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2020-06-08刘翠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监护病房重症

刘翠侠

(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由于现今的病情两极分化严重,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立起到了降低院内感染率的作用,并且成效显著。重症监护病房,多为病情严重复杂,风险较高的患者,因此病房内部的管理系统务必更加完善,医护人员与患者要同为一心,众志成城,以最轻松、饱满的态度面对疾病。在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究治疗方案的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的资历与技术,以及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1]。目前重症监护病房最首要的问题是降低病菌感染率,收集院内各科室有关感染的危险事例并分析处理,拟定全面的护理体系,增强预防手段是至关重要的[2]。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360 例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其中,男性201 例,女性159 例,年龄20~86 岁,平均(40.23±10.66)岁,将以上患者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高效优质高危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在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没有较大差异,患者家属双方都知情,我院展开调查探究,调查结果具有统计性,本次探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收集所有抽查患者的资料,包括身体素质、住院病史。并整合进行分析,标注个别发生院内感染患者,院内高级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等一般信息统一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高效优质高危护理措施。

1.3 诊断标准

以2003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医护人员的诊断标准,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记录作为判断依据[3]。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医护人员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高危监护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几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对照组较低,结果显著,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2.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经过院内探究调查,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总结出我院114 例感染因素较多:如老龄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病情较弱,还有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n, %)

3 讨论

以上探究报告显示,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严重复杂,更容易遭受病毒感染,因此ICU 病房的设立主要用于预防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的感染[4]。

3.1 医院感染

3.1.1 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

经过探究调查,本院院内感染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大,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5]。

3.1.2 环境与消毒

若病房内空气污浊,粉尘严重,空气质量差则会增大院内感染的可能。医护人员要为病房及时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在清洁地面时注意使用消毒液,避免细菌发生集群,室内温度维持在清爽舒适的范围,减少患者使用呼吸机和雾化的次数。

3.1.3 手卫生

所有医务工作者都要注意手部的卫生问题,为方便可每一位护理人员随身携带小瓶洗手液或者喷雾瓶,避免在完成各项工作时手成为细菌传播介质。加强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条例。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病房管理

①患者长期治疗的病房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最佳室温保持在20~24 ℃,最佳湿度保持在55%~65%,病房内要保持定期通风,通风的周期为每天2~3 次,②医护人员进出病房要佩戴口罩。③每个病床须要配备听诊器,病人房间需要进行定期消毒,每天进行1 次。每天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④每天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每天消毒2~3 次,每周进行1 次空中细菌提取培养,并做出记录,定期消毒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几率。

3.2.2 体位护理

部分患者长期卧床行动不能自主,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进行运动护理、翻身按摩等,每天为患者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对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维持患者呼吸通畅,高效正确地使用呼吸机。

3.2.3 加强侵入性操作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吸痰过程中戴一次性手套,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动作迅速、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气管黏膜的损伤;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应该稳妥固定,以免导管移动擦伤气管黏膜[6]。

3.2.4 增强对重症病人进行呼吸系统上的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完善除痰护理,对患者的呕吐物以及呼吸道痰液进行集中处理防止患者因此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加强对误吸情况的监管,降低患者患肺炎的概率,将患者头部高抬或坐卧位;机械通气可以降低患者消化系统压力;加速患者对食物的消化,防止产生呕吐物从而被吸入肺中,从而使患者产生肺炎[7]。

3.2.5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及无菌导尿术

极力降低导尿管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与使用时间,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护理人员定期记录患者尿量与尿液颜色,尿液存储袋应挂在距床10 m 处,防止尿液导出不净,劝说患者多加摄入水分。医疗器械等使用后统一处理并放入指定容器,一次性用品使用完后应立即处理防止发生传染。

3.2.6 特殊患者需进行隔离保护

如果遇到传染性强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在患者床头挂设提示性标语;如果无法实现单独隔离治疗,需要对患者用品与衣物病房进行定期消毒护理,减少传染机会。如果产生感染医护人员需要尽早发现并且进行控制,加紧治疗。在医护人员与家属进行看望治疗时需要佩戴好消毒口罩等用具。

3.2.7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进行正常药物治疗的同时在医嘱的前提下也可使用抗生素,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预案,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品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防止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情节严重者,马上安排急救[8]。

4 小结

通过我院的分组探究,观察组患者年龄较大,导尿管体内存留时间长、深静脉置管、呼吸系统插管、机械通气过长、住院时间长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等因素的威胁下,最终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生活质量上升,家属满意度增高,因此该护理预防措施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监护病房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