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6-05任晓辉
任晓辉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开具中药汤剂进行辅助治疗。治疗疗程为三个月。对比A、B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76%)显著高于A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低于A组,P<0.05。结论 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功能指标,明显提高了治疗的疗效,且不良问题产生状况少,用药安全,对患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推荐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安全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2
冠心病是指因为脂质无法正常代谢,形成白色斑块堆积在动脉内膜上,使血液流通受到阻碍,导致心脏缺血,并且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中断血流,部分心肌因为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1]。临床上多为西医治疗,但近些年研究发现不良问题产生较多,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并没有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组间分布为A组(n=25)与B组(n=25)。A组患者男女性别分布为20/5,年龄范围为45~80周岁,平均年龄(62.25±9.75)周岁,其中血脂偏高4例,患有糖尿病3例,患有高血压20例,有长年吸烟史19例。B组患者男女性别分布为19/6,年龄范围为46~78周岁,平均年龄(63.28±8.72)周岁,其中血脂偏高3例,患有糖尿病3例,患有高血压19例,有长年吸烟史20例。患者均无孕妇等特殊症候人群,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统计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纳入标准:(1)出现明显心绞痛症状;(2)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3)冠状动脉狭窄高于50%。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它心脑血管疾病;(2)患者对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2]。
1.2 方法
两组患者查明身体不适情况,避免过重的劳动、暴饮暴食、过量吸烟饮酒以及过激情绪变化,进行良好的休息后。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用药1次/d,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2次使用。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汤进行辅助治疗,中药配方为:人参、三七粉各10 g,红花、川芎、丹参各15 g,赤芍、黄芪则各20 g,炙甘草9 g[3]。医院煎好,每日在家熱水烫温口服,2次/d,150 mL/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并进行回访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全部临床症状治愈无并发症,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治愈,但有并发症出现,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治愈。并比较不良反应状况,出现不良反应率越低疗效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50例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分别接受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所有相关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表示,行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接受治疗后疗效比较
A组与B组患者相比,治疗效果情况数据差异对比明显。治疗效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接受治疗后不良问题出现情况比较
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死亡的不反应题出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本身无较大不良反应,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不良问题。
3 讨 论
本文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既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缺血绞痛等不适感,也可以通过日常中药调理,恢复自身身体机能,从而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依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出现率小,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宏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PCI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60例[J].中医研究,2016,(5):22-25.
[2] 沈敬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4):238.
[3] 单 霞,苟彩霞,胡克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疗,2017,36(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