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被称为“天王”的男人们

2020-06-05闫佳麦延

羽毛球 2020年6期
关键词:李宗伟林丹天王

闫佳 麦延

在沒有比赛的日子里,回顾经典成为我们与羽毛球赛场最直接的接触方式。细数经典,男单项目永远是最令人瞩目、最扣人心弦的。在羽毛球发展的几十年里,一代又一代顶尖男单选手成为一代又一代球迷的永恒记忆,其中的一些人更是被冠以“天王”二字。

他们是一段时期内在球场上拥有绝对制霸能力的统治者;他们需要极为突出的赛场表现,不论成败,都是拼搏、奋进、奇迹的创造者;他们的辉煌与波峰浪谷,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仰望;他们引领着时代脉搏,缔造着羽毛球场上的精神象征,代表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一次,让我们走进那些被称为“天王”的男人们。

在羽毛球尚未进入奥运大家庭的年代,电视转播尚未普及,更别说互联网了。那时候,体育赛事报道更多存在于报刊文章或电视、广播中。普通的体育爱好者能去了解运动员的时刻往往是大型比赛举行时,平常人要现场一睹羽坛球星的风采也实属不易。

如此一来,“球星”二字对于寻常体育爱好者而言,更带有一层神秘气息,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江湖高手之于普通民众。

20世纪80年代,羽毛球慢慢步入职业化的正轨,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四大天王”逐步被喜爱羽毛球的人们熟知。在球迷眼中,他们颇有小说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感,都身怀绝技,各有所长,分庭抗礼,相爱相杀。

弗罗斯特 自学成才的集大成者

新一代的球迷或许听过弗罗斯特的名字,但出处多与马来西亚有关,因为弗罗斯特曾出任马来西亚羽协任总监一职,并经常发声。但在老一辈球迷的心中,弗罗斯特就是当年羽毛球男单赛场绕不开的名字。

弗罗斯特8岁开始接触羽毛球,但他儿时住在丹麦的一个小镇,镇上没有羽毛球教练,他的所有技术都是通过看别人打球、看电视转播和自己练习掌握的。1975年,年仅17岁的弗罗斯特开始参加国际比赛。1980年,22岁的他从哥本哈根大学历史系毕业,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羽毛球运动中。正是在那一年,他先后战胜了梁海量、林水镜、普拉卡什等世界名将,确立了在世界羽坛的地位。

不管是在老四大天王行列,还是在当时的世界一流阵容,弗罗斯特几乎是唯一的欧洲人,这让他成为特点最突出、最频繁被研究的选手,亦让他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1米90的个子、移动迅速且灵活、力量大、爆发力强,弗罗斯特具备着成为羽毛球一流球员的身体条件。直到现在,不少欧洲球员依然给人“力量大、体力足但技术不如亚洲人”的感觉,弗罗斯特则是那个兼备了亚欧特点的前辈。当时,羽坛把他称为第一个将羽毛球技战术向快速、灵活方向发展的欧洲羽毛球运动员。

弗罗斯特曾创造了职业生涯200场不败的纪录,曾四度摘得全英公开赛男单桂冠,在1984年收获了包括全英和总决赛在内的八项冠军,风头一时无两。遗憾的是,这位集亚欧特点集大成者从未在当时最被看重的世锦赛上夺冠。离这一步最近的一次是在1987年,他在世锦赛男单决赛中输给了中国的杨阳。

苏吉亚托 羽球王国的信仰

同样是一个新生代球迷熟悉的名字,因为伊萨克·苏吉亚托的儿子、被称为“小苏吉亚托”的汤米·苏吉亚托依然活跃在世界羽坛。事实上,苏吉亚托的传奇色彩是浓厚的。

1米73,这在很多内行人看来都不是一个优秀的羽毛球男单球员的身高,可苏吉亚托打出来了。令人佩服的是,这位个子不高的印尼小子还是以进攻凶狠著称,拥有极佳的后场控球能力和突出的爆发力。

