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
2020-06-08倪勤丰
摘 要: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其编制体现了编写者的教育理念,其使用体现了院校的教学定位。对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教师要厘清教材的工具化内涵和职业化特点,将目标定位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将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职场需求契合,在体例上可不必统一,但务必凸显职业特色,注重实训,以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教材编写 大学语文 职业汉语能力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其编制与使用体现了学校的教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目前,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有了不少改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专业定位模糊、编写模式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教材内容职业特色不明显,等等。基于上述事实,有必要厘清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思路,以便编制出更能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服務于学生就业的教材。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内涵界定
课程内涵理解的模糊势必造成教材目标定位、内容、体例与编写特色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做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内涵的界定工作。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言。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的解释有两种,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语文又是一个由文字符号及其运用规则所构成的表达形式的系统。因此,语文的基础是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起点与核心是“语言”。语言是在人类社会交流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工具性无疑是语文的根本属性。在学科分类上,显然属于应用学科。因此,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常讲的语文实质是文学语文,强调的是人文属性,目的是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层次高。它是与中学语文和中职语文前后承接的更高层次的语文课,大学语文侧重方法和语文规律性的教授。二是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教育重在“教学做”一体化,语文教材需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学生层次特点,面向就业,重心应落在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突出的是职业需求的工具性,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存与发展中需要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后才是审美与文化。
对大学语文内涵理解的分歧,影响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甚至导致编写教材产生一些非高职语文现象。比如,不少教材编写者持文学教学观,全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内容,混淆了语文教学的对象和范围。一些按爱岗敬业、家国天下、为人处世、亲情爱情等类似主题编写的教材,运用一套“公共话语”表达“公共意识”,把语文教材编得像思想品德课本。一些名为与专业结合的教材,如管理语文、医用语文,这本无可厚非,但从管理语文中读《红楼梦》,单单读出王熙凤的管理能力,忽视了言语教育,有曲意求合之嫌,与语文教育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二、明确高职语文的目标定位: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的定位影响到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目标如果定位在“工具性”的层面上,教材编写者在编选时就会偏向于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选文更多的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要逐步改变边缘化的状况,应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和人文素养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国家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急需大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背景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这明确告诉我们,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课程要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基础科目的大学语文理应分担这份责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2.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充实到基层,这要求他们在学校里就要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怎样写各种应用文书、如何提取并处理语言信息,等等。况且就业竞争愈烈,学生多一份技能就多一些机会,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实用性,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汉语能力。如要明确我们的教材是为哪些专业学生编写的,怎样编才算是为专业服务的,等等。还有一个实际情况是学生语文底子薄,来校的目的不是学习高层次文学,而是强化语言表达交流生存能力。因此,我们编写教材要有针对性,把教材还原为未来职场所需要的基本经验,将传授知识为主的静态编排结构转化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动态编排结构,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求提高学生职业汉语水平。
3.社会的需求。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高素质劳动者必备的八种核心技能,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交流表达能力”,理由是语言能力小到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大到影响机构的有效运转。交流表达能力是职业汉语能力的核心部分,具体包括在阅读和倾听中对语言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能力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改革语文教材,变文学语文为职业语文,形成以职业语文教材为引导,全方位地把大学语文学习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机融合,把听、说、读、写、思五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以提高职业汉语素养。
