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盖德:最稳定的天王
2020-06-05程勇民
程勇民
对于丹麦羽毛球名将皮特·盖德,球迷们都非常熟悉。这个“熟”,一是因为他的职业运动生涯很长,从1994年到2012年,整整19年,至少与中国4代运动员交过手;二是因为他名气很大,虽然职业生涯从未获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但曾经连续62周位列世界排名榜第一。最为难得的是,在长达19年的职业生涯中,盖德的竞技水平保持得相当稳定,即便是在三十五、六岁临近退役时,竞技水平仍然不逊于任何高水平的年轻选手,在2010年和2011年的世锦赛上均打入了四强,2012年世界排名第五。
一、年轻时的盖德,整体攻击力媲美陶菲克
回顾盖德早期的比赛录像,他属于典型的进攻性打法,网前技术好,逼网意识强,往往通过网前高压逼迫对手起球,然后再实施强攻。年轻时,他的整体攻击力很强,基本上与陶菲克在同一等量级。
图1是早年间的一次日本公开赛的画面,发球者是盖德,接发球者是陶菲克。图1-1显示,盖德在左区发网前小球,发球之后他的整个身体是向网前逼压的态势,咄咄逼人(参见图1-6)。在这种形势下,即便是镇定自若的陶菲克也不敢轻易放网,选择了正手推直线。也许是因为临时改变技术的缘故,陶菲克的推球不过人(图1-8),被盖德在半场一个轻松的拦吊得分(图1-12)。
盖德的发球逼压网前,很多时候看上去“很过分”。其实他是故意的,尤其是面对陶菲克这种网前技术超好的选手,如果逼压不狠,对手是不会轻易起球的。
如图2-1所示,盖德在右场区发网前小球,这次发球后他的逼压其实没有图1那么过分,但因为大家都忌惮他的逼压,所以对手在接发时大概率会选择推挑。如图2-3所示,陶菲克选择了正手推对角,而盖德看似压网,实是逼对手推球伺机进攻,所以正中下怀。图2-5显示,陶菲克推出的球弧度偏低,被盖德在半场拦截(图2-6),侧身起跳,一个正手点杀直线边线,直接得分(图2-9)。
网前逼压的底气源于底线强悍的攻击力,如果没有底线攻击力的配合,逼壓网前就会变成吃力不讨好的风险行为,而早年的盖德的底线强攻能力确实很强。
如图3-1所示,陶菲克在左场区发后场高远球,盖德后撤底线,毫不客气地双脚起跳,头顶杀直线(图3-7)。由于盖德的杀球线路贴近边线,陶菲克几乎是鱼跃防守,才勉强挡网成功(图3-9)。之后,盖德快速上网,反手推压追身。陶菲克顽强防守,正手反抽直线(图3-13),仍然没有摆脱盖德的封网(图3-15)。盖德继续封压追身球(图3-16/17/18),这次陶菲克就没那么好运,直接被盖德在网前封死。
二、盖德的网前逼压意识与生俱来
盖德的网前逼压意识似乎与生俱来,而且与他的打法深度融合,通过网前逼压创造进攻机会,通过后场强攻得分制胜。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的很多球员都十分忌惮他的网前逼压,有运动员曾说:面对盖德接发球时,发网前小球感觉都发不出去。由此可见他给人的压力之大。
图4是1999年全英公开赛决赛的场面,还是陶菲克与盖德的对阵。因为有拉近的横切面影像,正好显示了盖德接发球时的强烈逼压欲望。
如图4-1所示,陶菲克(左)发球,盖德(右)接发球。注意观察盖德手持拍框与中间分隔线的位置,图4-1显示整个拍框都在白色分割线之外,而图4-3显示白色分割线外边只剩下半个拍框,说明盖德在准备接发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前移得非常明显。而在陶菲克发球瞬间,盖德迅速向前压进(图4-4)。此时拍摄镜头切换成全场画面(图4-5),盖德接发反手推压追身,力度很大,球速很快,尽管陶菲克快速反应,试图半蹲反抽(图4-9),但仍为时已晚,反抽失败(图4-12)。
