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06-08石微微李会芳姚玉兰马晋利殷艳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关节

石微微,李会芳,姚玉兰,马晋利,殷艳茹

(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台医院,山西 晋城)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骨性、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逐渐升高,一旦患病,将伴随着关节肿痛、发热、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关节残疾,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限制了患者的行走能力、生活能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不一,有研究表明[2],给予患者术后科学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18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其术后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于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 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观察组中,男性20 例,女性33 例,年龄55~80 岁,平均(68.21±4.21)岁,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34 例,年龄56~82 岁,平均(69.10±4.36)岁。

纳入标准:①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关节炎的患者。②于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③无认知、语言障碍或精神病史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意见书的。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②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术后护理,根据医嘱完成体征监测,了解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物质供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此外,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简单介绍疾病知识、术后注意事项,保持病房区域安静、整洁等基本护理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2 d 内,对患者的股四头肌与踝关节功能进行早期训练,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基于此,观察组患者行术后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①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放置患者时动作轻柔,防止对患肢造成伤害,严格控制病房环境,室温保持在25 ℃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3]。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渗血情况进行密切观测,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②由于术中关节腔内会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肾上腺素、帕瑞昔布、地塞米松、氨甲环酸等药物,因此术后需将引流管暂夹闭4 h,后给予开放并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防止关节腔出现积血、积液等情况,根据患者情况,于术后24 h 左右取出引流管,并将留取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③术后需将患肢抬高,并每隔2 h 使用冰袋冷敷膝关节,每次冰敷30 min,可有效防止或减轻切口出血以及关节肿胀,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较为剧烈,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正确使用镇痛泵或静脉滴注帕瑞昔布、丙帕他莫等药物进行止痛,此外,术后3 h 使用氯化钠100 mL+ 氨甲环酸1 g,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术后对患者使用足底静脉泵进行气压治疗,应用依诺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行皮下注射,以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患者术后可能因手术和疼痛以及担心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安慰,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恢复病例,激励患者。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术后锻炼计划,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在术日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双下肢感觉恢复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与踝关节的伸展运动,防止出现静脉血栓。拍DR 片后根据患者假体安装情况,确认假体无问题后,指导患者逐渐开始进行站立、行走以及负重的训练,直至患者完全负重,期间控制和管理好患者的饮食,保证饮食健康,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蛋白质与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尽量清淡,避免油腻与辛辣。

1.3 观察标准

记录并对比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差4 个等级:患者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为优;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明显为良;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有所恢复为可;疼痛、肿胀症状依旧无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受限无恢复为差。计算两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并进行比较[4]。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情况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5]。ROM 分数越高,膝关节恢复越好,护理效果越好,VAS 分数越低,疼痛越轻,护理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膝关节恢复情况对比[n(%)]

2.2 ROM、VAS 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两项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ROM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ROM、VAS 评分对比

表2 ROM、VAS 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ROM 评分 V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3 82.11±5.69 103.21±8.69 7.15±2.36 2.36±0.54对照组 53 81.96±5.87 91.21±8.47 7.09±2.41 4.32±0.69 t 0.134 7.199 0.130 16.285 P 0.894 0.000 0.897 0.000

3 讨论

近年来,关节炎患者的数量骤增,根据相关统计报道[6],我国50 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0% 的骨关节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一般伴有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有时可累及关节周围肌肉,严重时可导致运动障碍,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与正常生活,近些年,对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手段较多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膝关节置换术是近代医学发展的新产物,可有效减轻患者晚期膝关节疼痛,治疗周期较短,安全性较高,手术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7],全膝关节置换术配合科学的护理工作,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于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6 例患者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更好,优良率更高(P<0.05),此外护理前两组患者ROM、VAS 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ROM 评分高于对照,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果证明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的功能,降低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