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ED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2020-06-06黄丹丹张士秀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补光绿光红光

刘 萍,张 粟,黄丹丹,张士秀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102; 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 130022)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稻丰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取决于水稻秧苗的质量。在工厂化育秧中,立体化育秧盘往往导致处于底层的水稻秧苗光照不足,进而影响水稻后期生长。人工补充光源是首选措施,因此研究高效光谱调控,对于优化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重要意义。蓝光区(430~450 nm)和红光区(640~660 nm)是植物生长光合能效辐射集中的最高区域,因此关于单色蓝光、红光以及混色红蓝光对水稻秧苗影响的报道较多[1-5]。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取得趋向一致的研究结论。李韶山等[3]指出,蓝光照射下的水稻秧苗生长指标最优;贺晓蔚等[4]认为,红光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郭银生[5]等发现,红蓝混合光源更利于培育水稻壮苗。

许多植物生物生理学家认为,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看,绿光(500~600 nm)对植物无光合能效。但最近,有些学者指出,绿光可以使植物的形态和生理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达到最佳生长状态[6-8]。Kim等[9]研究发现,在光源中添加绿光,可以提高生菜的气孔导度、叶片生长和干物质产量。苏俊等[10]指出,LED红蓝光源中添加绿光和白光,有利于烟草组培苗生根。Terashima等[11]指出,绿光和白光的混合光源比红光更有效地促进向日葵叶片的光合作用。刘晓英等[12]报道,红蓝光源中添加短波的红光和绿光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长。鉴于不同光质或不同光谱能量对植物生理学作用不同,开展多种LED光质的研究,可为水稻工厂化育秧中高效光谱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LED光质对温室内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生物量、根系形态和产量因子的影响,评价不同光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进而获得适宜水稻增产的最佳光谱组成,为工厂化育秧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备

补光设备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发研制的新型LED植物生长光源,由中国深圳威特照明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5×28 cm。选择主发射位于460 nm的蓝光芯片、520 nm的绿光芯片和660 nm的红光芯片进行光谱调控,开展补光实验。使用5种光谱组成,分别为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2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

1.2 实验地点与方法

实验地点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乡(44°12′N,125°33′E)。土壤类型为中层典型黑土,pH值为7.3,有机碳含量为19.1 g/kg,氮为1.6 g/kg。年平均温度为4.4℃,年平均降雨量520 mm。

供试水稻品种为东稻4号。将水稻种子浸泡24 h,人工去除变质、虫蛀的种子。2018年4月6日进行水稻育苗,手工播种水稻育秧盘 (规格54×26 cm2),播种密度为2 016粒/m2,放置在温室大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15℃~25℃,每2~3天灌溉一次,直至插秧。随机选取20个水稻育秧盘,2018年4月24日对水稻秧苗(一叶一心)进行补光照射,每天照射时间6 h(早4∶00~7∶00时,晚5∶00~8∶00时),连续照射至2018年5月23日(30 d)。同时将无补光的水稻处理作为对照(CK)。在补光期间,根据植株生长速度进行光源高度调节,保证光源到最上部叶片的光量子通量均为1 000 μmol m-2s-1。不同光质设备的光谱质量平均值如表1所示。每种处理设置4次重复。

表1 光谱特性(n=4)Tab.1 Summary of the spectral qualities tested for the supplementary light sources (n=4)

注:在垂直距离灯具30 cm处进行测量;括号中的数值表征各光谱光合光子通量(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PPF)百分比;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2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

Note: spectra were recorded 30 cm below the panel of the LEDs; the vaule in parentheses represents the percent over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PPF); R: 100% red; B: 100% blue; RB: 80% red+20% blue; RBG12.5: 62.5% red+25% blue+12.5% green; RBG25: 50% red+25% blue+25% green.

2018年5月24日采集秧苗,每个处理随机采取16株秧苗进行形态及生理特性测定。同日插秧,插秧密度为3.0×105 株/ha2。将金属棒插入稻田中作为标签,区分不同LED光照处理稻苗。2018年9月28日水稻收割,对每个处理进行单打单收并测量产量因子。播撒基肥83.7 kg N/ha、55.8 kg P/ha、105.6 kg K/ha,并分别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追施16.7 kg N/ha和25.1 kg N/ha的肥量。插秧至收割前约7 d,整片稻田的积水深度保持在1~3 cm。

