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产业地方标准现状统计分析

2020-06-08金欢淳管乐亓桂梅卢亚萍房经贵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3期
关键词:鲜食葡萄标准化

金欢淳,管乐,亓桂梅,卢亚萍,房经贵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果树品种改良与种苗繁育工程中心,江苏南京 210095;2.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3.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关键字:葡萄产业;地方标准;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指导和规范农业种植、加工、经营和销售活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3]。多年来,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以农产品安全为重点,以农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力度。随着农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制定逐渐覆盖了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检验检测等领域,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地方标准配套,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4]。

葡萄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与其他果树相比,葡萄具有童期短、丰产性好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另外其对环境、土壤和水分条件适应能力强,在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均有栽培。此外,葡萄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和类黄酮等,果实广泛用于鲜食、酿酒和制干等[5-6]。近年来,我国葡萄资源评价利用与育种、葡萄栽培与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控、鲜食葡萄贮运保鲜、葡萄酒酿造以及葡萄园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均有重大进展[7]。

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气候特征,葡萄产业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和品种结构差异[8-10],地方标准主要针对某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栽培技术、苗木标准、农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方式等方面进行设立[11]。旨在将地区特色的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固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并将其广泛推广与应用,保障优质、安全葡萄产品的供给,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2]。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葡萄标准化生产应用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国家标准信息公告平台”(http://std.samr.gov.cn/)中所收录的298份现行葡萄产业相关的地方标准(截止至2020年2月),分析介绍现行葡萄产业相关的地方标准的特点。

1 葡萄产业标准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葡萄产业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共计328项,其中国家标准30项、地方标准298项、行业标准71项,另外还有大量的企业标准。30项国家标准可分为方法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4类,分别有16、7、6、1项。71项行业标准中43项为出入境检疫行业制定,其中32项为出口葡萄酒中成分测定的方法标准,另外11项为葡萄中病虫害检疫相关的标准;12项轻工行业标准中葡萄酒和葡萄罐头相关标准各占10项和2项;8项农业行业标准中除“葡萄苗木”标准(NY 469-2001)外,其他7项均与鲜食葡萄相关。此外,国内贸易行业现行5项标准,包装、供销合作、认证认可行业各有1项标准。

由此可见,我国葡萄产业现行标准主要以地方标准为主,包括葡萄标准育苗、栽培技术、建园规划、病虫害防治、地理标志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内容涵盖葡萄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基本满足葡萄栽培与加工等方面的需求。

2 葡萄产业地方标准的统计分析

1990—2020年期间我国各个平台累计发布葡萄产业地方标准348项,其中50项随着产业的发展被新发布的标准所代替进而废止。本文根据我国现行的298项现行地方标准进行分析。

2.1 不同省份地方标准发布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规模葡萄种植。由表1可知,26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葡萄产业相关的地方标准,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数量最多,累计发布了54项地方标准,现行标准46项,占全国现行地方标准总数的15.4%,同时新疆的葡萄产量与栽培面积均为全国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后来者居上,现行标准已达35项,位列全国第二。江苏省发布了32项地方标准,位列第三。第四至第十位依次是甘肃、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安徽和河南,前十中仅有江苏和安徽为南方省份。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和重庆未发布相关的地方标准。此外,辽宁、陕西、云南和浙江4个省份的葡萄栽培面积均在全国前列,但相关地方标准数量却较少,分别位列第13、19、22、25位。

2.2 不同年份地方标准发布分析

湖北省标准局于1990年发布《巨峰葡萄优质丰产综合生产技术规范》,此为我国发布的第一项葡萄产业相关的地方标准,但该标准目前已废止。2009年,湖北省发布《无公害食品巨峰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食品巨峰系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代替此标准。从不同年份的地方标准数量来看,1990—2000年我国葡萄产业相关的地方标准发布数量较少,累计6项;自1990年发布第一项地方标准,时隔8年,第二项地方标准出现在1998年。由图1可见,2000—2019年期间,相关标准发布数量显著增加,第二个十年迅速增加,与2000—2010年相比增加了46.7%,新发布地方标准达201项。

表1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葡萄相关标准数量统计bTable 1 Statistics of grape related standards in 31 provinces,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b

2.3 不同类型的地方标准分析

农业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为了细致分析葡萄产业地方标准所涉及的领域,本文将各省份现行的298项农业标准按照功能分为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管理标准和地理标志8个类别,具体见图2。其中,方法标准发布的数量最多,有201项,占所有标准的67.4%;其次是产品标准、地理标志和种子、种苗标准,分别有32、31、20项。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管理标准则相对较少,分别为6、6、7、5项。

将方法标准进一步分为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建园规划、病虫害防治技术、基因组学、气象观测、采后加工与贮藏技术、物质测定8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图3可知,在201项方法标准中,栽培技术类的标准最多有106项,占方法标准的52.7%;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采后加工与贮藏技术相关的标准数量分别为39、32、15项。此外,建园规划、气象观测、物质测定和基因组学相关标准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3、3、2、1项。

鲜食与酿酒是葡萄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在我国约有80%的葡萄用于鲜食,而用于酿酒的不足15%。在298项现行的标准中,共有24个省份发布了鲜食葡萄相关的标准,共110项。其中,江苏省发布数量较多,32项标准中24项标准与鲜食葡萄产业相关,但无酿酒标准。新疆共发布17项鲜食葡萄标准,其次是河北和河南省分别发布7项和6项。发布酿酒产业标准的省份共有16个,累计数量为71项。宁夏和新疆发布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宁夏所发布的35项标准中,酿酒葡萄产业相关的有19项,鲜食葡葡萄相关仅2项。新疆共发布14项酿酒葡萄产业相关的标准。南方省份仅四川和云南发布了葡萄产业相关标准,分别为4项和1项。

