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敏感因子的高职外语生态课堂教学调查

2020-06-08赵杭飞

文教资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赵杭飞

摘    要: 面对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本文基于生态课堂的敏感因子对浙江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研究,收集并分析了397份问卷。调查表明,在基于三敏感因子,即学生发展、优质活动与活化知识的生态课堂实践基础上实施的教学,包括师生协作共进和相互适应,融入多元教学方法、学习策略、课堂思政元素及信息技术等,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辨力、协作力等均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新思维,促进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高职外语    生态课堂    教学策略    敏感因子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1]。作为必修公共基础课,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基础[2]。生态课堂(ecology of classroom)首次出现在《教育社会学》[3](1-467),即指“实现师生持续发展,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建立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课堂形态”[4](141-142)。生态理论认为,有些关键要素在生态发展中决定了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即敏感因子[5]。因此,面对当前生態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脱节,本研究围绕这些因子,即学生发展、优质活动和活化知识,以促进课堂教学生态主体平衡[6][7](59-81),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根据三敏感因子尝试回答以下问题:高职生在生态课堂实践后对英语的认知变化如何?哪些策略可以促进生态课堂构建?该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采用“问卷星”编制并发布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和“生态课堂实践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研究者通过后台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为2018级大一新生,采取自愿填写并提交的原则,有效问卷总数为397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使其对英语学习认知发生的变化情况、对生态课堂实践的认可情况较为了解。因此,调查结果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高职生基于敏感因子的生态课堂实践下英语学习状况的变化。

(一)英语学习的情感变化

生态课堂实践后,绝大多数同学开始喜欢英语,“非常喜欢”的数量明显上升(图1)。

(二)英语语言水平提升的认可认知

就“我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这一问题,80.64%的同学同意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有所提升。

(三)英语学习的成效认知

针对“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觉得英语得到提高的部分”,比例较高的为听力和口语。

(四)英语学习的最大困难处认知

入学前,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语法(80.09%),其次为口语(58.29%)、听力(57.35%)、写作(56.4%)等。一学期后,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图4)占比最大的为单词(30%),其次为语法(18%)、口语(16%)等。

三、讨论

本研究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目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在基于三敏感因子的生态课堂实践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敏感因子

该因子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关联能力挖掘和培养[8](54-59)。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兴趣爱好的话题唤醒或激活相关知识,在师生互动中进一步挖掘与英语学科相关的知识,深化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及反思,及时调整教学。

1.师生协作共进

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风格有机结合能促进语言学习[9](25-32)。因此,教师在自我学习的同时,当和学生一同求知共进。例如以信息互通的形式,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做专题报告或演讲,学生参与课堂中的双向交际任务,一方或双方为实现目标须分享信息,解决问题。教师除了指导语言的应用外,从该环节了解到学生的兴趣面、关注点及搜索信息的方式等,如学生偏爱使用网易云播放英文歌曲,用bilibili网站搜视频资料,同时学生从教师的搜索偏爱,如必应网站中学习到新的技能。此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搜索筛选以完成话题任务,有助于培养其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生在云平台上提交的视频网址或者文本材料可反哺教师的课堂资源。

2.师生相互适应

在语言教学课堂里,互相适应性(co-adaptation)包括同化(assimilation)和适应性 (accommodation)调节这两种适应学习环境的方式[10](200-211),分别指学习者用现有的知识解释新信息及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理解新信息。蓝墨云平台中,多数同学喜欢“头脑风暴”(60.22%),教师在课堂导入时结合学生兴趣、身边发生的事件等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英语表达。教师通过对其点评,在语言传授中邀请学生现场阐述,增加口语锻炼机会。课后教师通过学生在平台上的英文课堂反馈留言重新认知,搭建情感桥梁。生态课堂教学实践后,非常喜欢英语的占比从8%提升到了33.33%(图1),其中80.64%认同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有所提升(图2),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在听力、口语和阅读上有所提高(图3)。

(二)以优质活动为敏感因子

该因子旨在促进学生在生态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性,在体验中建构新知识、培养相关能力[6]。

1.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师根据学习金字塔的模型,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与学习者相适应的方法,从而激发其最佳学习效能,并运用现代手段强化“做中学”,关注学生真正所学及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11](59-61)。如借助慕课、微课等多媒体资源深化和拓展课内外知识,通过讨论、辩论、编剧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协作,运用所学语言展示成果及参与评价,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运用[12](72-77)。

2.学习策略的融入

学习行为的研究表明,尽管学生存在自我、个性等特点,但从游戏和手机中可发现其肯专研、懂协作等优点,因此教师根据该优点传授学习策略,训练其创新思维、动手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未来可持续发展必备的素质能力[11]。笔者从学生的课堂反馈中了解到,他们对考级辅导的意愿较强,希望讲解更多语法和知识点。大学课堂旨在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学生通常因自认为口语较差不敢开口,在精听和泛听等基础训练较少的情况下对听力易产生较重的抗拒心理。又因语法和词汇的欠缺,写作能力难以提高,单词记忆不得法导致词汇积累不足,长此以往,英语整体水平必受影响。因此,通过设计英语游戏活动如记忆挑战、词汇比拼等,培养学生归类、运用思维导图等学习认知策略,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合作游戏中培养团结协作力。

(三)以活化知识为敏感因子

该因子旨在帮助学生发掘知识的生命特性,让知识在与知识、学生及生活的关系之间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整合新旧知识,培养迁移运用的能力[6]。

1.课堂思政的融入

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的融入,有助于全方位育人,培育学生的德才,提高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即文化自信。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载体,借助融入思政元素的语言材料在混合式教学和多元化课程体验活动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从而落实三全育人。如运用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外语表达立场,在培养思辨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讲述国内外大师故事,使其在语言学习中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

(2)信息技术的融入

信息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为生态课堂提供了更多师生间学习和互动机会[13](317-323)。因此,教师平台的头脑风暴,激发所学语言知识,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运用Kahoot、quizlet等实时反馈的网络平台,在充满音乐和答题音效的游戏氛围中实现师生间的趣味互动;运用弹幕、希沃白板等小程序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针对学生对课堂英语缺乏学习动力等教学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本文基于生态课堂的敏感因子开展了高职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面对高职人才培育的新要求,可圍绕学生发展、优质活动和活化知识等敏感因子,融合和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及学习策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式学习,努力打造拥有两性一度的“金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 536534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9-02-13/2020-02-2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Waller, W..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M].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1965:(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2).

[4]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12).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6]Richards, J.&T.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ed.)[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7]Kumaravadivelu, B.. TESOL methods: Changing Tracks, Challenging Trends[J]. TESOL Quarterly, 2006(40).

[8]齐放,张军.“后教学法”时代视阈下对我国外语教学策略与技巧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2017,38(05).

[9]刘贵华,张伟.生态课堂的实践框架与创新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

[10]Larsen-Freeman, D.. Research Methodology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92).

[11]王飞凤.跨文化视角下高职公共外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1).

[12]高山,隆茜,吴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图书馆学刊,2015,37(07).

[13]Kumaravadivelu, B.. Afterword: Rethinking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Local Initiatives in Language Teaching[C]. In Ben Said, S. & L. J. Zhang (eds.). Language Teachers and Teach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Initiatives[C].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基金项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7年院级教改课题(2018YB49)。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