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面前:百样家庭,一样牵挂

2020-06-06彭芳蓉

当代贵州 2020年8期
关键词:口罩女儿母亲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彭芳蓉

灾难之中,没有孤岛;防御病毒众志成城,不知道的人在慢慢懂得,偏执的人在悄悄改变,每个人都在学到知识,回归常识,成为既会保护自己又能顾全大局的一分子。

1月28日,天眼新闻APP文化频道推出话题征集:面对疫情,你家老人“好带”吗?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民间俗语也常说“老小老小”,人越上年纪,反倒越像小孩子,脾气固执,更需要关爱和呵护。在疫情扩散期间,网上类似“如何劝你爸妈戴口罩”的文章层出不穷,疫情阴影笼罩下,父母这一辈的老人被类型化为“不爱戴口罩”的一类。

疫情,让大多数人被迫禁足,停下忙碌脚步的他们有了更多时间深入学习一堂叫作“相处”的课程,无论是通过电话、微信,还是在家中朝夕相处,从这些小故事中,我们都重新体会到牵挂与叮嘱。

自觉防范 爱不闭关

正月初五,45岁的网友“周周”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这天是父亲的生日。当过兵的父亲,对女儿关于疫情防护的叮嘱早已不耐烦,心里倒总想着女儿和外孙:“睿睿的压岁钱我留着的,等过了这段非常时期,就过来拿;你本来身体不好,多锻炼锻炼……”他拒绝了女儿给他送口罩的提议,无非也是担心非常时期他们出门不安全。

像“周周”父亲一样的父母其实有很多,他们同样关注着疫情发展,网络编辑“YOUNG”的家庭群里,就有6位退休长辈贡献了60余篇关于防控疫情的文章,有关于科普防疫的,有“心灵鸡汤”,也有各种辟谣信息。春节不能见面,家庭群里照样热闹。

家里有个当医生的妈妈更是幸运,45岁的餐饮从业人员“双刀火鸡”无需叮嘱父母要注意防范,反倒是母亲在此时展示起了她的权威:“看到没有,我早就讲过这些注意事项,现在你们才晓得重视,以后我讲的你们要听……”

设计师“纸风车”是山东人,其父亲可谓是长在“礼教”上的男人。今年是他家3年一次的待客年,所有餐食、贡品都已备好。然而,除夕当天,收到疫情严重的消息,家里人便动员父亲取消团聚,一个个却都败下阵来。其实他父亲并非不在意,晚上一个人默默翻看手机,了解到疫情严重性后,第二天还是取消了家庭大聚会。

长辈变老了,曾经的小孩也成长起来了,教育工作者“青月亮”的哥哥,当年以胆大出名,如今到了知天命年纪,也变得谨慎起来。哥哥腊月二十七驱车几百里回到家中,不仅自己没迈出家门一步,还叮嘱父母和亲戚们不要随意走动,注意防护。回程后,反复打电话、发微信,活脱脱老母亲当年管教他的模样。

而家中有病人的就更为特殊,文字工作者“小舒”的父亲住院一年了,母亲几乎每天都会做上一菜一汤去医院和父亲吃一顿饭。疫情暴发后,医院大幅压缩探视时间,在家人的劝说下,母亲终于稳定了情绪,还告诉两个女儿,要理性对待。

知理也好,执拗也罢,就像记者“摇猫”的母亲一样,虽然常常抱怨女儿女婿工作忙,不能照顾家,但依然在自己做好防护的同时,还帮女儿女婿买好防疫期间所需蔬菜,嘴里说的都是强硬的叮嘱,心中所想却是对子女的爱护。