就蓋德的打法类型来讲,早期属于杀上网进攻性打法,重点通过网前逼压创造进攻。这种进攻性打法对体能的要求极高,消能也非常厉害。由于世界羽联的比赛密度一直呈增加趋势,铁人也顶不住频繁跳杀对身体造成的损耗,2001年底,盖德终于也倒下了。当时仅25岁的他膝盖受损严重,手术之后停赛一年多。当时,曾有专家预言盖德可能就此离开赛场,但他还是回来了,不过底线的攻击力明显削弱,并导致了打法上的改变。
三、伤愈复出后,盖德的打法转型
后期盖德的打法基本上属于“双打式”单打,重点在网前逼压和中场的快速连贯抽推和封压。这种打法耗能较少,同时也基本符合他的技术特点,正是这一打法转型才给他保持竞技水平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前文所述,网前逼压意识强本就是盖德与生俱来的,此外他还有一个技术特点非常适合“双打式”单打,即他的握拍方式与双打运动员相似,非常靠近拍柄的前端(在单打运动员中少见),这种握拍方式为他的变拍灵活性和快速抽压连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如图5-1所示,盖德在底线反手过渡对角网前,质量一般。陶菲克敏锐地抓住战机,迅速上网,反手推压追身球(图5-3)。图5-6显示,追身球几乎使盖德丧失了发力空间,但在如此困难境遇下,他凭借侧身,硬是挤出一点点的击球空间(图5-7),居然还能发力将球弹射到底线,其手腕灵活性和爆发力可见一斑。此举完全出乎陶菲克预料,图5-8显示,陶菲克牢牢占据网前,应该是希望扑球得分。可是盖德的回球却飞到了后场,陶菲克只能疲于奔命,场上局势立刻由极其主动变成了极其被动。这就是盖德近身技术的过人之处。
有了网前逼压和近身快打技术,盖德的打法基本转向“双打式”平抽压。从发接发开始,利用凶狠的推扑压加快节奏,给对手施加压力,一方面迫使对手忙中出错,从而创造半场突击机会;同时引诱对手抽压反击,进而落入自身擅长的战术套路。如果球到底线,基本以软压为主,试探对手;如果对手抽压反击,自然最好;如果对手挡网过渡,则上网以后继续推扑压或者放网,耐心寻找下一次机会。这是后期盖德打法的惯用套路。
如图6-1所示,陶菲克在网前正手推压直线,盖德反手抽压对角反击(图6-3)。陶菲克头顶强行下压中路(图6-6),盖德稍侧身,继续正手抽压反击。陶菲克上网后继续推压中路(图6-12),这正是盖德喜欢的打法。图6-13显示,盖德半蹲正手反抽,同时伴有角度和线路的变化,抽到了陶菲克的反手区(图6-15)。因为抽压弧度很平,球突然到反手区,陶菲克根本没有转身和变拍的时间,只能用头顶球强行拦击。盖德早已做好准备,正手快速推对角,陶菲克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图6-20)。
盖德的这种“双打式”打法,最大的好处在于“节能”,有利于长期保持竞技能力。与此同时,后期男单打法基本上90%的发球是网前小球,所以比赛一开始就很容易进入盖德擅长的打法,很多年轻运动员难以适应他的网前逼压,莫名其妙地失误、送分和落败,这应该是盖德可以长期保持高水平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种打法也非万能,最大的薄弱点在底线。那些熟悉盖德套路的人,只要抓住他的后场死缠烂打,制胜的主动权基本到手,这个弱点也是盖德后期难以登顶的主因。
四、盖德职业生涯的两大“克星”