17岁,苏吉亚托就在世界比赛中崭露头角。1982年,他在印尼公开赛上神奇地夺得男单冠军,开始被冠以“林水镜接班人”的头衔,获得印尼队的大力栽培。仅一年后,他在1983年世锦赛上一举夺冠,成为继梁海量之后第二位获得世界冠军的印尼男单球员。

从出道到退役,苏吉亚托的高光阶段不足八年,他的职业生涯亦伴随着大起大落、快进和倒退,既有世锦赛登顶的高光时刻、亦有之后滑至谷底又重振雄风的两年,以及最后的回落。那些年,印尼队的成绩不佳,苏吉亚托成为了羽球王国的仰仗。对于印尼,苏吉亚托以其“四大天王”的身份撑起一支队伍和国民的羽球信仰;对于苏吉亚托,印尼的羽球传统让他常倍感压力,也更坚定了他那必胜的信念。

杨阳 “王中王”大满贯

杨阳有着“四大天王之首”的美誉,却是四位名将中成名最晚和最迟的。

13岁时,杨阳因为发育迟、身高不足1米50而错过了入选江苏省队的机会。那时,他连续三年都来到了省队选拔的大门前,又连续三次失望而归。直到第四年,也就是1978年,他才在一年的试训后转为江苏省队正式队员。这之前的三进三出没有动摇杨阳的信心,或许这也正是他和羽毛球的缘分,让其最后发亮。

当时的江苏队可谓人才济济,赵剑华、杨阳和杨千里三人被称为“江苏三剑客”,他们在1983年的全运会上全部打进前四。国家队看上了男单亚军赵剑华,在单打选手普遍兼双打的情况下,赵剑华的男双搭档、获得了男单季军的杨阳亦被相中,以双打队员的身份进了国家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杨阳进队不久,就在1983年的印尼公开赛上击败了当年的世锦赛男单冠军、印尼天王苏吉亚托,并最终获得第三名。一年后的汤姆斯杯,杨阳因当时的三单陈昌杰受伤而获得亮相机会,并在决赛中再次以2比0击败苏吉亚托。虽然那届汤杯中国队最终未能夺杯,但杨阳瞬间成为了媒体笔下的“明日之星”,此后亦成为了苏吉亚托名副其实的“克星”。

1985年,首次参加世锦赛的杨阳收获了一枚铜牌。1986年,他随队出征汤杯,帮助中国队重夺汤杯,并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87年,世锦赛来到中国北京,当时已经颇负盛名的“四大天王”如约齐聚四强。半决赛,杨阳再次战胜印尼的苏吉亚托,队友赵剑华则输给了丹麦的弗罗斯特。

就如杨阳专克苏吉亚托一样,弗罗斯特对阵杨阳很有心得,在两人之前六次对垒中,杨阳只赢过两次。振奋人心的是,最近的两次都是杨阳获胜。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级羽毛球大赛,在主场观众的助威下,杨阳在决胜局以15比13险胜,尤其决胜局他还经历了在10比2大比分领先后被反超的危险时刻。

这个冠军奠定了杨阳的“天王”位置,亦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杨阳的技术动作细腻,球路变化多端,在那五年间,他先后在两届世锦赛、三届汤姆斯杯、两届世界杯、一届总决赛和一届全英公开赛上登顶。在羽毛球还未进入奥运会的那些年,杨阳是第一位集齐五大赛事冠军的大满贯得主。

赵剑华 “末代天王”蜚声天下

羽毛球老前辈侯加昌曾在书中这么形容赵剑华:“他对羽毛球技艺的诠释,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不需要制造什么‘霸气,却成为当时‘四大天王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对羽毛球技艺的贡献和影响,已超越国界和地域。”

这么高的评价,足以证明赵剑华在那个时代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回看当年的经历和战绩,赵剑华似有一种诗仙下凡注定揚名的气概。他18岁时就夺得全运会男双冠军,19岁时连胜包括弗罗斯特、韩健、林水镜等一流球员,未满20岁的他已然霸气。退役前,赵剑华已经手握两枚亚运会男单金牌、两枚汤姆斯杯冠军奖牌、一枚世锦赛男单金牌,公开赛冠军更是无数。要总结出这位极优秀的羽毛球男单球员的技术特点实在太难了,在全面之下,他的技术细腻性可称一绝,尤其是吊球和勾对角,他快速的进攻型打法在当时成为了整个世界羽坛的技术发展潮流。