图1 不同年份发布葡萄产业相关地方标准的累计数量Figure 1 Cumulative number of local standards related to the grape industry published in different years

图2 现行地方标准中8种类型的标准数量Figure 2 Number of eight kinds of standards of in current local standards

2.4 不同地区地方标准特点分析

不同省份地理气候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葡萄产业发展侧重点不同,相关地方标准呈现不同的特征。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的第一大省[13],栽培历史悠久,同时新疆所制定的地方标准数也最多。并且,新疆发布的葡萄产业相关地方标准发展较为全面,涉及产品标准、地理标志和种子、种苗标准、栽培技术、采后加工与贮藏技术、设施农业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新疆所发布的地方标准极具品种特色,例如与‘无核白’和‘木纳格’葡萄相关的标准分别有8项和7项。宁夏是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业重要产区,主要针对酿酒葡萄的栽培和加工。宁夏葡萄酒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产业扩张速度惊人,加之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适合栽培酿酒葡萄和出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14],且在2008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GB/T 19504-2008)。近年来,宁夏全区酿酒葡萄栽培面积达3.8万 hm2,年产葡萄酒近10万 t。宁夏现行的35项标准中,33项与葡萄酒酿造相关,占现行标准的91.4%,这些标准涉及栽培技术、采后加工与贮藏技术等葡萄酒酿造产业链环节。江苏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并不属于我国最适合栽培葡萄的地区,但是我国鲜食葡萄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15]。为了避免降水多导致的果实易感病、品质降低等问题,江苏地区葡萄栽培广泛使用避雨栽培。从江苏省发布的32项葡萄产业现行的标准来看,84%与高效栽培有关,自2001年以来,制定了27项。由此可见,当前江苏省葡萄产业发展主要以避雨、促早等设施高效栽培技术为基础,同时推广应用多个鲜食葡萄品种。

图3 方法标准中的8种类型标准数量Figure 3 Number of eight kinds of standards of in methodological standards

2.5 起草地方标准单位和起草人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单位参与起草地方标准的情况,我们将现行298项地方标准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进行查询,其中254项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经过统计发现共有305家单位参与地方标准的起草,其中新疆农业科学院参与起草的地方标准最多为14项,宁夏农林科学院与宁夏大学分列2、3位,分别起草13项和12项。根据起草单位的性质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层农艺推广单位参与起草地方标准的数量最多,有128家;各级农科院机构有71家,但参与起草的标准数量最多;葡萄生产相关的企业有61家参与标准起草;各地大专院校和协会分别由18家和17家参与起草,仅有10家基层合作社参与标准起草(图4)。参与起草地方标准最多的是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的陆爱华和陈宗元,两人均负责起草了10项葡萄产业相关的地方标准。作为第一完成人参与起草地方标准最多的是张家港市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卫东和新疆农业科学院的杨文菊,二人均负责起草6项地方标准。

3 葡萄产业地方标准的特点

3.1 各地发布标准体现地区配套产业发展现状

图4 不同类型性质机构参与地方标准起草Figure 4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drafting of local standards

地方标准的发布是为了将成熟的技术流程标准化,便于在地区内进行推广,因此大部分省份在制定地方标准时均结合了省内栽培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例如宁夏作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自治区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发展葡萄酒产业,同时政府也发布大量酿酒葡萄栽培、加工等相关的技术标准。江苏省重点发展鲜食葡萄产业,且葡萄规模种植户的比例快速增加,这有利于葡萄标准化生产在省内大规模的推广,同时省内葡萄鲜食品种结构丰富,往往一个葡萄园中拥有众多品种,大大扩展了葡萄的销售期,为此江苏省发布多项相关标准。

3.2 栽培技术类标准数量较多

多省份发布了的标准多以方法标准为主,而方法标准中栽培技术类标准占最大比例,其中江苏省所发布的栽培技术最多,共有20项。这可能与目前我国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将高效的葡萄栽培技术在各地标准化推广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完善,采后贮藏技术、果品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也将逐步标准化,形成并发布相应的技术标准以便于推广与应用。

3.3 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在农业标准化的推动下,我国各省份葡萄产区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为进一步打响区域品牌,提高葡萄产品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共有13个省份累计发布21项地理标志相关的地方标准。此外,国家标准中也发布了7项地理标志标准。28项地理标志中新疆最多有4项,其次为河北、山东和贵州各3项,且2007—2019年每年均有地理标志发布。由此可见,随着葡萄产业地理标志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推动区域不同类型葡萄生产者聚合,形成标准化、个性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独具特色的葡萄产业集群,提升各地葡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将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各地农业标准化工作。近几年,我国鲜食葡萄品种更迭快速,但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通过不同栽培方式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各地区根据当地生产栽培条件与生产目的,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植的葡萄品种,并开发出面向各类市场的配套生产栽培技术,发布不同葡萄品种标准化的栽培技术标准,使葡萄生产者可以根据主栽品种自主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在发展现代葡萄产业过程中,要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平台,实现葡萄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按照规范的原则,以简化的形式写成相关标准或规程,在生产中按程序、步骤执行和实施,并将其推广应用,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葡萄产业标准体系的完善要以市场为导向,从葡萄全产业链的高度,以提高质量、培育特色为目标,开展葡萄产业生产、加工、贮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葡萄产业标准化需求。

猜你喜欢

鲜食葡萄标准化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葡萄熟了
澳大利亚鲜食葡萄出口量15.22万吨
当葡萄成熟时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