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文献综述

2020-06-05邱小苏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家庭医生

摘 要:“十三五”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飞速发展的五年,学术界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研究也逐年增多。检索“中国知网”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发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文章,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机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等方面,这些研究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状况,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文献综述

“十三五”是我国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的关键五年,因此文章选取“十三五”作为时间维度检索文献、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以“家庭医生”为检索关键词、以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为检索期间、以中文核心期刊为检索范围,共检索出614篇文章。考虑搜索误差,将与“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相关的文章剔除,得到296篇文章。从时间维度看,研究数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内容上看,虽然研究角度比较全面,但“以实证性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不足”的問题也较为明显。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机制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度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研究,文章将从上述五个方面对“十三五”期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的研究

关于签约服务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经验总结与效果评价。在经验总结方面的研究:上海是最早开始实践的地区,所以总结上海经验的文章特别多。比如葛敏、芦炜以上海长宁区为例,总结长宁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形成过程:葛敏从标准化建设与组织确立、服务模式与机制改革、激励设计与内涵建设、平台打造与效能提升四个阶段介绍该模式的发展过程。芦炜则从长宁区的实践中得出完善硬件设施、转变功能定位、创新服务模式、搭建协同平台、构建动力机制五个螺旋式上升的逻辑阶段。除了关注国内实践,学术界也重视借鉴国外经验,比如陈东晖借鉴加拿大模式,介绍了加拿大在签约及转诊流程、社区诊所运行模式方面的经验。关于签约服务效果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服务供给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供需双方的满意度、认知度,对某类疾病的治疗效果等角度评价实践效果,探讨各类模式的优劣。比如蔡利强以上海市“大团社区参与‘1+1+1组合签约服务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签约前后研究对象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次数、医疗费用、首诊服务、慢性病配药服务、转诊服务利用情况等数据评价“1+1+1”模式的效果。另一类以签约服务保障机制为研究对象,从知晓率、利用率等角度讨论保障机制的有效性。比如申刚磊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分析无锡市双向转诊现状,建议无锡市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改善医疗资源分级配置,利用医保“杠杆”引导居民“下转”。赵岩以黑龙江省医联体内医务人员为样本,研究该省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及辖区居民对医联体的认知情况及就诊意向,分析在“3-2-1”模式下该省分级诊疗的实现情况并给出对应优化建议。

二、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对实践全面、完整的高度概括,目前我国较成熟的签约服务模式有北京方庄的医护绑定模式、上海长宁的“1+1+1”模式、厦门“三师共管”模式、杭州“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盐城“基础包+个性包”模式、安徽“按人头总额预付”模式及北京德胜的“医-护-助责任制”模式。关于签约服务模式的研究主要有模式比较与模式介绍两种。比如刘园园运用彩虹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及支持要素四个层次以及系统、专业、组织、临床、功能及规范六个维度,对比分析杭州模式、上海模式、盐城模式、厦门模式、定远模式五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王庆庆对苏州市签约服务的主要做法进行研究,分析健康市民“531”系列行动计划、特色专科建设、社区信息化建设、医疗联合体建设等信息,得出“苏州模式”的优缺点。

三、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机制的研究

全科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医联体与转诊机制、医疗信息与医疗资源共享机制等都是保障签约服务效果的相关机制。学术界对保障机制的研究内容随着时间的推进愈发深入,研究的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化的趋势:比如李皓、陆志敏指出了家庭医生胜任力的具体指标,建立了基于胜任力的全科医生薪酬激励机制,实现全科医生自我期望效用的最大化。殷涛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分配方式进行了研究,总结各地分配方式并进行分类。李萍、高晓燕以上海“周康航新”医联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需求为导向的医联体内知识共享范畴,探究医联体内知识共享的互动形式及保障机制。除此之外,医保机制、转诊机制、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也是学术界也有所涉及,但相关文献较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通过签约率、认知度、意愿等多种方式体现,且不仅需求方的满意度是关注的重点,供给方的满意度也是不可忽视的。现有文献表明,学术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研究比较全面,但是多数研究属于实证性研究,从纯理论的层面探求提升满意度路径的研究较少。比如汤真清以上海市8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供需双方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出影响员工与居民满意度的因素。石亚丽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民首诊意愿进行分析,收集了基本情况、首诊意愿、接受社区医疗服务情况三个方面的数据,得出影响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因素并给出鼓励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建议。孙泓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徐州市155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居民对双向转诊服务的支持率及满意度,探究影响双向转诊服务支持率及满意度的因素。该研究发现,转诊体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以及居民的个人感受是影响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认可度的重要因素。