三、明确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选择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水平与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内容,是教材编写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本教材《职业汉语实训》立足于大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重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经过多轮实践教学证明适用性强和教学效果好。内容设置如下:
1.口语篇。由介绍与复述、演讲、主持、交谈、面试和讨论共六部分组成,介绍侧重职业类,复述含职业活动中的转述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的复述,演讲侧重岗位竞争和即席发言的快速构思,交谈侧重职场环境中的倾听、说服、网络交流等内容,面试侧重结构化面试,讨论侧重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指向各类社会招考。
2.写作篇。由事务文书、行政公文和专用文书三部分组成,选用的标准是实用、够用,求职文书含个人简历、推荐信与求职信等;行政公文侧重通用性;专用文书将重点讲述策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引进社会招考的申论测试内容训练学生概况归纳综合提炼能力,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篇。由阅读的基本方法和阅读能力训练两部分构成,这部分的阅读侧重字词句、信息的提取等,有别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而是结合职场、公务员考试、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涉及的阅读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训练。
4.逻辑篇。由思维与言语、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在听说读写中的具体运用三部分构成,属于“思”的范围,即培养学生语言逻辑思维能力部分。前两部分要求简明扼要,不陷入逻辑学,解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等。第三部分是实例训练内容,即厘清语言中的逻辑问题,选用材料来源于公务员考试、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和职场运用。
5.欣赏篇。分诗歌欣赏、散文欣赏小说欣赏和戏剧欣赏四部分,是体现语文人文性的重要内容。本篇每部分都由方法和选文构成的原因有二:一是高职院校语文课时有限,学生要快速学会“渔”的方法,解决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选文只是一个例子。二是与本书实践性主旨一致。此外,在涉及具体选文方面,应突出经典性、职业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比如戏剧方面选用汤显祖《牡丹亭》,就突出了经典和抚州地域特点;散文方面《大医精诚》《华佗传》《教授的戒指》《红处方》等文学作品,就体现了医学院校的职业特色。
四、明確灵活的体例
教材的体例设计往往体现编者对教学目标实现路径的思考,并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性参考。在高职院校传统语文教材编写中,基本采取章节式体例,以静态的叙述模式为主,实践性较弱。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加上职业院校职业化的特点,往往要求教材注重“操作性”,适应“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等等。
高职院校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应适应这种变化,打破了整本书要么是专题的要么是章节式的惯例,以职业汉语能力训练为主线,根据具体内容,采用综合式的体例,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以《职业汉语实训》为例,该教材总体上是专题式的,即分为口语、写作、阅读、逻辑和欣赏五个专题,明白主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职业汉语能力。在各专题内,又采用章节式编写体例,不过,章节之间并非完全系统化,而是职场实用部分内容编辑。在章节内部,编写体例也不是固定一致,有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的,也有情景模拟式的,等等。不管体例如何,编写的特点是一致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实践,减少记忆性知识,注重能力的提高。实际上,由于各章节内容不一致,很难用一种体例编写到底,我们不必为了体系的统一而选择一种体例,只要能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就可选用。此外,运用教材的教师还会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作出相应处理,因此,在编写教材时,编写者应留出一定的阐释空间。
五、突出高职语文的职业性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应明确职业性特点。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有的校本教材为了区别于传统大学语文,体现职业性的特点,往往换上新的教材名称。教材名称的拟定反映出编者对课程性质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对教学对象的能力需求与现状的了解等。以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本教材《职业汉语实训》为例,我们可以观其名而思其质,该教材区别于一般大学语文教材的关键词是“职业”与“实训”,努力以学生今后求职和就业可能接触的职业活动中的运用语言为切入点,密切联系社会招考要求和职场需求,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能力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应是围绕专业设置相应课程,如旅游院校的英语教材可以围绕专业所需内容编写成《旅游英语》,医学院校的语文教材也可围绕专业编成《医学语文》,实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既为专业服务又培养职业汉语文能力的目标。
此外,教材编写者在编写之初,就应明确这是一本以高职高专哪一类专业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教材,要调研学生现有汉语能力水平和课时少等实际情况,力求使教材的篇幅更“薄”一些,即使是必需的语言知识,内容亦应有所选择,以“够用为度”,不必强调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知识体系的完整,而是选择与职场密切联系的内容,力求小范围精确切入,增添职业汉语能力的训练内容,删减知识性记忆性的内容,突出语言技能“实训”的职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倪勤丰.基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2.
[2]蹇瑞桥,倪勤丰,等.职业汉语实训[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彭新竹.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新思路——与专业相结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5]黄东斌.提高大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6]舒立辉.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建设[J].社科纵横,2010(10).
[7]王春华.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应用性[J].教育与职业,2009(3).
[8]项璇.基于课程建设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思考[J].语文建设,2016(1).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校本教材编制研究与应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JG-1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