1.3 实验测定方法

游标卡尺测量水稻秧苗茎宽和茎长,记录分蘖数。LI-3100面积计(LI-COR, Lincoln, USA) 测定水稻秧苗叶面积,WinRHIZO软件(Ottawa, Canada)进行根系形态参数分析。剪断水稻秧苗茎和根,分别测定鲜重后,105℃烘干20 min进行杀青处理后,80℃烘至恒重,测定干重。

在收获前1 d,不同补光处理稻田中心区域顺序收割20穴,每个处理收割3个平行,自然风干至恒重,记录穗数,随机挑选20株,米尺测量株高,手工脱粒,采用水漂法分离饱粒和空秕粒,80℃烘干至恒重,记录千粒重等参数。不同光照处理粮食产量以除去边行以外的剩余水稻计算,并以14%的含水率换算成kg/hm2。

1.4 统计分析

Excel进行数据整理及制图,SPSS17.0统计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补光处理对水稻性状的影响,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差异P设定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LED补光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与无补光相比,补光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秧苗各项素质,如株高、茎基宽、完全叶数量和叶面积(表2)。在单色光源中,R处理下,株高显著高出B 25.30%。但B比R处理更有利于提高茎基宽、完全叶数和叶面积,分别提高5.41%、8.88%和6.97%。在混合光源中,只有RBG12.5有利于显著(P<0.05)增加株高,比RB和RBG25分别提高4.77%和7.22%(表2)。

单色光源和所有混合光源都比无补光显著(P<0.05)提高水稻秧苗的壮苗指数,提高幅度为72.11%~105.44%(表2),最大值出现在RBG12.5(P<0.05)。与无补光相比,只有混合光源中RBG12.5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根冠比,增幅为24.03%(表2)。根冠比与壮苗指数均表现为RBG12.5>RBG25>RB>B>R>CK。

表2 水稻幼苗补光30 d后植株基本性状[均值(标准误),n=4]Tab.2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shoot after 30 days continuous of supplemental lighting [means (SE), n=4]

注:CK,无补光处理;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8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

Note: CK: no supplemental lighting; R: 100% red; B: 100% blue; RB: 80% red+20% blue; RBG12.5: 62.5% red+25% blue+12.5% green; RBG25: 50% red+25% blue+25% green.

与无补光相比,补光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秧苗的鲜干重量(图1),增幅程度为:地上鲜重提高了19.70%~35.74%,地上干重提高了34.08%~57.85%(图1A),地下鲜重提高了58.82%~125.49%,地下干重提高了48.75%~95.00%(图1B)。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和干重在单色光源处理下无显著差异。混合光源处理也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最大值出现在RBG12.5(P<0.05)(图1)。

图1 水稻幼苗补光30 d后鲜干重地上部分(A)、地下部分(B)(CK,无补光处理;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2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Fig.1 The fresh and dry weight of rice seedings after 30 days continuous of supplemental lighting. (A)Aboveground part; (B)Belowground part;. CK: no supplemental lighting; R: 100% red; B: 100% blue; RB: 80% red+20% blue; RBG12.5: 62.5% red+25% blue+12.5% green; RBG25: 50% red+25% blue+25% green.

2.2 LED补光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与无补光相比,补光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平均根系直径(表3)。在单色光源中,B比R更有利于提高总根表面积(P<0.05),提高了4.55%。在混合光源中,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在RBG12.5处理下达到最大值(P<0.05),分别比RB和RBG25提高了1.18%~8.27%、4.37%~7.04%和0.79%~12.32%。但平均根系直径在R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P<0.05)。

表3 水稻幼苗补光30d后植株根系形态[均值(标准误),n=4]Tab.3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root after 30 days continuous of supplemental lighting [means (SE), n=4]

注:CK,无补光处理;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8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

Note: CK: no supplemental lighting; R: 100% red; B: 100% blue; RB: 80% red+20% blue; RBG12.5: 62.5% red+25% blue+12.5% green; RBG25: 50% red+25% blue+25% green.

2.3 LED补光对水稻产量因子的影响

水稻产量因子对光质的响应并不一致(表4)。但总体而言,与无补光相比,单色光源中B和所有混合光源对水稻产量因子产生了显著(P<0.05)影响。单色光源中,B比R显著增加了作物株高(P<0.05),增幅为1.76%。混合光源中,RBG12.5比RB和RBG25处理同样显著提高了株高(P<0.05),增幅分别为4.15%和3,88%。产量表现为RBG12.5>RBG25>RB>B>R>CK(表4)。

表4 不同补光处理水稻产量参数[均值(标准误),n=4]Tab.4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s affected by providing supplemental lighting [means (SE), n=4]

注:CK,无补光处理;R,100%红光;B,100%蓝光;RB,80%红光+8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

Note: CK: no supplemental lighting; R: 100% red; B: 100% blue; RB: 80% red+20% blue; RBG12.5: 62.5% red+25% blue+12.5% green; RBG25: 50% red+25% blue+25% green.

