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调查研究*
2020-06-06许家顺马世平温有锋
许家顺,马世平,温有锋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锦州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生物人类研究所(锦州121000)
牙列缺损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降低咀嚼效率、影响发音和美观、造成面部不对称,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1-2]。及时修复缺失牙可以有效保持患者口腔的咀嚼、消化、语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西藏一直是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地区,以往关于西藏藏族人群口腔健康调查多为龋病、牙周病,且多以就诊患者为主,对于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的普查较少。因此,为了解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为当地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笔者于2017年7月对西藏那曲市和日喀则市1176例藏族人进行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在那曲市和日喀则市,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1176 例(年龄14~79 岁,男性430例,女性746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那曲市抽取研究对象244例(年龄17~77岁,男性89例,女性155例),日喀则市抽取研究对象932例(年龄14~79岁,男性341例,女性591例),纳入标准为父母均为藏族、本人在那曲市和日喀则市出生和生活[3]。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问卷:参考《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4],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住址等;②口腔健康保健行为[5],如刷牙频率、刷牙方式、是否吸烟等;③口腔健康认知情况,如是否了解牙齿缺失的危害等;④口腔疾病就医情况,如口腔检查次数、就医原因、地点等。⑤牙齿缺失原因,因龋缺失、因牙周病缺失、因外伤缺失等。
2.2 检查内容和标准:参照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认真检查所有受检者的牙列缺损情况、有无进行义齿修复及修复方式等,并做详细记录。同牙列中有一颗牙缺失到只有一颗牙齿余留者记为牙列缺损;将除第三磨牙以外无任何牙缺失者归为牙列完整,第三恒磨牙未予记录。
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3名藏族大学生进行发放和指导研究对象填写,保证研究对象对问卷内容充分理解。口腔专业检查人员均为硕士学历,从事临床工作3年以上,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现场调查进行前,接受临床检查培训,培训完成后对检查者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达到0.8 或以上方可参与本次调查。项目配备记录员2名。口腔检查器械统一使用河北博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包括口镜、探针和牙用镊子。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1 双录入法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 见表1。1176例受检者中,牙列缺损794例,患病率67.51%,修复人数34例,修复率4.28%;牙列缺损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率男女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那曲市受检者244例,牙列缺损164 例,患病率67.21%,修复人数15例,修复率9.15%;日喀则市受检者932例,牙列缺损630 例,患病率67.60%,修复人数19 例,修复率3.01%。牙列缺损患病率那曲市与日喀则市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率那曲市高于日喀则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西藏藏族人群不同年龄组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 见表2。不同年龄组牙列缺损患病率和修复率分别为:14~34 岁组46.57%、3.92%;35~44 岁组69.20%、4.78%;45~54岁组82.46%、6.38%;55~64岁组91.61%、0.70%;65岁以上组96.22%、0%。各年龄组之间牙列缺损患病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例(%)]
表2 不同年龄组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例(%)]
3 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见表3。本次调查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进行修复的共34例,修复方式主要为固 定义齿 修 复25 例(71.43%),69 颗 牙 齿(75%),其中存在不良修复体12 例(80%),不良修复体牙数27颗(39.13%);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0例(28.57%),23颗牙齿(25%),其中存在不良修复体1 例(10%),不良修复体牙数2颗(8.69%)。1例既采用了固定义齿修复又采用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方式。不良修复体主要为自凝树脂和不锈钢丝修复。
