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

2020-06-08张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陕西人文体系

张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实践教学起源于生产劳动,是一种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地古老的教学形式。过去,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手口相传、模拟示范来传承技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熊彼特创新创业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发达国家对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逐渐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各自形成了具有本国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国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日趋走向成熟。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1]。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内的九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2]。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3]。此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研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关的研究成果快速增长,研究质量不断提升。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创新即创造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是淘汰落后东西,创造先进东西的过程[4]。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创业者通过资源整合创造更大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创新和创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创业过程中离不开产品、工艺、市场、渠道和制度的创新,而创新脱离了创业这一大环境,也将难以体现其价值性。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结合,以创新为基础,以创业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实践教学是师生基于学习性与社会性的教学互动所推行的与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相互关联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称[5]。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彼此呼应,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知识的真理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平台。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实现,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的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都要依靠大量的创新创业实践才能得到锤炼和固化,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也只有经过创新创业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理解并接受,进而发挥其价值。创新创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将创新创业思维体系、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体系有效融合,在思想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在知识上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视野,在能力上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和手段。因此,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解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课题组挑选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一批院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本科二批院校)、西京学院和西安欧亚学院(民办高校)六所高校为样本,开展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活动,对六所高校的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和外语五大学科门类的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随机不记名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其一,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大,但实际参与率低。调查发现,受访的学生不论是来自本科一批院校、二批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均对创新创业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说明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创新创业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和认可,是公认的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际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和活动的比率却非常低,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其二,不同层次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差异。本科一批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本科二批院校与民办高校,说明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层次高校间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往往其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越强。此外,民办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略高于本科二批院校,这与民办院校长期注重技能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关系。

其三,不同学科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差异明显。在选取的五个学科类别中,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略高于文学类、外语类和艺术类专业学生。这与学科专业自身特点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社会经济敏感度与参与度相对较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及模式也相对较多。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在陕西高校不同的人文社科类专业间存在一定差异,创新创业教育受专业自身特征影响较大。

问题代码:A对创新创业感兴趣;B关注过创新创业类培训或项目活动;C参加过创新创业类培训或项目活动;D对学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感到满意。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进展,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对创新创业类培训或项目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然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培训和项目的比例却明显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且不同层次高校间,不同专业领域间创新创业教育差异化明显。说明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从创新创业培训、到创新创业实践、再到创新创业扶持的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表1 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调查表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模型构建

教学体系是由组成教学活动各基本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保障和教学评价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同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各基本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整体,该系统结合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以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由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途径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四个子系统组成,通过科学的谋划、系统的设计、规范的管理、有序的推进,解决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问题,全面提高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见图1)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校内基础培训和校外拓展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内基础培训由创业基本素养培训、市场准入规则培训、专业技能模拟实训和双创项目模拟经营四部分内容组成,主要教学途径包括校内专题讲座、交流论坛、项目设计竞赛、咨询指导和实训课程等;校外拓展实践由双创项目成果孵化、双创项目建设运营、双创项目示范联动三部分内容组成,主要教学途径为开展校企合作,包括企业参观调研、企业导师结对帮扶、顶岗实习、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途径体系相互衔接、协调统一,构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校内学习与校外拓展相互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1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途径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集教学管理、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平台搭建、后勤服务等功能与一体,主要由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各教学部门保障运行。其中,各教学部门负责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双创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为校内基础培训提供保障;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负责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信息咨询平台建设、金融补助平台建设、创业导师团队建设、项目活动规划管理,并提供场所设备环境支持,主要为校外拓展实践提供保障。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教学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充分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有效保障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途径体系的有效运转。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反馈的关键,是上一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终点,也是下一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起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校内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主要针对校内基础培训和校外拓展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评,发现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第二部分为校外评价,包括行业企业评价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社会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价,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向进行宏观掌控。

创新创业目标体系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定位两部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含基本素质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人才培养要求定位包括知识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技能要求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途径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中心,紧紧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本目标和要求,动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保障和教学评价,全方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建议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解决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问题,有助于人文社科专业高等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有效衔接。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及运转,离不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坚强支持,更有赖于高校、政府、企业的协调、支持与配合。

其一,加大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建设投入力度。与理工类专业相比,人文社科领域专业的实验实训项目建设投入明显薄弱。人文社科领域教学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专业技能实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知识输出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等问题。加大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力度,增加实验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能有效提高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利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消化和吸收。

其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团队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对人文社科类专业任课教师的实践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在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开拓社会视野的同时,帮助教师正确理解企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的将创新创业理念及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邀请校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度,遴选优秀企业导师进行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其三,积极搭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平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应立足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应积极搭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将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教育方法等运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熟练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教育方法,从而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形势。

其四,建立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双向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育人管理机制。在加强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立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校企合作育人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加强校企间“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技术和人才需求方,以高校为技术和人才供给方,通过深入而广泛的教育、科研和生产合作,帮助高校掌握企业发展需求,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陕西人文体系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