把这座高级别墅式浴馆称为“张作霖别墅”。
然而,张作霖因一直忙于战事,无暇来兴城洗温泉,从未在别墅里享受过,只是在1926年4月带着张学良来过兴城,得知北宁铁路局长高纪毅想为他们建温泉旅馆的想法后十分高兴,当即奖赏高纪毅2000块大洋。1927年10月,在别墅破土动工的那天,张作霖派五姨太寿夫人到兴城西海边的南海卧牛寺送匾额,特地代表张作霖来到别墅的施工现场,在工地上转了一圈。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从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送回官邸后即逝世。
两棵槐树
“张作霖别墅”建成后闲置了一年多时间,终于迎来了新主人。1929年秋天,为了筹划葫芦岛港的建设,张学良来到兴城,和赵一荻住进了这栋别墅。此时的赵一荻以秘书的身份陪伴在张学良身边。两年前,他们二人在天津相识,并一见钟情。
据赵杰先生《留住张学良》一书中透露,他曾在1986年盛暑时进京采访当年张学良的副官陈大章。陈大章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9年3月,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给赵一荻打长途电话,问她能否到奉天来旅游。赵一荻说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几天后,她电话回复:“业已征得父母同意,准备应邀前往。”于是,张学良就派副官陈大章赶至天津迎接。上火车前,赵家人曾赶到火车站送行。第二天,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即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赵家的这一举动,让当时的陈大章和张学良大惑不解。见面后,陈大章听见张学良问赵一荻:“你父亲既然同意你来此,为什么又登报声明?这弄得多么不合适。”面对张学良的嗔怪,赵小姐一言未发。其中之谜,直到今天在所有当事人都已作古的时候仍未解开。
陪同张居信参观“张作霖别墅”的几位专家学者议论起此事,一致认为:这件让张学良嗔怪的事情,其实是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先生绝妙的策划。当年曾提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的赵庆华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清醒地洞悉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交往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古往今来,有多少“始乱终弃”的故事摆在那里。谣言止于公开,此声明发出,一切后路均已堵死,张、赵之间必然会有一个善始善终。然而策划最终成功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对方是一个极富责任感的人。其实,赵庆华早就对张学良心中有数了。他在发出声明之后,又声言“自身惭愧”,旋即辞去交通次长的职务,从此不再为官,退隐而居。所以,今天研究张学良的专家们不得不感叹:“赵庆华此举,真是有其高明构想之处。”
住进“张作霖别墅”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为表达对父亲张作霖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为了纪念两人的真挚爱情,特意在别墅正门前的两侧,相隔十来米栽下了两株适应性强、寿命长久的龙爪槐。
岁月流转,张学良和赵一荻相濡以沫,直至终老。如今,两棵龙爪槐枝叶相连、根系交织、不分彼此,许多来此参观的游人都对这两棵见证张学良与赵一荻传奇爱情的龙爪槐连连赞叹、啧啧称奇。
孙辈在故乡聚首
90多年前,张学良与郭松龄(字茂宸)这两位“谊同骨肉”的爱国将领,因震惊中外的“郭松龄反奉”事件背道而驰,最终郭松龄事败被杀,张学良也抱憾终生,痛惜失去一生中最可倚重之人。
世事沧桑,往事已矣。
从兴城回到沈阳的张居信先生完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参加了在沈阳明湖春饭店举行的“张学良与郭松龄之孙见面会”,见到了郭松龄的长孙郭泰来。两人拥抱在一起时都热泪盈眶,那一刻,他们想起了祖父,想起了祖父那一辈的英雄壮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郭松龄因反奉被杀,对张学良来说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6个月后的1926年6月1日,他在给饶汉祥的书信中曾这样评价郭松龄:“弟与茂宸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年冬,举事鲁莽,自取灭亡,半生汗血劳动,捐于一旦。此事前不能察觉预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悼痛曷极!”
对郭松龄反奉,张学良感到痛心,但认为郭松龄具有令人倾倒的人格魅力和进步思想。张学良曾说:“郭茂宸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若由我处理,应让其出国深造,以后再为东北地方之用。”直到西安事变时,他每遇不顺就会说:“如郭茂宸在,就不会这么困难了。”他在后来的幽禁岁月中仍时时难忘郭松龄。九一八事变50周年之际,张学良在台北探视曾为郭松龄幕僚的齐士英,两人回忆起郭松龄,都认为:“若是郭松龄反奉成功,中国历史将改写,可能就没有九一八事变。”他甚至说:“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而郭家后人也一直惦记着海峡那边的张学良将军,郭松龄的儿子郭鸿志在20世纪90年代得知张学良恢复人身自由后,就对儿子郭泰来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看望张将军,他和我们郭家有缘。”并且准备了一块铜镜要送给张学良。儿子问为什么要送铜镜,郭鸿志說:“镜可鉴人,张将军做人光明磊落,令人佩服。”
这面铜镜,不仅体现出张学良的磊落人格,也映现出郭松龄将军的英雄壮举,还有张、郭两家子孙不忘祖辈遗志和拳拳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