纵然是天王,亦不可能没有遗憾。1985年,年少成名的赵剑华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征世锦赛,却在出发前往加拿大的当天晚上突发高烧,到了加拿大后病情更加严重,经诊断是胸膜炎。信心满满的赵剑华根本无法接受因病退赛的事实,他要坚持比赛,却因病情严重被队伍送回国内治疗眼泪顷刻夺眶而出。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赵剑华的身体逐渐好转,体内却永久性地留下了一个会导致肺活量大大降低的医疗环。医生说他不适合继续从事高强度的运动生涯,他却顽强而神奇地逆势而上,在1991年夺回了这枚让自己等待了六年的世锦赛男单金牌。

1992年,羽毛球项目正式进入奥运会,这也是赵剑华在夺得1991年世锦赛冠军后继续坚持的原因。然而,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同样以头号种子出征的赵剑华在半决赛中输给了印尼的蔡祥林,决胜局末段,对手连续三个滚网球,让赵剑华带着遗憾告别国际赛场。

作为第一代四大天王中年龄最小的选手,赵剑华出道的时间最晚,退役的时间最晚,亦因此成为四人中唯一拥有奥运会经历的人,有了“末代天王”的称号。纵然有遗憾,赵剑华依然是蜚声天下的一代传奇。

时间转至2000年,那时电脑上网需要拨号“冲浪”。手机时代虽已来临,但大行其道的还是只能玩贪吃蛇的单色屏幕诺基亚。那一年,24岁的丹麦人盖德因在1999年全英公开赛上夺冠而名声大噪;19岁的印尼少年陶菲克凭借天才表现崭露头角;16岁的林丹刚走进中国羽毛球队,与17岁的李宗伟一起在青年赛场适应节奏。那时,没人料到,他们会成为又一代羽坛“四大天王”。

2001年,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盖德首次在赛场上见到了李宗伟,一年后又碰到从预赛晋级上来的林丹。伤病的困扰让盖德的巅峰状态渐逝,“林陶大战”开始吸引世人眼球。不久,“林李大战”又成为所有重大比赛中最关键的焦点战。

从欧亚混搭的融合画风,到精致的巴洛克结合洛可可,从勤勉的雕塑大卫到血脉喷张的暴力美学,四大天王在相爱相杀的十数载间相互成就,终于缔造出一段无法复刻的羽坛神话。如果说天王们都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天赋之于勤勉为上,胜利之前无畏成败,能被称作“天王”的男人,都是自成一派的羽球“艺术家”。

时间的磨砺,让他们从较劲的对手变成惺惺相惜的朋友,正应了那句话:有资格做对手,才有机会做知己。如今,赛场之外的他们都已为人父,成长之于彼此更多的是理解和敬佩。这也印证了再张扬的青春,也会在流逝的时光中收敛;再桀骜的个性,也要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变得圆润温和。

皮特·盖德 惊艳了时光的丹麦金童

被遗忘是凡人的宿命,但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金发少年,却惊艳了羽坛时光。

皮特·盖德的闪亮登场,彻底转变了欧洲人只懂打“粗犷羽毛球”的概念。或许因为这个丹麦人的偶像是赵剑华,场上的他兼具了欧洲人的凶猛和亚洲人的细腻。气质优雅的盖德总会变幻出让人料想不到的假动作,曾经让对手感叹“不是我断腿,就是你断手”。所以,当现在的后浪们背后抽球、胯下回球,我们也都会心一笑,称这些都是“丹麦的传统”。因为建立这份“传统”的丹麦人,除了皮特·盖德,没有第二个人。

