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

2020-06-07吴佳楠夏雪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双一流高校

吴佳楠 夏雪飞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积极参加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实践,本文以长春大学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为例,从总体方针、总体路线、具体目标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高校各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5-008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长春大学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将立足东北经济建设开展网络前沿交叉技术研究,打破学科边界、专业边界,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该基地将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重要基地。本文将对该实验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1 总体方针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东北经济建设,学生为本,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融合新工科理念,体现特色发展;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科学选拔培养一批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推动并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基地按照“三重一化”即重学科基础、重科研训练、重个性培养和加强国际化的培养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理工基础与某一实际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注重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探索把促进交叉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力求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交叉科学领域的前沿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实际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逐步跻身于国内外一流计算机科学与交叉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队伍。

2 总体路线

围绕计算机学院现有的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与国家一流(网络工程)专业,结合学院四项特色育人工程建立科学有效的二级拔尖人才选拔机制;基于OBE理念构建O2O监督平台,形成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闭环反馈改进机制;依托“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高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和“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双引双送计划”,打造多层次育人梯队;深化国内国际合作,构建高校企业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创新学习方式,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

3 具体目标与实施方案

?目标1:专家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专家、企业专家参与拔尖人才培养。

方案1:深入实施导师制,打造多层次学科及育人梯队。坚持以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带动专业发展,形成由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构成的五层人才梯队模式。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方案2:实施“双引计划”完善导师结构。即同时引进学术专家与企业专家。特别是邀请国外一流教授来我校授课或短期学术讲座。现已柔性引进北京大学知名教授1名作为学科领军人才,3名企业高级工程师为高级顾问。

方案3:实施“双送计划”提升水平。遴选实验基地优秀学生跟随基地聘请的学术专家进入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科学技术研究前沿;每年选送部分实践能力强的拔尖学生跟随基地聘请的企业专家到企业实践锻炼。

?目标2:科学选才鉴才。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形成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闭环反馈改进机制。

方案1:建立科学有效的二级拔尖人才选拔机制。

一级选拔:第二学期结束后筛选一批成绩优秀与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入学院实施的“十万行代码育人工程”“ 卓越工程师孵化工程”两项特色育人工程培训项目中,周期为一个学期;二级选拔:遴选在两项特色育人工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方案2:人才培养周期设定为第四学期-第七学期,共四个阶段。一二阶段为基础培养周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掌握从事科研创新的方法与途径;三四阶段为进阶培养周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创新。

方案3:闭环反馈改进机制与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相结合,实现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基于OBE理念构建闭环反馈改进机制:个性化阶段目标设定->阶段性成果产出->阶段目标完成度分析->目标优化,形成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闭环模式。

以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创新(科研)成果产出作为阶段性人才培养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在各阶段末,由学院组织5名以上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听取学生汇报,进行点评辅导,为每位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同时进行阶段性目标达成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不适应培养模式的学生退出“计划”。

?目标3:创新学习方式。深入探索書院制模式,文理双导师制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

方案1:基地积极探索书院制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依托“团风书院”探索新时代书院制,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汇古今中外于一处,融浸、养、熏、育为一体,化学问探究和人格养成于一身;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

方案2:注重个性化培养,实施双向选择导师制。学生参与导师负责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多元化,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提高学习成效。

方案3:文理相辅,全面发展。聘请文学、社会学、哲学等专家作为文化导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知民情、懂国情,从经典著作和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获取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目标4: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探索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专业边界,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知识体系更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方案——整体思路:

依托“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高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和“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拔尖人才培养。

方案——优势基础:

长春大学是文理交融的学府,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独有办学特色。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规模最大、层次最高、门类最全,建校历程最久,特殊教育特征最明显,最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学府;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立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萨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长春大学是东北三省最早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始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高校,构建了东三省第一个实际远程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拥有吉林省第一个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国家一流高水平专业-网络工程专业。

方案——培养举措:

依托“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围绕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事业开展残疾人群智能网络支撑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与残障康复技术交叉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依托“萨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和“吉林省校园安全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与国学文化交叉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依托“吉林省高校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省级重点实验室,围绕东三省首个量子密钥分发远程通信网络开展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与量子物理交叉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目标5:深化国际合作,构建高校企业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方案1:制定实验基地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全面提升计算机与交叉学科群的国际交流水平。力争与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注重展开“互派师生与合作研究”等项目,推动计算机学科在教学和科研等领方面与国际规范全面接轨,提升本学科的办学层次。

方案2:采用线上方式与国内外一流院所合作共建计算机与交叉科学研究教师团队,搭建线上计算机与交叉科学研究平台。鼓励“项目合作”研究模式,计算机学科教师与校内优势学科和国内外一流院所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以“大项目”带动汇聚发展,推动交叉学科团队融合,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实践条件,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方案3:主动向一流院所学习、联合制定培养方案,邀请一流院所和知名企业参与拔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实验基地学生能够走进双一流院校和研究所的课堂。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的研究员走进长春大学课堂,为实验基地学生上课或开设学术专题讲座。

方案4:为实验基地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交流、科研训练场所。学生可以通过远程交互视频系统参与合作院所的学术活动,优先推荐到知名企业实习或就业。

方案5:学校特设实验基地专项奖学金。对每位参与计算机与交叉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学生给予资金资助和师资的特别扶持。

4 结束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本文对高校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高校各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成康.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8-62.

[2] 贾绍华,侯雪筠,段莹.“双一流”下地方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哈爾滨商业大学英才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2):78-80.

[3] 童宏亮.天津高校“科技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运行机制特色、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19(23):107-111.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双一流高校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