话说回来,肯定会有球迷产生疑问:后期不行是因为伤病,那在鼎盛期,凭借不弱于任何人的杀上网攻击力,盖德为何没能登顶?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提盖德的两个克星——叶诚万和陶菲克。叶诚万1972年出生,盖德1976年生人、陶菲克是1981年的,从时间序列上讲,首先有叶诚万对盖德的限制,然后在叶诚万实力下滑之时,陶菲克又接上了班。遇到这两人,盖德着实有点“生不逢时”。陶菲克的网前技术细腻,底线攻击犀利,技术全面攻守兼备,盖德即便在鼎盛期,也比陶菲克略逊一筹。上一期对陶菲克的打法已有详细介绍,故不再赘述,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叶诚万。
叶诚万的比赛视频,笔者所见甚少。这次为了研究盖德,找出了叶诚万的比赛录像,看过之后,大为赞叹。如果单纯以技术水平而论,叶诚万绝对算得上“天王”级,但是他的发挥波动很大,在几次重大比赛中均有大失水准的表现,这也许是他没有成为“天王”的主因吧。
叶诚万最大的特点是网前技术炉火纯青,放网、搓球、假动作,让人防不胜防。如果陶菲克的网前技术属于顶级细腻,那叶诚万的网前技术在细腻之上还有无穷的变化,简直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这种网前技术实际上是对盖德打法的最大限制,因为就男单比赛而言,失去了网前,就失去了进攻。
如圖7-1所示,叶诚万(红衣)发球,盖德的接发球一如既往的凶狠,逼压靠前,抢高点放网(图7-4),从图7-5/6的画面看,放网质量已经很高。只见叶诚万不慌不忙,静静地等待球下落到球网的下沿时,轻轻地反手一搓,球又乖乖地顺着球网翻滚而过。大家注意观察图7-8,就在叶诚万触球瞬间,盖德已经起动跃向网前,并做出了扑球动作。无奈叶诚万的搓球实在太贴网,没有给盖德任何扑球的机会(图7-12)。
一次两次的滚网可以视为偶然,次数多了就不那么简单了。如图8-1所示,盖德在网前反手放网,叶诚万上网后,正手回放,图8-6所示,一个非常简单的放网动作,结果又是滚网,盖德又一次只能眼看着球落地而无计可施(图8-10/11/12)。
图9是叶诚万正手放网的变招。图9-1显示,叶诚万在左区发小球,盖德仍然积极逼压抢网,抢点很高,放网质量很不错。一般情况下,对手肯定挑球,所以盖德在逼压以后重心开始后移(图9-8),准备底线强攻。谁曾想,叶诚万虽然摆出挑球的姿态,但出球却拐到了斜方向的网前(图9-10),显然这不是勾的技术,只能称之为“拐”:正手放网拐斜线。这一假动作骗过了盖德,等他调整重心再起动上网,为时太晚,只好眼看着球落地(图9-12)。
上述图例显示了叶诚万网前技术的精妙,实际上已在很大层面上限制了盖德的进攻。与此同时,叶诚万的底线技术也不弱,尽管攻击力相比盖德稍弱一些,但这并不妨碍得分。叶诚万的底线威胁主要体现在动作的一致性上,以欺骗性取胜。与之相反,叶诚万一旦急于求成,开始狂轰乱炸,那么失败就离他不远了。
图10是叶诚万在底线得分的手段。图10-1是叶诚万在底线正手拉高球的动作,然后盖德以头顶直线高球回击(图10-6)。请注意:图10-9的动作与图10-1一模一样,应该还是回击高球,结果叶诚万瞬间变成了吊球。从图10-11/12/13的过程来看,盖德的步法明显有滞顿感,属于二次起动,是上当受骗的结果。
写到这里,笔者反而对叶诚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为什么他有这么好的技术,却没有相匹配的“天王”称号?为什么有炉火纯青的技术,却经常有波动很大的比赛表现?为什么技术特点如此鲜明,却没有形成代表性的打法?最后一个问题是笔者最大的疑问:按照叶诚万的技术特点,他应该拥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控制性打法,但实际表现并非如此,他经常表现出不合时宜的狂轰乱炸。也许,这就是每一个人的宿命,要不然,“天王”很可能是叶诚万而非盖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