1976年出生的盖德,对新一代的爱好者而言,是活在传说中的天王。他拥有连续62周世界排名第一的纪录,虽然捧得冠军无数,但是命运弄人,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九战汤杯、四战奥运会,却和李宗伟一样,从未在世界大赛——奥运会、世锦赛和汤姆斯杯的冠军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故事要从26年前说起,当时18岁的盖德冲击1994年世青赛冠军未果。虽然失利没有让这位金发少年气馁,但是一切皆是宿命,在他往后的职业生涯中,每每站上冲击世界冠军的舞台,总会遭遇亚洲劲敌的阻拦。在他摘下全英桂冠后,同年的苏迪曼杯和世锦赛都是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盖德先是在苏杯决赛中输给了孙俊,而后又遭遇了世锦赛半决赛的失利。当时,他的女友马汀在苏杯输球后调整迅速,在随后的世锦赛上突破了三位中国女将张宁、龚睿那和戴韫,一举获得世界冠军。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盖德负于吉新鹏、夏煊泽,以第四的成绩和奖牌失之交臂。2001年世锦赛,25岁的他首次闯入决赛,面对年近30岁的印尼老将叶诚万,不曾想过失利的盖德以0比2功亏一篑。一向谦谦君子的盖德赛后难掩沮丧之情,但是,更大的打击是在一年之后的世界大奖赛总决赛,膝伤让他不得不暂别赛场。

接受手术、休整康复,在超过一年的歇赛期里,盖德的事业与爱情一同跌入了低谷。专家断言他想要恢复如初基本无望,而在住院期间,他和马汀的恋爱也宣告结束,原本这对并列世界第一的丹麦金童玉女,也有了“难以继续的伤势”。

然而,一年之后,盖德又出现在了世界赛场,就像他儿时的偶像赵剑华一样,在伤病之后,打破了医生“建议不做高强度运动”的诊断,毅然回到了自己心爱的地方。盖德,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尽管依然没能获得世界冠军,却一直站在最高的舞台和群雄角逐。2011年,他带领丹麦队打进了汤杯决赛,负于林丹领衔的中国队;2012年,他打进奥运会八强,负于谌龙,结束了自己的奥运之旅。

盖德犹如一位坚定的北欧勇士,直到36岁高龄仍然在征战,仍然排名在世界前五,仍然是众人仰望的“天王”。从翩翩少年到渐入迟暮,伤病、逆境从未让他自暴自弃,原因很简单,因为赛场是他的信仰。遭遇失败打击,盖德会黯然神伤,或是一个人呆坐,或是找朋友倾诉,但每当被问及何时会选择离开,他的回答总是那句:“我想我还会再坚持一年半载。”

2012年12月底,“坚持了一年半载”的盖德终于举行了个人退役仪式,他邀请来林丹和自己进行了一场表演赛。至此,那个金发少年的赛场故事落下帷幕。

从1994年算起,在近20年的时光中,盖德凭借一己之力,从孙俊到谌龙,抗衡了中国四代球员;从陶菲克再到李宗伟,他亦征战了许多伟大的对手。他没有斩获过世界冠军,但却赢得了球迷和对手的尊崇。即使他人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如今,盖德投身于羽毛球教育,繼续着羽毛球生活,而他当年的小陪练安赛龙也将世锦赛冠军、汤杯、全英冠军一一收入囊中。虽然现在发生的一切故事都须冠以“盖德之后”,金童早已变成大叔,但是,那个金发的少年盖德在时光里仍鲜活如初。

陶菲克 “坏小子”不只有“上帝反手”

在盛产羽毛球天才的印尼,前有梁海量、林水镜、老苏吉亚托交相辉映,后有陶菲克诠释“天才”的意气风发。当他离开这个快意恩仇江湖的第七年,仍旧无人能与他的“上帝反手”并肩睥睨。

1999年,17岁的陶菲克打进了全英决赛。少年出道就与当时世界第一的盖德,打了一场“五五开”的对决,虽然最后惜败,但哪个年轻人不为青涩交点学费。就在当时,陶菲克华丽的技术和惊艳的反手已经技惊四座,颇有一种“出道即巅峰”的既视感。

