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2020-06-08张莹任艳娜王梦伟
张莹 任艳娜 王梦伟
摘要:目的:检验大学生自我控制在自我分化和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1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回归分析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自我控制在对自我分化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低自我分化大学生易出现手机成瘾倾向,自我控制有利于降低手机成瘾倾向。
关键词:自我分化;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129-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CNNIC,2018)。大学生是拥有和热衷使用手机的主要人群,具有手机成瘾潜在的可能。已有心理学研究主要对手机成瘾的成因、机制、现状等方面开展了有价值的研究。在发生机制上,研究者探讨最多的是手机成瘾与认知[1]、人格[2]、情绪特征[3]、其他行为问题[4]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水平与成瘾水平高度相关。Belk等(1988)指出大学生经常把手机作为他们自我的一部分[5];自我未分化的人的生活受控于周围人(母亲、父亲、重要他人)的反应,不会平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容易变得情绪化。张亚利等认为大学生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者与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关系[6],而抑郁和焦虑均是一种过度情绪反应。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7],自我控制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将在大学生自我分化与手机成瘾倾向相关的基础上[8],探讨自我控制在自我分化和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在贵州省贵阳市区某省属高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取样,共发放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余51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5%。其中男生175名,女生338名。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6—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51(SD=1.36)岁。
(二)测量工具
1.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 SCS)。采用由谭树华、郭永玉等人根据美国研究者Tangney 在2004年發表的自我控制量表。该量表共有19个项目,5个维度,包括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节制娱乐。该量表评分采用Likert五点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对应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差。本研究中自我控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MPATS)。熊捷、周宗奎等人2012年编制的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包括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四个维度,共16个项目。评分采用Likert五点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对应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的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3.自我分化量表(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 DSI)。采用Skowron & Friedlander在1998年编制的自我分化量表,包含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与人融合四个维度,共43个项目。评分采用Likert六点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对应为1—6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绪反应平和、情感断绝程度小、与他人融合少,自我立场坚定,自我分化水平越高。本研究对英文问卷进行中文翻译并回译,确定施测问卷题目。本研究的自我分化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
(三)统计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自我分化、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倾向的作用机制。
二、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 Harman 单因素检验方法将问卷的所有项目放在一起做未经旋转的主成分分析,共析出16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其中第1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2.67%,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自我控制在自我分化及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效应
为了检验自我控制在自我分化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逐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在自我分化及手机成瘾倾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见表1。
为了探索自我控制在自我分化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做三步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中,控制了性别和生源地的影响,即将上述变量转换成虚拟变量进入方程。自我分化的四个维度得分作为第二层预测变量,自我控制的五个维度得分作为第三层预测变量,建立层级回归方程,考察自我控制各维度在自我分化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第二层中,自我位置、情绪反应对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情感断绝对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第三层中,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工作对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当自我控制各维度进入方程后,整个方程的解释力从33.7%提高到51.4%,增加了17.7%。而自我分化中的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对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在对自我分化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见表2)。
三、讨论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分化水平、自我控制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在对自我分化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Skowron等人编制的自我分化问卷基于家庭治疗理论大师Bowen的理论,自我分化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代表了一个人的内心和人际层面不同水平。大学阶段本该是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段,但是受家庭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不甚乐观,如情绪反应性强、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恐惧亲密体验、疏离他人,过于依赖、情感黏合。情感断绝对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中人际敏感、隔离、防卫过度的人对手机的社交属性同样有警惕,同样不希望通过网络与人产生联结。
自我分化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个体对亲密体验有恐惧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疏离他人(情感断绝),易产生低自我控制;个体对重要他人依赖、情感高度融合(与他人融合),易产生低自我控制,这与贾广珍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低自我控制的人做事情更容易冲动冒险,没有计划性,即使清楚有些事情是不该做的,但是不能抵制诱惑,有即刻满足自身的心理倾向,在面对手机的时候,不能抵制手机带来的一系列诱惑。因此,对于低自我控制的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引起他们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负面反应,导致情绪的波动和心境的变化。
(二)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自我分化、自我控制均会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而且自我分化通过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自我分化来自家庭治疗,自我控制理论来自人格倾向性研究。培养大学生乃至青少年理性使用手机将成为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寻家庭环境、人格特质变量对手机成瘾倾向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干预依据。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成瘾倾向,在手机成瘾行为的心理引导方面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参考文献:
[1]林悦,刘勤学,邓寒,等.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心智游移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3):273-283.
[2]张斌,袁孟琪,黎志华,等.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成瘾的关系:情绪体验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25(06):1098-1100.
[3]Gao T, Li J, Zhang H, et al.The influence of alexithymia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The role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8,225.
[4]卞樱芳,周俊,王栋,等.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学习厌倦的相关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1):103-106.
[5]Belk RW.Possessions and the Extended Self[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8,2(1):139-168.
[6]劉岳衡,龙江, Jo?l Billieux,等.大学生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状况及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4):270-275.
[7]李雅鑫,金玲,张淑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9):775-778.
[8]张莹,任艳娜,王梦伟.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调查及心理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0):231-23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trol in self-differentiation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Methods: 513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measured by using scale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Result: Self-control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elf-differentiation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Conclusion: Low self-differentiated college students are prone to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self-control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mobile phone addiction.
Key words: self-differentiation; self-control; mobile phone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