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式负压治疗对改善美容缝合伤口愈合质量的实验研究*

2020-06-06秦傲霜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胶原负压瘢痕

刘 宾,崔 鑫,秦傲霜,韩 悦,陶 谏

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西安710003)

瘢痕是皮肤组织受伤后修复的必然产物,而伤口 愈合过程中出现的感染、血肿及裂开等问题、局部的张力以及体质人种差异等很多因素都会决定后期瘢痕的产生和发展。临床上对于预防和治疗瘢痕有多种措施和方法,从降低伤口局部张力、减少创面感染概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对于常见的手术切口及外伤缝合后的伤口,临床上常通过局部减张美容缝合以及提高伤口愈合质量来减轻伤口后期线状瘢痕增生。目前封闭式负压治疗的研究多是关于高风险外科伤口以及慢性创面,而在美容缝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报道较少。因此,本实验希望通过封闭式负压治疗对动物美容缝合伤口模型的研究,探讨封闭式负压技术对改善此类伤口愈合质量的效果以及在小型猪背部制作线状瘢痕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构建小型猪美容缝合伤口模型:雌性巴马小型猪5只,体重17~20 kg,术区皮肤碘伏消毒,麻醉满意后,侧卧位。分别于其背部脊椎两侧2 cm 形成长度3 cm、宽度0.5 cm 的正梯形手术切口共6个,深度为深筋膜浅层,切口前后相距5 cm。皮下潜行分离后用4-0可吸收缝线减张缝合,皮肤用5-0 美容缝线缝合,所有的伤口美容缝合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随机分为持续负压治疗组、间断负压治疗组、常规换药对照组,每组10个伤口。

2 研究方法 负压处理创面:①伤口缝合完毕后即刻行负压治疗,所用便携式负压设备(PrevenaTMIncision Management System);每只模型6 个伤口,其中持续负压治疗组、间断负压治疗组以及常规换药对照组每组2个伤口,共完成5只模型,每组共10个伤口。负压参数均选择-125 mm Hg,间断负压模式为:负压5 min,间歇2 min。根据缝合后伤口大小采用负压材料覆盖创面,负压治疗组使用负压治疗7 d,治疗期间每天观察一次负压装置工作情况;对照组每天伤口常规换药一次,所有伤口均在术后10 d拆线。②分别选择撤除负压即刻、术后15、30 d,3个月作为评价伤口愈合指标的时间点。

3 观察项目

3.1 伤口愈合质量评定:于负压去除即刻及术后15 d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有无伤口裂开、感染(红、肿、脓性分泌物),以及血肿,如出现血肿则利用超声测定体积。伤口愈合评判标准,甲级愈合:伤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愈合欠佳,伤口有炎症反应,出现红肿、渗出或者血肿;丙级愈合:伤口感染化脓,需要切开引流。

3.2 伤口瘢痕增生程度评价:随访区间为3 个月,在术后的3个月内,每周随访一次。每次随访记录伤口瘢痕与周围皮肤颜色差别、宽度、是否有高出皮肤的瘢痕形成以及明显的色素沉着。利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治疗组及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打分。

3.3 伤口组织学评价:取术后3个月的局部组织行Masson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分析胶原情况。瘢痕的组织学评定由两名观察者分别行双盲法评级,评级基于胶原束的直径、密度、方向以及分布的平面(I级,轻度瘢痕:胶原束厚度接近正常且位于多个平面;II级,中度瘢痕:胶原束稍细,中等致密,多分布于一个平面;III级,重度瘢痕:胶原束细,较为致密,主要分布在一个平面)。

3.4 伤口组织生物力学测定:术后3个月,每只动物模型背部取正常条状皮肤各两处作为正常参照,各组瘢痕中央取长度2 cm,宽度5 mm,厚度5 mm 的全厚条状组织作为测试组。双轴液压生物材料试验机(INSTRUIN 1122,美国)测定标本断裂前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最终抗张强度(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以游标卡尺再次确认测定组织长度、宽度和厚度后,将条状材料两端固定于样品夹。滑块牵动样品夹以0.5 mm/s速度反向运动,拉力以2.5%/s的速率增加直至材料断裂,重复测量每种材料各10个样品并记录每次材料断裂时的张力。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取得的分值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方差不齐时作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三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见表1。在本研究中的5个模型共30个手术切口中,治疗组20个伤口,持续负压与间断负压治疗组各10个伤口,常规换药对照组10个伤口。伤口愈合质量方面,常规换药对照组10个伤口,7个伤口为甲级愈合,3个伤口为乙级愈合(1个皮下血肿、B超检测为3 ml,2个伤口轻度红肿);持续负压治疗组10个伤口以及间断式负压治疗组10个伤口均为甲级愈合。伤口愈合质量方面持续负压治疗组与间断负压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及间断负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三组伤口局部愈合质量(个)