2000年,意气风发的陶菲克作为悉尼奥运会的头号种子,却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排名第7的中国选手吉新鹏。走出赛场,陶菲克哭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输?他必须要等待4年,等待下一次奥运会。之后的几天,他没有看接下来的比赛,而是每天都出去,不再想那场比赛。“我没有想过放弃羽毛球,因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奥运冠军。”

而后一步步的成长,让陶菲克自由挥洒着写意的灵动。在网前,他搓着诡异的转球;中场,他将双打平抽挡融入单打;后场,他更有在“球场外起跳”一锤拿分的能力。当然,被球迷们津津乐道的“反手怪才”,能在反手被动低手位回球至后场,也能在高点反手杀个片甲不留。无数英雄豪杰都曾成为陶菲克反手杀球的背景板,他是羽坛至今当之无愧的“反手之王”。

正是这样的天赋异禀,陶菲克像极了武侠小说里那种百年不遇的奇才,出场就打通任督二脉,完全不为修行练级所局限。所以,他在赛场上势若破竹,完成了羽坛男单第一个大满贯的伟业。21岁问鼎亚运会冠军,23岁斩获奥运金牌,24岁登顶世锦赛,25岁蝉联亚运金牌,并率领印尼队两次夺得汤杯。在最巅峰的时期,近乎无敌的陶菲克,唯一能被球迷挑BUG的点,也只有当年比赛录像的马赛克画质了。

年轻时,“坏小子”是陶菲克的另外一个绰号,狂傲是他的标志。20岁那年,当印尼羽协要解约他的教练,陶菲克直接以退役相威胁,后来矛盾加重,血气方刚的他一度退出国家队,欲加入其他国籍。赛场之外,陶菲克是行走的古惑仔、花花公子,打架斗殴的花边一个不少。陶菲克一面诠释着天才的写意自如,一面切换到坏脾气的火爆小子,玩世不恭的少年让球迷又爱又恨。

2005年世锦赛,他在击败林丹后说:“等林丹赢得世界冠军,你们再拿他与我比较吧,现在他什么都不是!”当然,陶菲克同样会怼司线、杠裁判。2006年香港公开赛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开局10分钟,陶菲克因为司线误判摔拍罢赛而去,并嘲讽边裁:“应该去买眼镜。”2007年东南亚运动会,陶菲克因为裁判误判而闹事,最终被组委会驱赶离场。

“青春的梦想往往是不完美的”,大满贯的陶菲克最巅峰的时光都给了那个高糊画质的时代。当赛场灯光越来越明亮、鏡头还原度越来越清晰时,陶菲克却越来越黯淡。作为一个时代的领跑者,羽毛球比赛的计分办法由15分制改为21分制,虽然陶菲克还坚守着属于他的优雅和精巧,但时代变革却让他在2007年以后一冠难求,2010年再度闯入世锦赛决赛,媒体用了“罕见”二字。曾经无法与他比较的林丹,他再也没有赢过,直至退役,他体会到了12连败的滋味。尽管如此,陶菲克赋予羽球的美感和精神却不曾褪色。

非要挑出一个遗憾,也许是他从未斩获全英赛冠军。一个羽毛球运动员,集齐了单项的奥运会、世锦赛、全英赛冠军,才算是完整的全套梦想。尽管17岁就站上伯明翰的决赛舞台,但此后屡屡在全英的征途上铩羽而归。职业生涯末期,在全英赛最闪光的一刻,是2010年的决赛和盖德再度狭路相遇,两个老将状态神勇,三局都打到20平,奉献了一场经典战役。

2013年的印尼公开赛,陶菲克首轮输给一个无名之辈,他辉煌的职业生涯宣告落幕。当年的坏小子已经悄然变成了肚腩圆润的肥陶,回顾他的羽球生涯,既有烟花的绚烂,也有熄灭之后黑夜的落寞。狂傲、天才、坏小子,很难准确用一词概括。但是,他早已在岁月之中留下了那个狡黠的笑容,而后洒脱放手,回归凡间。

李宗伟 永不言败的战神

去年的6月18日,李宗伟的世界排名被世界羽联移除,这意味着征战赛场19年的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正式走进历史。林丹也更新了社交平台,写道:“独自上场没人陪我了。”