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研究

学者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研究,主要从政策内容、政策执行、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如王安琪以“模糊-冲突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家庭医生政策在实践中的执行困境。杨坚以《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为背景,讨论“两保合一”政策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影响,分析得出“两保合一”政策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利与弊。张奕比较了我国各省市分级诊疗政策的主要内容,总结得出各省市分级诊疗政策的特征。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术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学术界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是该领域研究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葛敏,江萍,贺小林,等.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模式演进与版本升级研究-以上海长宁区为例[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3-9.

[2] 芦炜,张宜民,梁鸿,等.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路径与逻辑阶段分析——基于上海长宁的经验[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08):10-14.

[3] 高鳳娟,王培玉,史宇晖,等.德胜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新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13):1563-1567.

[4] 何志宏,王凌云,韩琤琤,等.基于医-护-助责任制的德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681-2687.

[5] 陈东晖,关春丽,王艳丽.加拿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及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8(14):1657-1660.

[6] 蔡利强,侯进.“1+1+1”组合签约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31):3814-3817.

[7] 申刚磊,方佩英,沈崇德,等.无锡市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07):501-504.

[8] 吴侃,郑艳,万钰,等.四川省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年7月21日:1-3.

[9] 赵岩,祁艳波.黑龙江省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对医联体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09):654-671.

[10] 刘园园,范转转,姚东明.基于彩虹模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9(03):26-28.

[11] 王庆庆,胡一河,王临池,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苏州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19(19):2301-2307.

[12] 李皓,李金林,朱镜蓉.基于胜任力的家庭医生团队中全科医生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01):19-24.

[13] 陆志敏,陆萍.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的探索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8):3495-3500.

[14] 殷涛,关梦然,尹德卢,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筹资支付模式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9(07):37-39.

[15] 吴炳义,李娟丽,王媛媛.老年人对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02):89-93.

[16] 李萍,钱巧慧,崔丽,等.医联体内知识共享的范畴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13):1539-1545.

[17] 高晓燕,辛文琳,康敏,等.医联体内知识共享的互动形式及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13):1546-1549.

[18] 汤真清,王玲,钟姮,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供需双方满意度调查[J].中国卫生资源,2018(05):441-451.

[19] 石亚丽,李宁燕,赵建功.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6):1939-1942.

[20] 孙泓,苗春霞,李寒寒,等.徐州市居民双向转诊支持率及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年10月14日:1-7.

[21] 王安琪,尹文强,马广斌,等.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年11月28日:1-8.

[22] 杨坚,何小群,张研,等.基于整合视角的分级诊疗与“两保合一”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04):29-31.

[23] 张奕,卢东民,陈亚萍,等.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分级诊疗政策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10):1167-1176.

[24] 武宁,程明羕,闫丽娜,等.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J].中国全科医学,2018(10):1135-1142.

[25] 汪颢.巴西家庭医生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8(05):94-96.

[26] 杨辉,韩建军,许岩丽.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挑战与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19(19):2267-2279.

[27] 王勇,段红艳,刘晓宇,等.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职责[J].中国全科医学,2018(33):4053-4056.

[28] 司庆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下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07):831-836.

作者简介:邱小苏(1990- ),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MPA)。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
三金家庭医生