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打造高校思政“金课”
2020-06-08雷青松
雷青松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应当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为了打破一些高校以往思政课堂学生学习被动局面,激发高校思政教师提升教学实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显得很必要。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坚持“内容为王”,以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坚持考核多元化,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思政理论课的特殊重要性,为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政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据此,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必须淘汰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以“线上线下”混合打造思政“金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思政“金課”的内涵界定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度的“金课”。而后,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中更是以文件的形式规定,要严格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则用“两性一度”的标准界定“金课”,他认为“金课”应该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的对立面是“水课”,“水课”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教师教学敷衍应付、学生学习不认真、考核容易通过的课。高校思政课必须使“水课”销声匿迹,使“金课”蔚然成风。根据教育部定格的“金课”标准,结合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高校思政“金课”的内涵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把握:
(一)高校思政“金课”在品位上应有“高阶性”。
高校思政“金课”在高阶性上应该做到三个立足:一是在知识目标上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二是在能力目标上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是在素质目标上要立足于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实信仰,引导他们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思政课唯有在对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上实现以上三个目标,才能打造成为具有高阶性的“金课”。
(二)高校思政“金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有“创新性”。
创新性是高校思政“金课”的基本标准。在高校课堂,没有创新性的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不会有说服力,就会失去感染力。高校思政“金课”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有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内容为王”是高校思政课基本的教学定律和创新之本。打造高校思政“金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本。在此基础上,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困惑上,选择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讲明白、讲透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理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有教学方法的创新。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应该将现代信息科技与高校思政教学融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既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又通过线上平台学习内容高容量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获得感。
(三)高校思政“金课”在难易程度上应有“挑战度”。
要求思政课要有“挑战度”,也就是使思政课有一定难度,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过关。从教师方面来讲,必须制定思政“金课”的评价标准,鞭策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备课,潜心研究教学,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让思政课和现代信息科技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学生方面来讲,要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要将平时学习的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考核和能力素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思政课程考核的难度。
二、线上线下混合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必要性
(一)打破一些高校以往思政课堂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教师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突出,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即便学生获得了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也没有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未能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以往思政课程考核缺乏挑战度,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背一背教材重点、记一记笔记内容,轻轻松松就可以过关,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失去兴趣,平时课堂也是被动应付,甚至缺勤、早退、打瞌睡。要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必须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将传授知识和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同时增加思政课程的考核难度,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注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激发高校思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高校对教师考核的传统思维是“重科研轻教学”,往往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上将教师的科研业绩放到优先位置,对思政教师的考核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传统考核思维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把大量经历放到科研项目申报、论文写作上,加上高校传统思政课对学生的考核形式单一、过关容易,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导致思政“水课”较多,教学实效性不强。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校思政“金课”,旨在改变高校思政教师轻教学、重科研的不良倾向,真正使高校思政课回归到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初心上。
三、“线上线下”混合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教学改革路径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打造“金课”的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促进现代信息科技优势与传统思政课堂教育教学优势的有机融合,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紧密衔接。
高校思政课要想真正扭转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不想学习的局面,必须改进思政教师单向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和乐于思考。基于此,在教学中,必须着眼于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教学改革,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紧密衔接。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大学生思想认知的实际出发,围绕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内容整合好,线上教学要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讲明白、讲透彻、讲细致;线下教学要突出理论难点、热点问题的研讨,注重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从而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共进的合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目标上,要将线上教学的知识灌输和价值观引导与线下教学的理论问题研讨、难点问题答疑、实践成果展示等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体系向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转化,使高校思政课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理论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金课”。
(二)坚持“内容为王”,以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为导向设置思政教学内容。
“金课”之所以“金”,在于教学内容既要具备课程的符合度,又要具有现实适用性。要打造高校思政“金课”,首先必须坚持“教学内容为王”。一方面,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把握好“符合度”,始终紧抓思政课程的内涵,真正使思政课在高校所有课程中成为“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坚持以国家统一规划的高校思政教材为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深刻、讲透彻、讲细致,在此基础上开阔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同时要坚决避免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心所欲地偏离统一教材、偏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适用性”,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为导向,围绕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线上互动和线下研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远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深化对理论学习的认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坚持考核多元化,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
要打造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形式,实行多元化考核形式。一是平时线上考核,利用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资源,事先规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间、次数及在线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讨论、发帖、回帖等与教师互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形成思政课线上考核成绩;二是平时线下课堂考核,主要对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讨论和发言的参与情况等进行考核评分,形成思政课线下课堂成绩;三是平时实践课考核,主要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及实践成果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形成思政实践课考核成绩。
四是期末考试,增加试题难度,侧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采用线上手机考试,网络自动阅卷得出分数,主观题(简答题、材料题、论述题)采用线下试卷考试,二者综合形成期末考试成绩。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价,实现线上线下、过程性和结果性的有机统一,既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又增加大学生通过思政课考核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
(四)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思政课教学改革不能够偏离这一目标。实现这一使命目标,必须将现代信息科技和思政课传统教学有机融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当然,在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地因校制宜,因材因生施教,不能够千篇一律。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要坚持因地因校制宜,从各地各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现实条件出发,根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着力探索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线上线下教学比例、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教学管理等。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要坚持因材因生施教,要从大学生思想状况、生活实际、专业特点等个性情况出发,注重将线上线下教学手段与不同学校層次、不同年级班别、不同专业情况学生的个性成长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考虑[2](120-125),创新思政课教改思路,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http://www.81.cn/jmywyl/2019-03/18/content_9453041.htm.
[2]李军刚.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理论导刊,2019(1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融媒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A33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