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疫情防控中的消毒误区

2020-06-06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戎毅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泡腾片消毒液消毒剂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戎毅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除了要隔离控制好传染源,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做好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关键。

与2003年“非典”时相比,今天的民众消毒意识已大幅提升,家里备几瓶消毒液已是司空见惯。然而,消毒液选对、用对却大有学问。其实,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是一些非专业的政府机构、街道或社区,在实施消毒过程中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误区1:管它什么消毒剂,先囤点再说

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让平时普普通通的消毒剂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超市货架卖得空空如也。人们不惜动用身边一切资源,抢到了一两瓶消毒剂,就好比是吃上了“定心丸”。“84”没有就泡腾片,不行就酒精,再不然就买点“X露”,甚至有人买来了戊二醛。至于合不合适、该怎么用另讲,先囤到手再说。

消毒剂按杀菌作用强弱可分为三类:①高效消毒剂,如过氧化物、次氯酸钠、戊二醛等,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②中效消毒剂,如碘伏、乙醇、酚类,可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微生物;③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

其实,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抵抗力并不算强,它属于包膜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可灭活。因此,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主张选择中效以上级别的消毒剂,如过氧化物(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泡腾片)、乙醇(75%酒精)、碘伏等。

过氧乙酸一般用于空气喷雾消毒;“84”、泡腾片既可空气喷雾,又可擦拭物体表面;75%酒精主要用于手卫生,也可擦拭物体表面;碘伏则重点用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上文提到的“X露”,是一种衣物消毒液,属于酚类中效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明其对新冠病毒有效。而戊二醛则属于灭菌剂,虽然肯定对新冠病毒有效,但其毒性较强,加之对眼睛、皮肤黏膜等有极强的刺激性,仅能用于医疗器械的浸泡灭菌。其它如氯己定、新洁尔灭消毒剂,均属低效消毒剂,尚不能证明对新冠病毒有效。

对于民众而言,应尽量选择“84”、泡腾片、75%酒精这些已经被证实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毒剂,不可盲目购买不了解的种类。

误区2:消毒液浓度越高越好

很多人总觉得消毒液用得越浓效果越好。于是,说明书也不看,“84”也不稀释,直接原液拿了用,结果搞得屋子里氯气熏天,人也呛得不行,还白白浪费本就不富余的消毒液。

对于普通物体表面来说,有效氯浓度达到5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即可对新冠病毒有效。假设“84”的有效氯含量为5%,换算一下就是50000mg/L的浓度,应将其原液按1:100配比成500mg/L稀释液,再进行喷雾、擦拭。

同样,酒精也不是浓度越高越好。70%~75%的酒精,其渗透压正好与细菌表面包膜的渗透压接近,更容易渗进菌体内部,从而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了,达不到杀菌剂量;酒精浓度过高,破坏蛋白质的能力过强,便会迅速在细胞表面形成一道蛋白凝固膜,反而难以渗进菌体,影响消毒效果。

误区3:消毒剂1+1肯定>2

网上曾有报道称,“武汉一男子在口罩外喷洒酒精,乘坐电梯时恰遇‘84’消毒,瞬间因氯气中毒晕倒死亡”。这显然是一则不折不扣的谣言。但将“84”与酒精混在一起,确实会发生化学反应,次氯酸钠和乙醇会反应生成乙醛,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并不会生成氯气,更不会致人死亡。但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反而减弱了不同消毒剂各自原有的消毒效能,也就是说,消毒剂1+1反而<1。

“84”消毒液也不要与其它清洁剂合用,尤其是洁厕灵。洁厕灵含有盐酸,遇到次氯酸纳会迅速生成有毒的氯气,大量吸入会导致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84”消毒液单用就很好,不需要与其它任何制剂混用。

误区4:酒精直接对着人喷

很多人为了方便,将酒精装进喷壶中,每次外出回到家就拿起喷壶对着自己的面部、手上一通喷,甚至把全身衣物都喷个遍,生怕漏掉一寸一厘。这样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酒精是极易燃物品,当空气中的酒精浓度累积超过3%时便很容易引起火灾,尤其是在密闭环境内。喷洒酒精后的衣物因静电发生燃烧,居家酒精喷雾消毒导致厨房燃烧爆炸,这样的报道并不在少数。

酒精并不适合大面积喷雾或喷洒。擦拭一下双手、电脑键盘、手机,或者拿快递时在室外通风处对着包裹表面喷雾,都是完全可以的。使用酒精消毒时切记要注意通风,避免静电,远离热源和明火。

误区5:小区设消毒通道

2月初,重庆荣昌一小区物业,据说受非洲猪瘟消毒机制启发,在小区门口策划了一条消毒通道。长约5米,由加湿器喷释出雾化后的消毒药水,进出居民在量体温后,都要经过“云雾缭绕”的消毒通道消杀一番。

通道一亮相,立即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点赞和极力追捧,深圳、广州、合肥、长沙等地的部分小区纷纷仿效。尽管广受欢迎,但这种做法真的很不靠谱,并且是完全错误的!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违背了消毒操作的基本原则:不能对着人喷!

在消毒通道这个相对密闭的小空间内,持续的消毒剂喷雾确实能起到消毒空气的作用。但业主进出小区在通道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即便有一些雾粒停留在了皮肤和衣物表面,也远远达不到消毒剂量,起不到消毒效果。任何撇开消毒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消毒,都是毫无意义的。

相反,这些刺激性很强的化学消毒剂却很容易刺激眼睛并被吸入体内,年老体弱特别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呼吸道黏膜易被损伤,从而导致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复发。

和消毒通道同台竞争的离奇消毒方法,还有室外无人机消毒、鞋底消毒池、喷雾消毒枪360度扫射、全自动感应喷洒门等神器。这样的消毒只能用“过度”“瞎搞”和“徒劳”来概括。

误区6:室外大面积消毒

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单位或小区物业坚持每天对区域内空气、道路、绿化等进行大面积消毒。甚至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对城区的主干道实施了大规模喷雾消毒。看着很热闹,也很有气势,其实都属于过度消毒,吃力不讨好,得不偿失,就好比重拳打在棉花上。

新冠病毒多存在于患者飞沫可及或手经常接触处,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楼梯扶手等,这些地方可按需要适当消毒。

室外环境空旷、通风,还有紫外线的照射,并不利于新冠病毒存活,完全不需要消毒。况且,即使把一桶桶、一车车的消毒液全部喷完,也很快会被大气稀释,远远达不到消毒剂量。可以说,除了给人以心理安慰外,一点用处都没有。不仅劳民伤财,还反过来危害人身健康,污染环境。

总结来说就是:唯有科学消毒,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切断传播途经。消毒不当,徒劳无益;而过度消毒则等同于放毒。

猜你喜欢

泡腾片消毒液消毒剂
泡腾片变身“太空欢乐球”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84消毒液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一生只为这一片!盛安环保将有机酸泡腾片升级到2.0版本
维生素C泡腾片应该怎么喝呢?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