3 讨论

3.1 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光照强度在植物生长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7-13]。本研究发现,补充光源R、B、RB、RBG12.5和 RBG25下的水稻秧苗基本性状、鲜干重、壮苗指数、根冠比及根系形态均高于CK,这可能由于温室大棚内光照受到天气影响,CK处理下的水稻秧苗长期处于光照不足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低,降低水稻秧苗生长速度,从而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这与黄丹丹等[14]关于LED补光对温室内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类似。

不同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物质代谢以及基因表达等影响是不同的[15-16]。本研究发现,在单色光源中,R处理下水稻幼苗期株高显著高于B,这与郭银生等[5]报道红光能够促进水稻秧苗茎的生长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由于红光能够增加植物生长素(IAA)的水平,促进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17-19]。相反,蓝光降低植物生长素水平,从而促进植物横向生长,抑制纵向生长[20]。当考虑其他水稻秧苗参数时(如:茎基宽、完全叶数量、叶面积、鲜干重、壮苗指数、根冠比、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B均高于R。相关研究指出,蓝光能够增加水稻秧苗中叶绿素含量且能被高效吸收和利用[21],从而促进光合作用,加之光呼吸率低[22],所以蓝光处理下,水稻秧苗能够累积较多的碳水化合物[23]。蓝光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根系脱氧酶活性,促进根系活力[24],提高根系氮化合物的合成,产生蛋白质积累在根系内[25]。这一结果表明,单色光源中,B处理下,水稻秧苗素质更好,与熊亚利[26]、付传明等[27]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混合光源对水稻秧苗期株高表现为RBG12.5>RB>RBG25,可能由于添加低密度绿光后逆转蓝光抑制植物纵向生长的作用[28],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株高。而增加绿光比例株高反而下降,说明增加光源中绿光比例可能抑制水稻秧苗茎的生长。Kim等[9]发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其研究发现与绿光光子通量为76 μmol m-2s-1时相比,在绿光光子通量为129 μmol m-2s-1下能够显著降低生菜的叶面积。尽管三种混色光源处理下,水稻秧苗的其他指标(叶面积、完全叶数量、茎基宽、地下/上鲜干重)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最大值均出现在有绿光的混合光源中,表明在混合光源中添加绿光有利于植物幼苗的形态建成。综合考虑水稻秧苗期各项指标发现,RBG12.5和RBG25比RB和各单色光源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再一次验证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即在红蓝混合光源中添加绿光有利于水稻形成壮秧。这与传统植物生理学观念不一致[1-5],认为[29-30]红光区和蓝光区是植物生长光合能效最高区域,比其他光源能更有效地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促进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和生长发育[31]。Terashima等[11]指出,绿光比红光更有利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绿光穿透植株冠层的能力强于红光和蓝光[32],冠层下部叶片能够利用透射的绿光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有机物质的积累[33]。当考虑混合光源中绿光的强度时发现,当光源中绿光的比例增加后,水稻秧苗的各项指标呈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这与Johkan等[7]报道的高光合光子通量(PPF)的绿光会抑制生菜根系生长的结果一致,表明混合光源中,高强度的绿光会抑制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分配。

3.2 补光对水稻产量因子的影响

4 结论

LED补充光源显著提高水稻秧苗各项素质和根系生长,但影响程度因光质而异。在所有光源中,混合光源RBG12.5比其他单色光源(B和R)、混合光源(RB和RBG25)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的壮苗指数和根冠比,有利于壮秧的形成。与CK相比,LED补充光源显著(P<0.05)提高水稻产量因子,如:每穗的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等。最高产量同样出现在RBG12.5处理。这表明,LED补充光源对水稻苗期的影响可以延续至水稻成熟期。由于补光有利于水稻形成壮秧,促进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综上所述,RBG12.5光源适宜作为工厂化育秧培育水稻壮苗和水稻增产的补充光源。

猜你喜欢

补光绿光红光
发红光的蔬菜
补光处理对韭菜叶绿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效应比较
尊严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全自动节能补光台灯的设计与实现
海南省 补光技术提火龙果产量
监控系统冗余补光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器 人
渴望
太阳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