表3 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4 牙列缺损及未进行修复的原因 见表4、5。本次调查牙列缺损794例,760例未进行修复,经问卷调查大部分为因龋齿缺失(89.5%),未修复的原因主要为:不影响美观(0.76%)、不影响功能(37.67%)、修复价格过高(1.27%)、从未想过修复(24.82%)、不知道有口腔修复这种治疗方法(0.08%)。
5 口腔健康认知行为 见表6。在调查的1176例中,每天刷牙一次和从不刷牙占比最高分别为38.69%和31.63%,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占比仅为8.93%;从不进行口腔检查人数最多,占比59.52%。
表4 794例牙齿缺失原因调查
表5 760例牙列缺损未修复原因调查
表6 西藏藏族人群1176例口腔健康认知行为调查
讨 论
牙列缺损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牙缺失后会严重影响人的咀嚼及语言功能,影响颜面外观,妨碍正常生活,甚至会造成心理负担[6]。本次调查显示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患病率为67.51%,同时牙齿缺失的原因主要为因龋缺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与王冕等[7]关于藏族人牙列缺损和修复情况调查结果类似,但低于杜启莲[8]的调查结果,原因可能是其数据是针对到口腔门诊就诊的藏族患者,由于均是需要解决口腔问题而来,因此可能导致统计结果较普通人群高。本次调查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西藏藏族人群女性患龋率、牙周炎发生率高于男性有关[9]。
不同年龄组之间牙列缺损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周振等[9]的调查也发现34岁以下的藏族人群龋均低于全国水平,但34岁以后龋均呈爆发性增长,而且拔牙几乎是当地唯一的治疗龋病和牙周病的手段,导致缺牙数迅速增加。其中14~34岁人群患病率为46.57%,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10-11],35~44 岁、45~54岁、65 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别为69.20%、82.46%和96.22%,与全国第四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3],均高于同年龄段全国平均水平32.3%、66.2%和81.7%。尤其是65岁及以上人群,几乎人人都需要义齿修复。说明西藏藏族人群各个年龄段的牙列缺损程度均较为严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需重点加强防治工作。
及时修复缺失牙可以有效保持患者口腔的咀嚼、消化、语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本次调查显示794例存在牙列缺损,仅有34例进行修复,复率极低仅为4.28%,男女之间修复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同年龄段相比修复率显著低于辽宁[12]、广东地区[13]。并且随年龄增长修复率逐渐增高,但55岁及以上人群修复率明显下降与王冕[7]调查结果类似,可能是由于年龄增大出行不便以及诊疗条件匮乏等原因所致。那曲市修复率高于日喀则市可能因为两地之间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存在差异。790例未进行修复,经问卷调查显示原因主要为不影响功能(37.67%)和从未想过修复(24.82%),进一步表明西藏藏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意识较差,对牙列缺损的危害认识不足。同时,进行修复的主要为固定义齿修复(71.43%)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28.57%),并且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的25 例中,12例存在不良修复体,不良义齿修复率为80%,明显高于陆启莲的调查[8]。不良修复主要是采用自凝树脂和不锈钢丝进行修复,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也会造成牙龈炎、牙周炎最终导致牙齿缺失。王冕等[7]对西藏山南地区的调查也发现藏族人口内有较多的自凝塑料制成的“固定”不良修复体。这也反映出当地缺牙人群更加倾向于进行固定义齿修复,但西藏口腔医疗条件差,口腔专业人才不足,患者得不到专业正规的义齿修复。另外,本次调查中有31例没有牙齿缺失,但有镶嵌“金牙”,牙位主要集中在11、12、21、22,可能与当地人文风俗和审美习惯有关。
口腔健康认知行为调查显示西藏藏族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较差,口腔保健知识较为贫乏。从表6中可以看出,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仅占8.93%,从不刷牙比重高达31.63%,从不定期检查比重高达59.52%。从健康行为调查也反映出因龋病导致牙齿缺失所占比重高的原因,众所周知,龋病可以直接导致牙齿的缺损和缺失,而有效的刷牙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有效防止龋病的发生和发展[14]。西藏藏族人群较高的牙列缺损患病率,应与口腔健康行为和认知有直接关系[7],因此提高他们的认识程度,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提高正确刷牙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有效降低牙列缺损患病率的正确手段,也将是当地牙病预防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西藏藏族人群牙列缺损较为严重主要为因龋病缺失并且牙列缺损修复率极低,口腔健康意识不足。加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降低患龋率,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落实口腔健康促进项目从而降低牙列缺损患病率[15],仍是未来的重点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提升西藏地区口腔医疗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