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范院校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
2020-06-08唐海燕
唐海燕
摘 要: 师范类院校是以培养师资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校产出对象的“师范性、榜样性”决定了校本文化建设在价值引领方面要具有德育、美育价值。本文以作者单位校本文化建设工作为例,探究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学科意义、学科定位、基本原则、学科路径,提出师范类院校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学科路径“四化”的观点。
关键词: 校本文化 演艺品牌 学科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并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①。《指导意见》提出“明确学科建设内涵”“拓展学科育人功能”“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要求和任务,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明确了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高校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学科路径,是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大实践,对高校美育发挥立德树人作用,践行协同育人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师范院校是以培养师资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校产出对象的“师范性、榜样性”决定了校本文化建设在价值引领方面要具有强烈的德育、美育价值,具有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作者工作单位——长沙师范学院的校本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就演艺品牌建设的学科路径进行探索,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学科意义
1.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立足校本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是落实《指导意见》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
《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等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长沙师范学院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立足老一辈革命家及教育家徐特立、优秀校友田汉等校本文化建设和湖湘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挖掘校本文化资源中的思政素材,协同教育、专业、通识等课程,构建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体的育人体系,突出师范高校特色优势,完善切合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师风过硬的中小学师资,是落实《指导意见》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
2.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是高校美育与中华传统文脉教育的连接点,为学科育人目标提供路径支持
2002年9月1日,原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曾说: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大学就是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的。并提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②。文化育人工程成为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文化育人的关键又是学校学科文化建设和校本文化力的形成。《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实施高校体育固本工程和美育提升工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审美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学校的美育教育要善于合理利用校本美育资源、区域文化资源,建设校本文化品牌的任务。这些国家文件都对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做好校园文化演艺品牌建设工作,对于培养长沙师范学院良好的校风,优化教师教育育人环境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并具有导向、辐射的功能。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将学校省级特色应用学科“音乐舞蹈学”的学科建设,美术学、音乐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双一流专业建设与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把学校美育与湖湘红色文化等中华传统文脉教育相结合、融入,为学校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学科育人目标提供路径支持。
3.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推动文化兴校、文化强省,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推进湖南“文化强省”建设进程,必须建设文化品牌。建设湖湘文化品牌,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湖南声音,扩大湖南影响,是湖南近五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奋斗目标③。高校是培养社会知识、文化、技术精英的主要场地,一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湖南高校历史积淀深、湖湘文化底蕴厚,是湖湘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资源库。长沙师范学院是师范教育的百年名校,徐特立教育救国思想、优秀校友奉献社会的情怀等校本文化积淀丰厚,为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文化资源,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学科平台优势,在打造校本文化演艺品牌、传承湖湘人文精神、传播湖南美好声音、建设美丽新湖南方面砥砺前行,积累经验,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湖南社会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参考。
二、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学科定位
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首先要分析自身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确定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主线、主题,从而确定一个体现本学校文化特色的主要演艺品牌。整体定位后,再规划演艺品牌的表现形式和提升文化形象路径,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流学科”文化传播的知名度、名譽度的目的。
师范类院校能否建成一流学科,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培养、凝聚一流人才,也取决于能否加强具有师范特色的一流学科文化的培育。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是人文艺术学科锻炼、培养和汇聚一流人才、培育学科文化的主要手段,也是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学科育人作用的主要途径。长沙师范学院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学科定位是以湖南省“双一流”特色应用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为主,综合文学、戏剧、美术等相关专业优势,以共享湖南省内职业歌舞团体优秀人才弥补演艺品牌打造过程中的短板,综合性地打造校本演艺品牌。
三、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