固执己见 终被劝阻

当然,网络上对固执父母的评价也并非空穴来风,但在全社会对疫情的鼎力防范之下,他们也终究放下了不戴口罩出门的执念。

记者“钺洁”的父亲大年初一去黔灵山就吃了“闭门羹”。秉持着自己“日行一万步,身体非常好”的执念,父亲执意要去黔灵公园,即使女儿拿出盖了公章的封园通知给他看,他依然坚信熟悉的门卫会让出“特殊通道”。阻拦不成,只能劝说父亲戴口罩出门,好歹口罩是戴上了,却最终被负责的门卫拦了回来。

茶艺师“四时明丽”的父母一开始也并不重视,父亲对她的叮嘱采取软抗拒的方式糊弄过去,大年三十趁着吃饭看新闻的机会,小两口又伺机做宣讲,然而都不奏效,母亲还在惦记初五才能回贵阳的牌搭子。直到小区封闭管理,药店口罩均已断货,父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赴鄂州的贵州医务人员与家人、朋友道别。(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林民 摄)

更有执着于自己“小事业”的老人家,让子女头疼不已,文案人员“贵漂湘妹子”的母亲虽然不爱走亲访友,也不喜欢凑热闹扎堆,但她始终执着于自己卖荸荠的“小事业”,即使拉来父亲和堂姐共同劝说,母亲都不为所动,这让“贵漂湘妹子”十分担心。

网络作家“彼岸之北”的父亲也认定自己身体强壮、百毒不侵,坚持把女儿给的口罩留给外孙,自己还趁家人睡懒觉之际偷偷出门溜达。外孙提醒多次无果,最终只能以家庭会议的方式严肃警告:疫情高发期,家里口罩紧缺,没事不能出门。随后又上演一场怪罪孩子没管好外公的大戏,才让老人意识到问题严重。

老人的固执多源于对过往经验的自信,反倒因此轻视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子女在他们眼中永远是孩子。社会的共同努力,信息的快速传达,各单位部门的严防死守,自然能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机智应对 成功化解

作为子女,在劝说父母戴口罩、少出门这件事上,可谓是施展出浑身解数,甚至有人搬出了尚未出现的女婿——

25岁乡镇干部“霖遥”的恋爱问题一直是父亲最操心的事,这次疫情暴发,她不仅要在工作岗位上与疫情做斗争,还要在家和油盐不进的父亲做斗争。最终,“霖遥”直接放话:“只要你每天戴上口罩出门,我保证明年带个男朋友回家过年……”也不知道是不是想早点见女婿,她父亲的口罩终于是戴上了。

医学院校工作者“歪哥”父母80多岁,不识字的母亲比较固执,喜欢到小镇街道上闲逛、和朋友聊天,父亲便让“歪哥”把相关信息念给母亲听。直到某天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他们校领导看望慰问节日期间仍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了解病毒防治的报道后,母亲终于有所转变。

“涂佩佩”的父母早早买好回江西的火车票,在疫情有点苗头时,“涂佩佩”建议老人暂时不要回去,还让姐姐专程去父母家劝了一番,结果腊月二十九,两位老人家打算去人员聚集的火车站退票,被家人拦了回来。票没退成,心疼票钱的母亲又打算回江西,几姊妹劝说无果,最终请出幺舅出面帮忙,终于劝退了两位老人。

有劝说的办法,也有奖励的措施,高校教师“蓝色的鱼”就想出了这个奇招。大年初一中午,“蓝色的鱼”一家3口打视频电话给岳母拜年,顺便多叮嘱一句:“不要出门。”结果岳母竟漫不经心:“你们晚几分钟打过来我就已经出门了!刚刚才跟牌友约好。”着急之下,“蓝色的鱼”一番请求,答应只要老人做到不出门,可以每天发500元的红包!

为了让父母做好自我保护,子女们也是煞费苦心,这些办法能够奏效,无非是用幽默化解了代沟带来的矛盾,填补了观念和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差异。疫情当前,我们为“逆行者”的壮举泪流满面,也同样被小家中的温柔牵挂深深感动。

猜你喜欢

口罩女儿母亲
大三的女儿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和女儿的日常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