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2020-06-07卡德热亚·买买提安霞霞阿拉发提·阿布拉江曹锦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卡德热亚·买买提 安霞霞 阿拉发提·阿布拉江 曹锦梅

摘要:大学生因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加,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学生也会因“面子问题”不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导致愈发严重。该文基于这些问题设计了一款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主要功能有:心理测评、在线预约、心理信箱、心情驿站。通过此平台的研究开发,能使更多的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5-004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调查表明,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大概有21%~2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国各个高等院校设立了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同学们对于心理咨询机构的认知还不是很高,心理咨询机构的使用率下降,咨询效率低等情况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大多数都选择找家长或老师倾诉,而老师和家长们也仅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教导学生,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家长和老师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仅靠自身经验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可取的。再加上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是一种很丢脸的事,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因为要“面子”,而选择不去进行心理咨询,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应呼吁高等院校在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并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模式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缺乏灵活性。实现的主要途径有:面对面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宣讲、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这些实现途径过于单调,而且不方便学生去咨询,由此看来现有的心理咨询体系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互联网+”让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了之前的缺乏灵活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空间的限制。

1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1.1 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良适应性

大学生刚入校由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巨大改变而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的焦虑、迷茫。上高中时,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望。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部分学生发现与想象中的校园生活有所差异,发现他们不适应新的群体。进入大学后,他们远离了家人,在心理上会感到孤独。周围环境的压迫,让大学生对自己越来越不满。常常因为不能和周围的环境融入而觉得自己很没有用。

1.2 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困惑

近年来,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恋爱问题已成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专业人员的正确的指导,很多学生对于爱情的定义并不明确,遇到感情上的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出现心理郁结、恋爱恐惧症,少数学生的行为也随着变化。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理解的恋爱观和现实情况有很大区别,便陷入痛苦、迷茫之中,甚至做出更加偏激的行为。

1.3 人际关系的困扰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进入大学后,他们的自立能力较弱,家庭对孩子的宠溺导致孩子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就带着一种自傲心理,自私的性格让周围的人无法接近。还有的学生缺乏语言技巧,不善言辞、独来独往。这就导致了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不融洽。

1.4 学习压力及求职择业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前会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而放松的世界,但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诸如学分制和各种证书考试等具体问题将会陆续出现。高校的扩招带来的更多是在就业上的困难,很多大学生在校时只读书,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不了解社会,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难免会有一些心理障碍。学习压力及求职择业引起的压力使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 找不到理想的方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

1.5 经济的负担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还是可以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虽然高校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但是大学生活的种种开销对特困家庭来说也是笔不小的数目,家庭情況不理想的学生与同学们学习、生活,久之出现攀比心理,这种经济上的差距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2 心理健康咨询平台的设计

心理测试App可以对患者的隐私行之有效的保护,使用网上在线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隐私泄露,有利于更多的学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2.1 平台开发环境

大学生的生活圈,手机早已成为不可替代的物品,使用手机作为媒介进行信息浏览、获取、娱乐和互动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主流,可以跟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融合,建立一个与心理咨询机构紧密结合的微信公众平台,此平台可以作为用户和咨询机构两者间的中介。以网络载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心理健康资讯不再单一,更加多元化和完整。手机App在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上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App,不仅用于社交,还用来学习更多外界的东西。基于此,心理测试不再是在线下和医生面对面进行的固定模式,可以实现线上测试模式。学生和老师不仅在线下预约医生咨询心理问题,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如何,并对此进行治疗。

在现有的咨询体系基础上,开发了心理测试系统App。测试系统是基于“Android Studio”环境,采用Java语言完成开发工作。完成手机端测试App后,开始着手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在公众平台中可定期推送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用户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弥补学习心理知识上的短板。

2.2 系统主要功能

实现了心理测试软件的开发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平台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1)心情驿站:定期更新推送具有新颖性的文章,学生可查阅公众平台发表的文章来进行心理方面的自我调节,同时会推送关于心理健康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时动态,还可了解心理学上引发热议的话题;

2)在线预约:当用户开始认为心理问题愈发严重时,可以线上预约心理咨询机构的医生,同时解决了线下心理咨询医生缺乏的问题,线上预约可记录咨询时间,就诊要点。公众号可以在后台收到用户发送的信息,并实现后台管理员和用户进行线上交互。同时,心理咨询机构的资源能被充分利用;

3)心理测评:可以帮助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手机端就可以进行心理测试。测试App内设计SCL-90[5]测试题,可以测试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患有哪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但此测试题并不适合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该测试不仅可以进行自我测试,还可以检查其他人(例如他们的异常行为以及心理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并根据分数进行判断和进一步筛选;

4)心理信箱:用户还可以在平台上发送心理问题,管理员将用户的心理问题以推文的方式发送至心情驿站中,用户可以浏览,其他用户也可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排忧解惑的同时最大化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也实现了双向咨询的功能。

2.3 系统实现

1)关注公众号

登录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一栏输入“StudentMentalHEALTH”公众号名并关注,在此界面点击下方的按键,可选择个人需求,实现预约和心情驿站推送的文章。图1为微信公众号主界面及提供的心情驿站和心理测试功能模块。

2)心情驿站

在公众号主界面设立的功能模块里“心情驿站”更像是一种收获心理健康咨询的好途径,如图2所示。点击这一模块的子分块,我们从网上搜集的最新的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用户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的最新动态,同时获得有趣的心理知识。

3)在线预约

用户在公众号界面点击在线预约,在评论区写清楚心理咨询的需求及何时咨询的时间(这一点一定要写清楚,便于后台管理人员与心理咨询机构核对并安排咨询时间),如图3所示。发送的信息会推送到后台,管理员根据用户需求安排心理咨询。

4)心理测试

安卓手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的附件,点击附件手机进入网络页面,从网页下载测试App的安装包,在手机上即可安装成功。进入App页面,输入测试者姓名如图4所示,可直接在手机上进行心理测试,并根据得分,在分析界面得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在线预约心理医生进一步咨询。心理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3 总结

本平台的实现将会辅助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同时也需要与心理咨询机构中心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增强意识。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效果,帮助更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宋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9):205-206.

[2] 顾玲玲,陆蓉蓉.基于APP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微[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41-42.

[3] 胡金兰,彭慧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1):242-243.

[4] 曾诗健.建立“医校合作”手机APP,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64-65.

[5] 症状自评量表-SCL90[EB/OL].[2020-05-15].http://www.apesk.com/SCL90/DOI:10.3969/j.issn.1005-1252.2004.02.002.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