要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必须坚持紧扣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脉搏,依托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定位,传承、发扬、体现民族精神和校本情怀,以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原则。长沙师范学院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形式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的时代需求;素材要深入挖掘湖湘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从传统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特立精神、田汉文化等校本文化内容,发挥湖湘地域特色。同时,要树立长期建设理念,以美育学科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为品牌建设的长期效应。
四、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学科路径
校本文化演艺品牌是高校顺利开展学科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这项育人工程需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特色,通过文化社团管理、校本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作品设计、校本文化工作运行机制等路径,完善校本文化品牌建设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才能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社团管理“课程化”。
艺术社团是大学生接受学科文化教育、进行立美与审美体验的重要平台,是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建设的基本载体。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多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日常运行自由散漫,主要依靠社团学生负责人的自觉开展一些零星、低效的活动。校本文化演艺活动的品牌化建设需要演艺形式规范、活动常规、有一定水准,因此,艺术社团的日常训练必须有时间、精力、场地、管理上的保障。学校教务部门或艺术中心将艺术社团的日常运行纳入“课程化”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面向全校统筹艺术社团常规训练活动,将艺术社团的日常训练和其他艺术类课程接轨,把社团实训的内容、任务、目标、保障及考核标准等,以课程化的模式形成规范的课程大纲,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通过“课程化”管理固定艺术社团的排练时间、场地和指导老师,正常计算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艺术社团学员学分,既规范了管理,学员和指导教师的工作价值得到了相应体现,艺术社团学员的艺术素养和演艺技能的提高又得到了保障。
(二)活动组织“主题化”。
各高校均有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代表本校特色的校本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切忌“散兵游勇”、东拼西凑、漫无目的,缺乏中心主题。常规的、主题线条集中的并有一定持续性的校本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探寻文化演艺品牌新亮点的基础,是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得以建设成型的有力保障。
校本文化建设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融入,挖掘本校、本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增强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史、校友中代表性的故事、思想作为活动主题,每年从不同的方面开展活动,常年坚持,形成系列,才能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如长沙师范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创办人——徐特立的教育思想,设立徐特立研究会,创办特立学刊,常年开展校本文化活动,已经形成校训“厚德博学特立笃行”、诗朗诵《特立颂》、校歌演绎《特立·笃行》、歌曲《师酬志》、舞蹈《特立·1927》、以“特立杯”冠名的学生活动等一系列传承、传播、弘扬特立精神的校本文化展现形式,逐步形成“特立文化”育人品牌,其中包括演艺品牌。
校本文化活动的主题确定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主题的风格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突出艺术活动的经典和高雅,防止艺术活动的低俗、庸俗和媚俗倾向;二是主题的内涵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汇,能引导大学生理解、包容、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三是主题活动的表现载体富有美感,能引导大学生领悟载体所表现的审美理想。
(三)作品设计“专业化”。
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由同一主题的系列演艺作品共同组成,演艺品牌建设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要使这一系列演艺作品能够成为“品牌”,作品的成效必须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较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作品设计必须具有“专业化”。
作品设计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由专业化的队伍用专业化的艺术形式表现专业化的内容。学校的演艺师资一般都以“讲台”为主、“舞台”为辅,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建设需要以学校师资为主,整合各方人力资源,协同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团结稳定的高素质演艺创作、表演队伍。如学校在建设民族歌剧《先生》的过程中,对教育家徐特立的题材用何种艺术形式表现,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研讨,考虑到徐特立艺术形象的革命性、教育性和艺术情节的宏大,考虑到表演队伍的相对稳定和表演优势,最终选择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剧本创作的团队以学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和文学功底较好的声乐教师为主,一边学习歌剧剧本的创作样式和方法,一边练习创作,辅以不定期地聘请省内国家一级编剧现场指导,进行剧本修改,用学习剧本创作、规范剧本创作的办法达到锻炼本校创作队伍,提高创作水平的效果。整体上发挥本校优势专业、人力资源,以“我”为主,辅以聘请演艺行业的职业导演、编剧、灯光设计等专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专业化”协同设计演艺作品,建设校本文化演艺品牌。
(四)运行机制“良性化”。
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创建与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套运行良好的机制进行保障。首先,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对当前校本文化工作进行分析评估。校本文化品牌作为高校区别性标识,就是要挖掘“个性”、突出“个性”、宣扬“个性”、保持“个性”。学校办学定位直接影响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各高校只有理清发展思路、明晰辦学定位、做好顶层设计,才能避免和减少校园文化活动低水平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诞生。其次,成立有专门的机构,如艺术中心或研创工作室,实际负责对校本文化演艺品牌的创建、培育、推广、研究、实践。最后,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比赛等活动,校本人文艺术课程的开设、动漫产品制作、宣传片拍摄、音乐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及电视、网络传播、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全方位、立体化推广、宣传校本文化演艺品牌,让校本文化演艺品牌与社会知名文化品牌进行对话和竞争,强化校本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校本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并具备重要的育人功能。作为培养学校师资的师范院校,通过校本文化社团管理、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作品设计、文化工作运行机制等学科路径的“四化”,丰富课程育人内容与体系,拓展育人方法和手段,促进校本文化积淀、传承和创新,对校本文化演艺品牌在增强师范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