2 三组VSS评分比较 见表2。VSS评分分为五级(色泽、血管分布、挛缩、厚度、柔软度),由同一整形外科医生完成。在本研究中,持续负压治疗组的平均分值为(1.38±0.26)分,间断负压治疗组的平均分值为(1.36±0.19)分,常规换药对照组的平均分值为(1.39±0.25)分,三组平均分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三组VSS评分比较(分)

3 伤口组织学评价 基于胶原束直径、密度及方向的瘢痕组织学评价标准(轻度、中度、重度)。取术后3个月的伤口组织行Masson染色分析胶原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中胶原束厚度接近正常且位于多个平面,打分评级均为I级轻度瘢痕,持续负压组、间断负压组以及对照组两两比较无区别。

4 伤口局部瘢痕组织张力强度测定 见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两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在上述各处理条件下,伤口愈合后切口局部瘢痕组织最终抗张力强度相比无明显区别。但相比较于正常皮肤组织,实验组及对照组最终抗张强度均明显增强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伤口局部瘢痕组织最终抗张强度测试结果(MPa)

讨 论

人类各种皮肤创伤修复的结果几乎都以瘢痕形成而告终,按照组织学结构来看瘢痕可分为正常瘢痕和病理性瘢痕,从形态学划分也可以分为手术切口导致的线状瘢痕和大范围创伤导致的片状瘢痕。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瘢痕,如何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创伤研究领域面临的难题。临床上对于预防和治疗瘢痕有多种措施和方法,降低伤口局部张力、减少创面感染、缩短愈合时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瘢痕增生的概率。

在创面修复,瘢痕防治研究领域,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研究不可或缺的条件。目前关于动物的瘢痕模型有鼠类瘢痕模 型[1]、兔 耳 瘢 痕 模 型[2]、猪 瘢 痕 模 型[3-4]等。兔耳瘢痕模型因为材料易得、制备难度较小、生理特征及外观都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类似,是目前瘢痕研究中比较常用的瘢痕模型。而在手术切口导致的线性瘢痕的研究中,猪瘢痕模型实用性则更高。多个实验都验证了猪的皮肤表面在受到机械创伤后,其修复过程以及在瘢痕的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层面与人体瘢痕类似[5],并且形成瘢痕后较为稳定。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猪瘢痕模型作为我们整形美容缝合伤口的动物模型并探索其可行性。

由于可以改善创面的血液微循环并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6],降低伤口裂开及感染的发生率[7]。近年来,对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以及高风险闭合性外科伤口的治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经常被作为推荐或者优选治疗方案之一[8]。然而对于低风险闭合性外科伤口尤其是美容缝合伤口,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负压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见。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小型巴马香猪背部皮肤切口制作线状的美容缝合伤口模型,术后利用封闭式负压治疗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后期伤口局部组织生物力学改变和瘢痕增生情况。鉴于不同模式的负压吸引治疗会对慢性创面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9],因此我们在实验设计中也加入了持续负压治疗和间断负压治疗两种模式,希望探讨这两种不同负压模式治疗对于提高美容缝合伤口的愈合质量是否有效并存在差别。

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5只巴马香猪模型共30个美容缝合手术切口,持续负压组、间断负压组以及对照组各10个切口,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切口愈合质量方面,对照组10个伤口中,1个伤口术后1 d出现皮下血肿(B 超检测为3 ml),2个伤口轻度红肿。持续负压治疗组及间断式负压治疗组20个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形成及局部红肿和渗出等不良反应。伤口愈合质量方面,封闭式负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效果与负压模式间无明显相关性。对于后者,我们推测,封闭式负压技术治疗慢性创面与美容缝合伤口时,材料与创面基底直接接触面积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之一。

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三组治疗无明显区别,这一结果与人体治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0-13]。而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小型猪模型的瘢痕较少伴有明显的充血变红以及显著的高出正常皮肤有关。从伤口愈合区域的组织学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三组伤口愈合后局部组织打分评级均为轻度瘢痕,胶原束均位于多个平面,接近正常密度。最后,在伤口愈合后切口局部瘢痕组织张力强度的测定中,我们发现两治疗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区别,但是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实验组及对照组抗张强度均明显增强。这一结果提示了猪皮肤的深层伤口会导致局部组织强烈的挛缩和伤口面积缩小,这或许和猪的自身修复能力较强及炎症反应较弱有关[14]

本研究表明,通过减少局部渗出和感概率,两种模式的负压吸引治疗均可以改善小型猪模型美容缝合伤口的愈合质量;伤口瘢痕增生、局部组织学评价以及生物力学方面各组差异不大,推测和小型猪美容缝合伤口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以及瘢痕增生特点有关;小型猪背部切口美容缝合伤口模型作为线状瘢痕动物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胶原负压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最佳引产方法的探讨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响应面法优化可口革囊星虫胶原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