运动员退役一次,如同死过一次,尤其是对壮心未酬,坚强抗癌的李宗伟来说。从2004年到2016年,李宗伟代表马来西亚参加了4届奥运会,拿下3枚银牌。一直以来,他虽屡战屡败,但却无愧于“战神”的称号。正如他的自传电影《败者为王》的片尾字幕写的那样:李宗伟背负着马来西亚人的希望,在挫折中坚持,永不言败。

也许是历史的操控者想为21世纪初的世界羽坛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所以让林丹、李宗伟、盖德、陶菲克4人上演着旷世大战。盖德和陶菲克这两位天王退役得早,林丹和李宗伟二人继续征战,而“林李大战”也成为羽坛巅峰技术的象征。少年林丹以暴力和速度称霸,随后转型“以柔克刚”的太极打法,依旧能睥睨天下;而李宗伟惊人的弹簧腿、完美的劈杀、猛烈的重杀,都让他碾压各路对手。

在拿督李宗伟19年的职业生涯中,共赢得705场胜利,获得69个冠军头衔,同时也是首个积分突破10万的男单选手。在2007年到2017年的超级系列赛中,11年间他斩获46冠,超过林丹和谌龙的冠军总和;从2004年起,他在主场作战的马来西亚公开赛上共12次拿到冠军;此外,他还4次拿到总决赛冠军,4次获得全英赛冠军。

翻开李宗伟的战绩薄,19胜2负盖德,15胜8负陶菲克,12胜3负孙完虎,6胜1负斯里坎斯,11胜3负安赛龙,17胜1负约根森,11胜5负李炫一,15胜13负谌龙,保持着对石宇奇、金廷、周天成的全胜。包括禁赛后复出的桃田贤斗,也在2018年的马来西亚公开赛上不敌李宗伟,而那是李宗伟被查出患癌前的一周。

最近10年,李宗伟的排名世界第一超过一半时间,实力有目共睹,只是他正好碰上了更胜一筹的林丹而已。李宗伟和林丹自2004年的汤杯首次交手,之后相爱相杀了15年,直到2018年全英赛,双方共上演40次“林李大战”,李宗伟12胜28负。而在28次失利中,有2次奥运会、2次世锦赛,林丹从他手中夺得4次世界冠军。但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二人最后一次相遇在奥运赛场,历经12年等待的李宗伟终于在五环旗下赢了老伙计林丹。

如果比较二人的世界排名,“劳模”李宗伟是绝对的赢家。林丹累计世界第一239周,覆盖了从2004年到2008年4年多的时间,最长连续保持121周;而李宗伟则累计世界第一376周,从2008年8月到2014年12月,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内,仅丢了14周,最长连续保持199周。特别是2016年,34岁的李宗伟再度登上世界第一,并保持了50周之久。

竞技体育的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每一个细节、每一刻信念的浮动都决定了赛果,更何况是两位绝世高手。15年来,林丹和李宗伟携手开创了羽毛球历史上一个不可复制的时代,他们奉献的精彩对决,也被封为“神的剧本,人在写”。

不过,获得了3枚奥运银牌、4枚世锦赛银牌,一直未能加冕世界冠军,始终是李宗伟的遗憾。职业生涯中,他曾7次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除了负于林丹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1年伦敦世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3年广州世锦赛,再就是2014年哥本哈根世锦赛、2015年雅加达世锦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三次输给谌龙。就在36岁的李宗伟为了心中的世界冠军梦一直坚持的时候,病魔找到了他。

2018年7月的印尼公开赛,李宗伟不敌才赢过的桃田贤斗无缘决赛,随后被查出患有鼻癌。“对人最大的打击并不是一次次的逐梦失败,而是直接摧毁他的身体”,李宗伟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在煎熬了264天之后,李宗伟最终选择了退役。

对于这样一位永不言败的战神来说,选择放下,反而意味着新生。虽然没有世界冠军头衔,但他已经不需要证明,由他创下的诸多纪录,后来人想要突破,可谓难于上青天。

如今,回归以家庭为重心的日子,李宗伟与家人过得惬意甜蜜,对于马来西亚的后辈,他也是督导有方。未来,他将以另一种方式和羽毛球在一起。他和他的天王老伙计们,依旧为了羽毛球而活。

林丹 神话“天王”还在奔跑

驰骋羽坛近20载光阴的“四大天王”,如今独剩林丹为自己的第五次奥运征程选择坚持。奥运会延期,积分赛暂停,对于即将37岁的林丹来说,现实极为残酷。

社交平台上关于“林丹该不该退役”的话题讨论,浏览量已经过千万。退役的李宗伟在聊起老友的奥运前景时说:“换做我会选择退役。但是,拥有过所有荣誉的他,还在为梦想坚持,我会支持他。”

有人说,只有一個人在低谷时所展现出的意志品质,才更能让人看出他真正的风骨和信念,如今的林丹恰是如此。现在,也许是林丹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最艰难、最陌生的一段日子,但是拥有过一切的他是这样认为的:“竞技体育本身就是残酷的,在获得荣誉时,你自然会获得很多掌声,当你不理想的时候,也要学会接受质疑与批评,这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太在意他人眼光。”

曾经纵横四海的“天王”,如今是一个逆转者,因为不甘轻易失败,本就是王者的标志。所以,才有了今年全英赛面对比自己小一半的昆拉·武特,林丹给后辈示范了一场“天王”的求胜欲。去年底的韩国大师赛,没人能想到在第二轮鏖战了83分钟的林丹,最终可以杀入决赛。还有早前的马来西亚公开赛,他三局苦战逆转谌龙的神勇夺冠。虽然,不再是那个自如切换的独孤求败,但是林丹在用一个伟大冠军的坚持告诉世界,他可以被打倒,但从未想放弃。

1983年出生的林丹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不满17岁时进入国家队。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他首次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虽然仅有一周时间,但不妨碍他从此开始了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

林丹是传奇的缔造者,书写了现实版的神话。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逐渐被磨平棱角变得沉着稳健。从雅典的黯然落泪,到在家门口一扫阴霾勇夺金牌,再到伦敦的封神,林丹品尝了跌宕起伏的竞技滋味。期间,他受到无数对手的挑战,亦受到无数的质疑与批评,但也正是这张扬着真实的自我,让林丹以一个棱角分明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第一个实现羽毛球男单全满贯的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摘金后,林丹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实现了“世界冠军的大满贯”;2014年广州亚运会夺冠后,林丹又凭借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及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全包揽的成绩实现全满贯,创造了前无故人的壮举。

拥有21个世界冠军头衔的林丹,帮助国羽六度夺取汤姆斯杯,以及先后六次捧起苏迪曼杯,他是中国体育史上夺得世界冠军数量最多的夏季项目男选手。当然,曾经年轻气盛领跑世界羽坛的林丹,也会因对手场外攻心狂言,方寸大乱,惨痛输掉比赛。但是,这也让他认清自己,专注羽毛球本身,才是成为王者的真正之道。

在“林陶大战”、“林李对决”的十余年间,林丹用血性塑造了神佛不惧的霸气。正因为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才能够看到他成熟时的理性,主动改变打法的聪明,才有了为人称道的球场上的神话。

林丹不喜欢打鸡血喊口号,也不需要太多教练看管叮嘱,这份对于羽毛球的纯粹的爱,不是任何运动员都具备的素质,就像乔丹爱篮球、C罗爱足球一样。八一队总教练曾说,小的时候林丹只要淘气不听话,就罚他不训练,罚一次马上他就老实了。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在一个孩子身上用这种方法惩罚根本不可能,但在林丹身上用这个方法就是奏效。也正因此,林丹从小就与众不同。

去年10月14日,林丹在36岁生日那天写下这样一段寄语:“今天我36岁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这个年纪可能是有点大了,但对于一个预备把整个生命都献给羽毛球事业的人来说,36岁只是刚刚开始!谢谢所有人的祝福,我会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李宗伟林丹天王
“费天王”
林丹 承认出轨
林丹 最后的战役
爱哭的奥运冠军——林丹
刘昌赫:天王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